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机遇与挑战
2011-08-15黄小华
□ 黄小华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机遇与挑战
□ 黄小华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关系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新时期的重要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靠保证。因此,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应该积极思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正确路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机遇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经典表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的又一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经典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有机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统一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又有着自身的特质和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使党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问题,升华时代精神,创新发展理论。时代化,应包括内容的时代化,形式的时代化,实践标准的时代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而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这一特性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以来,一直被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热捧甚至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人奉为“宝典”的缘故。
(二)马克思主时代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马克思主时代化背景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呢?有论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有效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也有论者,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关系,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过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质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提供绝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特质,也为改善和发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的提供了沃土,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提供了绝好机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实践活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的结果如何,价值是否实现,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关乎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的治理。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指明了德育的重要性,这里的德育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将“德治”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这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理国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既带来机遇也存在挑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现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利益,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来讲,是一个极大损失。对此,邓小平在1989年曾经痛心疾首地说: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失误,有制度、内容目标等方面的失误。曾几何时教育只重分数,轻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视为点缀品。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抓得松,放任学生自由发展,接受了不良影响,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等,这都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更不用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问题,这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其中,主客体、内容、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视野中是最关键的要素,它们相互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生成。
就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首先,独立自主性不强。独立自主性是指主体活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对社会其他领域的能动性。具体来说,教育主体缺乏独立自主性,就是教育主体没有认识把握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不能转变人的思想行为、提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性,最终不能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积极性不足。这一不足最关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功能,拓展领域,积极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并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开拓创新精神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不够,思路陈腐老套,教育原则和理念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备一次课讲一辈子,一劳永逸,内容单一陈旧;拒现代化教学手段于千里之外,形式呆板,方式方法老套;不能建立主客体互动教育模式,一言堂,“填鸭式”,“灌输”到底等等。
就客体而言,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外界对象,并反过来制约主体的活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沟通方式和行为方式,但也使得人们在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产生巨大的差异。因此,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求知猎奇心理导致行为自律弱化,个性认同心理导致行为非理性化,逆反发泄心理导致行为失范,补偿替代心理导致沉迷网络。网络蔓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下滑,关键是没有正确利用网络的正效应,剔除负效应。
就内容而言,依旧是传统的,人们在宏观上重视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微观上忽视心理、思想、道德层面的东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道德、思想、法律、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逐渐被吸纳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从宏观向微观转化,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历练与主客体的实践活动,否则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将是墙上之饼,只看而不可充饥。
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言,只从重视直接、显性方式,比较忽视间接、隐性教育方式。所谓直接、显性教育方式是指通过专门教育机构、通过教育对象明确感受到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间接、隐性教育方式是指通过整体环境建设、通过暗示、通过寓教于其他教育活动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此,中央一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转变观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显性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间接、隐性方式进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雷声大雨点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性收效甚微。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著述颇多,争议也多,我们不妨将其划分为三个环节,即准备环节(包括目标、机制、方案等);实施环节(包括内化、外化等);评估环节(包括反馈、控制、调节、准备重新教育等)。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吐陈纳新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就准备环节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明确,机制不健全,方案不科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阵风,风过无痕迹,更不能苛求有什么好的效果!就实施环节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学生并没有真心投入,真正“接受”,没有将教育主体“灌输”的内容“内化”,从而“外化”就要走样,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需要的效果,有效性不能实现。就评估环节而言,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拥有反馈、控制、调节、准备重新教育等手段,但因为在准备、实施环节出了纰漏,评估出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存在计划性和正面教育不足,复杂性和社会性突出不够,缺乏积极的引导,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一以贯之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长期性,从而不能达到“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的境界,由量变到质变无法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便不能实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存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果和意义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问题。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急需解答的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如果不能产生实效,则马克思主义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它的价值、功能、地位就都没有着落,它的继续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此,江泽民同志明确 “提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措施,动员全党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切实有效”,同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提出的“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其中就包括增强“实效性”这一关键环节。因此,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与增强的客观规律,乃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值得我们重视并深入钻研,以便尽快帮助人们把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客观规律。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首先,合规律性不够。合规律就是为了合目的。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思想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发现自身价值、创造自身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和享用自身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积极引导人的政治方向、激发人的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调控行为上下功夫,使其更好地适应规律更合目的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社会有效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必然与社会现象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生作用而呈现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社会有效性不够在上述价值上的缺陷主要表征是:首先,政治价值结果的有效性不够。政治价值是在诸多价值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从总体上来讲是稳定的,社会是发展的;从局部来讲,还有一些不安定因素,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阻碍了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其次,经济价值结果的有效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不完全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激发人的活力;不能变革生产关系,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完全由掌握群众,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起推动作用等方面还不够。再次,文化价值结果的有效性不足。文化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客观的参照系,它的价值如何,取决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当今社会,人们对文化的肯定性选择少,否定性选择多。比如,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问题上,一些人否定甚至贬低其现实价值,不肯从古今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而是视为异端,一棍子打死。相反,对舶来文化,不分青红皂白,一并“拿来”,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另外,在文化传播、变异、渗透、创造功能上还不能形成开放性、竞争的局势。最后,生态价值结果的有效性不足。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以“原有姿态”或者以“观察员”的身份,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意识不能完全渗透到该领域的研究教育全过程中。甚至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志,生态意识淡薄,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局限在政治价值,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实,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把人与自然地关系视为道德观念应反映的现实关系之一,他们指出:“这些个人所产生的观念,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和结果有效性的实现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距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还远,因此,我们应该主动找出差距,想办法,出主意,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相结合,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路径思考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为了完成《决议》交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深入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改进和创新,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
(一)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上文已论及,由于这些要素不能构成一个和谐有机统一的体系,其“实效性”必然要打折扣,因此,为了不妨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最大产能,时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指导,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针对性。具体应该做到:第一,扣紧主客体,肯抓教与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产生结果的有效性,主客体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将其具体到一堂课中,就是教与学的关系,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有效性,既要教得好,还要学得好,只有二者达到有机统一,有效性最大值就会不言而喻。“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质。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第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变方式方法。教育内容要随时代发展,具有时代气息。对此,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因此,内容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时代化气息;教育手段和形式多样化。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针对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针对性,关键要处理好三个环节。第一是改革创新准备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是要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不得半点含糊,还要具有时代性,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其次,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后,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人们确实理解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爱国主义是重点,道德教育是基础,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另外,培养机制要科学,方案要合情合理。第二,改革创新实施环节,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上。内化,通俗地讲,就是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这叫“内化于心”,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表现。外化,就是将内化的东西在人们的行为实践中表现出来,这叫“外化于形”。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环节的有效性,关键是处理好内化与外化这一辩证关系。第三,改革创新评估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反馈要及时并贵在坚持,绝不可一头发热,领导讲了就泰山压顶,放下了就轻如燕翼;要控制有度,不可过头;要松紧结合,注重调节;同时还要准备接受再教育。这一切都要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为准绳,绝不可以脱离实际自搞一套,否则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三)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的针对性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关键在以下几方面改革创新。第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有效性。由于一些现实问题和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一提政治就会敏感。因此,要将政治有效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政治,而不是硬塞。第二,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有效性。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努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力。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主流文化形态之外,还有企业、社区、村镇、校园、军营和家庭等亚文化形态,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并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充实自身。第四,帮助人们树立生态意识。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人们树立道德责任和使命感,教育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
作者: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谭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