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思考
2011-08-15邓成彬石仕荣
□ 李 波 邓成彬 石仕荣
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思考
□ 李 波 邓成彬 石仕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做好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11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要求,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公开向社会承诺:两馆共计13200平方米的文化设施空间、36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面免费开放,使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免费的“文化大餐”。
一、政府给力,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作为2011年重大文化民生工程
中共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新办法,决定把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向群众免费开放作为沙坪坝区2011年一项重大文化民生工程。区分管领导专门到两馆进行专题调研,安排部署免费开放实施细则,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区财政、区文广新局和区图书馆、文化馆自筹经费60万元,作为该项活动的启动经费。
二、部门添力,早一天免费开放服务,人民群众就早一天受益
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免费开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等待观望,或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开放?还是满足群众需要一步到位实现全开放?沙坪坝区文广新局不等不靠,制定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要求两馆周密安排,稳妥推进,全面开放,做好服务。同时规定了两馆无障碍、零门槛免费开放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时限。
区文广新局还就两馆工作,提出“以文化活动愉悦民生、以文化项目惠及民生、以文化精品提升民生”三大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开放项目,塑造一批文化惠民品牌,进一步增添文化区的城市人文气息,让两馆免费开放成为提高沙坪坝市民文化品位和修养水准的重要助力和推手。
三、两馆合力,让公共文化机构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立足群众文化需要,通过全面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把馆舍变成与公众进行文化艺术双向交流的场所,变成了文化为民惠民的主阵地。
(一)免费开放的制度设计到位
两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开放,势必带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组织管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的诸多变化,因此必须有一整套适应这种变化的组织管理制度。为适应免费开放的新要求,区图书馆、文化馆立足本馆实际,分别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区图书馆新定《自修阅览室管理制度》、《多媒体阅览室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修改《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图书借阅管理制度》等4项制度;区文化馆新定 《电子阅览室使用管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网站运行管理制度》等12项制度,修改《室内文化厅室使用管理制度》、《民俗民间文艺广场展演组织管理制度》等8项制度。两馆将新定和修改制度在馆内显著位置公示。区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上,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又从功能上有别于普通网吧,量身订制了一套免费开放的管理新模式,即采取少儿电子阅览室和成人电子阅览室场地分开、管理分开,让计算机设置和管理更为科学合理,也更具针对性。读者只需办理借阅证就可以免费进入电子阅览室,但每次持续上机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对电子阅览室,特别是少儿电子阅览室上网内容加强监控与管理,保证了上网环境的绿色化。提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链接,建立沙坪坝区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引导读者健康上网。区文化馆在文化活动场地免费开放的制度设计中,充分考虑活动场地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设计出申请提出、排队等候、时限规定、设备维护、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文化活动场地使用的透明和公平。
(二)免费开放的硬件设施到位
沙坪坝区不仅从硬件上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全面扩容,在经费、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而且不断增大服务项目,高标准、高质量推行免费开放工作。区图书馆投入资金10多万元,添置书架50个,更换阅览桌椅300座席,新安装了LED电子宣传屏用于新书介绍,更换场地标识牌和管理制度牌,同时购置一批绿色植物装点和美化阅读环境。区文化馆原定的免费开放活动场地10处,使用面积达7700平方米,本来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文化部和重庆市的规定标准,但并不满足于此,为了适应免费开放后更多群众的需要,硬是将年收入达70万元的台球厅和健身中心两大出租项目收回,投资50多万元改造为舞蹈排练厅和艺术培训教室,新增开放面积1300平方米。
(三)免费开放的项目涵盖到位
沙坪坝区图书馆在原有报刊阅览、老年阅览、少儿阅览、资料查阅、德语资料借阅、集体外借服务、流动服务(送书上门、送书到基层)、基层业务辅导、报告会、讲座、读者活动及培训等免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对书刊外借、电子阅览及网上资料查阅、自修阅览、多媒体阅览、以及办证、验证、存包、饮用水等辅助项目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区文化馆在原定免费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免费开放项目4个,使全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达到20个,每天开放时间在12小时以上。两馆将免费开放设施场地布局和服务项目设置全部公示上墙,并制作示意图,张贴在各楼层醒目的位置,便于读者查询。为了让群众了解两馆免费开放项目的基本情况、参与每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每个项目的开放时间,沙坪坝区还把两馆开放项目的相关信息通过公示栏、电子显示屏、LED及市、区各类媒体等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免费项目的对外公示,使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一步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免费开放的安全措施到位
公共文化机构进入 “免费时代”,“精神家园”的大门一旦敞开,进入文化场所的人流量必然大幅增加,带来安全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未雨绸缪,提早准备应对。一是在馆内走廊、过道内摆放座椅,设置等候排队设施;二是制定详备的安全预案,分工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完善安全疏散示意图,加强电梯运行管理;四是更新和添置消防器材,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五)免费开放的互动服务到位
两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主要阵地,承担着为群众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立足自身优势,在开放服务中实行资源互补,项目渗透,让更多的群众就近享受到了优质文化服务。区图书馆把共享工程服务点、流动阅览点延伸到区文化馆,对文化馆的开放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共享信息资源,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上给予指导;还依托本馆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为文化馆的红岩文化、沙磁文化等地方特色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区文化馆发挥文艺培训优势,对图书馆的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提供指导,并互通师资、教案、课件等。两馆的互动服务,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服务项目,扩大了地域覆盖面,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独特作用。
四、职工协力,做好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延伸服务链
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真正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沙坪坝区不但在两馆开放中扩容增量,加大投入,而且在软件建设上狠下功夫,不因工作量的增大而降低服务质量;虽然开放免费了,但服务质量决不能“免”。在惠及千家万户、万千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中,两馆干部职工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针对人民群众多元化和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大家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提升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纷纷为实施免费开放、增加服务献计献策。区图书馆外借部门工作人员在修订免费开放规章制度征求意见时,换位思考,自加压力,站在读者的角度为读者着想,提出允许一人办多证,全天候办证、退证,扩大每证借阅数量,由原来的3册调整为6册等工作改进意见,还主动提出推行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读者免费送书上门服务的办法,凡是符合条件的读者,只需一个电话,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在24小时内将图书免费送到家。区文化馆社文部主动提出增加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期数,由原来的每年12期增加为30期,并对培训教师的安排、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措施。
沙坪坝区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热烈的反响。沙坪坝区图书馆在免费开放后20余天内,新办借阅证200余个,增加比例为20%,读者流通量在以前每天700~800人次的基础上增加达15%。大家对区图书馆更优质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对7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送书上门的举措更是交口称赞。沙坪坝区文化馆在宣布免费开放后,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使用音乐厅、排练厅、艺术教室的40多份书面申请,超过了以往一年书面申请的总和。报名参加文化馆8大示范文艺团队和各类艺术教育培训的人数大幅增加。
沙坪坝区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后,从原来单一维度地收藏、办展、借阅,变成了与公众进行文化、艺术双向互动交流的场所,变成了沙坪坝区群众的“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