“三个着力”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共振多赢
2011-08-15中共重庆市荣昌县委书记
□ 中共重庆市荣昌县委书记 陈 杰
“三个着力”推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共振多赢
□ 中共重庆市荣昌县委书记 陈 杰
城镇规划建设既是一个环境问题,又是一个民生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荣昌县是重庆西大门,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具有承载、传导和典型示范作用。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赋予荣昌“建设好西大门、发展好西大门”的要求,近年来,荣昌县坚持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统筹协调,以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呈现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共振和多赢的良好局面。城市建设已逐渐成为荣昌的一张名片。
一、着力于大建设大发展,“三个点”调整城市发展思路
(一)以城市发展为立足点,重新调整城市定位
将城市发展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载体,力求通过加快城市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荣昌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经重庆市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通过,按照市政府《批复》(渝府〔2010〕40号)精神,荣昌城市性质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重庆西部门户、辐射川东区域的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带上重要的工贸城市。县城建成区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达到35平方公里、35万人,到2030年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
(二)以经营城市为关键点,创新持续发展方式
城市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县级财政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且完全依赖财政投入,也无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走经营城市的道路。通过经营城市,提升城市整体价值尤其是土地的价值,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近年来荣昌城市发展较快,其中以土地资产融入大量资金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三年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达到7.3亿元,土地拍卖价最高达每亩344.28万元,比2008年土地拍卖均价增长596%,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以拓展新区为着力点,迅速扩大城市体量
荣昌旧城规模较小,已无多少发展的空间,因此,荣昌将发展的重点转向成本低、难度小、范围大的新区拓展上,坚持“北拓、东扩、西进、南延”战略,城市体量迅速扩大。近三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3平方公里,城市主骨架拓展到36平方公里以上,比2008年扩大7平方公里。当前,荣昌城市人口达到27.12万人,比2008年增长13.62%。
二、着力于高水平高规格,“三个坚持”创新城市建设管理
(一)坚持规划优先,构筑特色城市
一是建立集中统一的决策体制机制。组建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的规划委员会,设立了专家组,所有重要项目的规划都纳入了规委会的决策范围。二是高起点规划设计。公开招标选择全国有影响的规划编制单位,以长远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精心编制规划。进行了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实现了城区控规全覆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山水特色,功能分区明确,为经济发展构筑空间。三是严格规划管理。组建了独立的规划管理机构,严格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1995年以来,荣昌城市总体规划从未调整,全市唯一。严格规划调整审批程序,避免规划调整的随意性。坚持以人为本,实行阳光规划、和谐规划。
(二)坚持功能优先,建设精品城市
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大投入,新区拓展首先进行道路体系和市政设施配套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效益整体发挥。近三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达23.7亿元,相继建成新区主干道16.5公里和县城体育场、体育馆、电影院、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人民医院等一系列城市配套设施并投入使用,大大增强了城市功能。二是实施精品城市战略。城市主干道大量选用花岗石、大理石、名贵树木及高档灯饰、花卉等,提高了城市品质。三是强化镇街场镇建设。县财政每年支持镇街3000万元,实施场镇街道油化、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整治工程,场镇面貌大大改观。
(三)坚持创建优先,打造魅力城市
一是开展大规模、高层次的创建活动。继成功创建重庆市文明县城先进工作县、重庆市卫生县城、重庆市山水园林县城(“三创”)之后,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新三创”),率先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全国文明县城。在此基础上,2011年又启动了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再三创”活动。二是不断加强“四化”建设。以净化为基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证城市容貌常年整洁;以绿化为手段提升城市形象,确保四季常绿、景观处处;以亮化为特色提升城市品味,城市夜景成为荣昌的一张名片;以美化为目标提升城市竞争力,强化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目前,已建成城市公园8座,正在规划建设的1座,总面积0.03平方公里。2011年,城市广场面积达7.72万平方米,其中奥林匹克广场4万余平方米,海棠广场2万余平方米,每天数以万计的市民在此休闲、娱乐、健身或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城区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079公顷,比2008年增长53.27%。绿化覆盖面积1172公顷,比2008年增长49.87%。绿化覆盖率达到45.96%,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00公顷,比2008年增长134.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105.3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31%,比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城区道路绿化率达到100%。
三、着力于两促进两不误,“三个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城市文明建设,提升荣昌人民的精气神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仅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而且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和期待。城市环境的改善,直接影响并振奋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提升了市民素质和精气神,激发了广大市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各项事业建设。也正是因为城市的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之全国性的畜牧科技论坛、巴蜀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举办以及群众性文化活动、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良好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繁荣、稳定,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海棠大道、莲花街分别荣获重庆十大“最美大道”和“最美街巷”。特别是“全国文明县城”的成功创建,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赋予了荣昌这座城市青春般的活力。
(二)抓城市功能建设,提升荣昌集聚力辐射力
随着城市体量的增大、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环境的优化,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迅速增加。近三年来,全县招商引资协议总投资432.11亿元,实际到位137.46亿元,2010年比2008年增长201.6%和35.3%;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2家,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荣昌,生物产业基地、水暖卫浴生产基地、照明灯饰生产基地迅速崛起。城市人口增速迅猛,2010年,城区外来(县外)人口达到1.79万人,比2008年增长286.79%;全县户籍人口83.21万人、常住人口66.13万人,分别比2008年增长0.17%和0.8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2011年上半年达到103.23亿元,比2008年同比增加40.7亿元,增长65.09%。商品房购销两旺,近三年销售商品房266.52万平方米,比2008年增长3.18倍。饲料兽药市场交易趋旺,近年交易额达到20.2亿元。
(三)抓经济建设,提升了荣昌快速发展力
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振中,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实现了城市快速发展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多赢。2011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7亿元,同比增长16.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9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9元,同比增长28.1%。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评选”中,荣昌由第五届的89位跃升为第十届的43位。荣昌在外的影响力得到提升,被评为中国西部唯一的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在2010年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暨亚太工商界领袖峰会举办的“中国城市印象大赛”中,荣昌喜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西部省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十一五”规划提前两年基本完成。荣昌县城镇化工作和城乡建设工作连年获重庆市一等奖,2011年5月,荣昌县城镇化工作获市政府表彰。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实力的增强,加速加大了对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