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九龙坡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8-15陈野
□陈野
推进九龙坡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陈野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实质是改善社会资源对残疾人群体的配置状况,进而改善残疾人的处境。残疾人群体虽然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群体,更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帮助残疾人提高基本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一、九龙坡区残疾人的基本概况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残疾人8300多万,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全市有残疾人169.4万。根据2006年4月1日凌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九龙坡区(含高新区)共有各类残疾人5.2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57%。其中,视力残疾6790人,占12.86%;听力残疾1690人,占3.2%;言语残疾427人,占0.81%;肢体残疾30577人,占57.91%;智力残疾5676人,占10.75%;精神残疾5686人,占10.77%;多重残疾1954人,占3.7%。
根据2010年全市残疾人基础数据系统统计,我区共办理第二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0195个,占20.19%。按照残疾等级分,一级残疾人证1083个,占10.62%;二级残疾人证1922个,占18.85%;三级残疾人证3019个,占29.61%;四级残疾人证4162个,占40.82%。按照残疾类别分,视力残疾人证1283个,占12.6%;听力残疾人证344个,占3.4%;言语残疾人证82个,占0.8%;肢体残疾人证5933个,占58.2%;智力残疾人证1079个,占10.6%;精神残疾人证1102个,占10.8%;多重残疾人证363个,占3.6%。
二、“十一五”九龙坡区残疾人工作基础
(一)残疾人工作环境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九龙坡委发〔2009〕27号》,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相关部门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统一安排,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形成了共同参与、共推发展的工作格局。社会各界大力宣传、积极支持残疾人工作,广泛开展爱心募捐、扶残助残活动,全区上下形成了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残疾人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机构建成率、人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215名,招聘的198名村(社区)助残志愿者全部到位。经区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九龙坡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全区残疾人开展综合服务。区残联和区卫生局共同建立了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等五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加大了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培训社区康复人员400人次、各级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次。区财政投入1200万元、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九龙坡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已于2010年10月进入试运行阶段。网络信息工作取得初步效果,实现了区残联网站和市残联信息中心链接,区残联网站平台的宣传、导向、统计、互动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区残联相继成立了区盲人协会、区聋人协会、区肢残人协会等五类协会,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和经费支持,较好地发挥了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城乡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十一五”期间,为城乡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91例,顺利完成国家百万贫困百内障患者免费复明工程任务,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建立全区持证残疾人康复档案,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康复,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464人。创建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18个,为近10000名残疾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组织城乡有劳动能力的500多名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脱贫率达90%。建立了1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实现残疾人就业60名。区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规划,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积极开办特教学校,开设特教班,推广随班就读,“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5%。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及无障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亟待改善。
三、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
(一)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一是落实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残疾人重点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制定《九龙坡区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办法》,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的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疾、老残一体等特殊对象,实行重点救助;将符合“五保”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对流浪乞讨、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处置。二是提高城乡贫困残疾人救助标准,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每人每月增加20元救助金;属低保对象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增加20元救助金。三是完善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符合城镇廉租房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廉租房,符合公租房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可申请公租房;同时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制定《九龙坡区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办法》,资助翻修危陋破损住房,逐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
(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一是动员城乡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落实残疾人个体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统筹安排资金,解决或补贴城镇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三是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三)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一是康复方面,对贫困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对护理、居家康复和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给予补贴,继续实行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逐步扩大贫困精神病患者药物救助和住院救助。二是劳动就业培训方面,制定《九龙坡区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补贴办法》,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和个性化就业服务,积极帮助残疾人开展种养殖业、手工业和小本经营,增加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机会。三是特殊教育方面,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学前、义务、高中、职业、普通高校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
四、加强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社会服务水平
(一)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为减轻贫困残疾人康复费用负担,制定《九龙坡区贫困残疾人康复补贴办法》,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康复医疗、训练、科普等救助对象、补贴标准、办理程序,建立适应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医疗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知识普及等康复服务,逐步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目标。
(二)加强残疾人教育服务救助。为帮助解决残疾人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制定《九龙坡区扶残助学补贴办法》,对我区残疾人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助学补贴,并逐步提高教育救助标准。
(三)拓宽残疾人就业服务渠道。针对我区残疾人就业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持兴办微型、福利企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集中就业。制定《九龙坡区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办法》,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逐步解决残疾人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四)加大残疾人扶贫服务力度。整合社会资源,把残疾人脱贫致富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重点,以直接扶贫为主,因地制宜,支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增加农村贫困残疾人收入。
(五)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2015年前,完善以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依托、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制定《九龙坡区贫困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办法》和《九龙坡区居家康复试点的实施方案》,支持残疾人居家康复、托养。
(六)加快残疾人无障碍建设服务。加快推进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道路、社区、学校、公共服务场所等设施无障碍建设。为有需求并具备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开办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开设残疾人专题栏目。
(七)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加快发展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支持残疾人参与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艺术创作,培养优秀的特殊艺术人才。定期举办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建立残疾人优秀文体人才的选拨、培养、激励机制。
(八)完善残疾人法律服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即将出台的《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妥善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性群体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五、强化残疾人工作支撑,为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保证
(一)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调动各类宣传资源,大力宣传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先进典型和新成效、新经验,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把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做深做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环境。
(二)加快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残疾人基础数据采集,以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契机,全面摸清残疾人底数和民生状况,为我区残疾人工作逐步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动态管理,为制定规划、服务决策等提供可靠依据。
(三)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残联系统干部的选拨、培养和使用工作,选好配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尽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事有人管、责有人担”的各级残疾人组织体系。加强残疾人干部队伍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
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