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细菌与合理用药

2011-08-15孙文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抗生素

孙文志

(赤峰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超级细菌与合理用药

孙文志

(赤峰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细菌耐药的原因、环境与机体状态、应对措施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超级细菌;细菌耐药性;合理用药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由于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耐药微生物越来越多,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形成多药耐药性.这是一个伴随着抗菌药物产生、应用、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的问题.近来多方媒体报道: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所谓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已经蔓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韩国等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国至少造成5人死亡等等.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老问题冠以“超级”的新包装,引人耳目是主旨,不乏炒作之嫌.因为,在医药领域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克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其正面效应也应予以肯定,至少人们对滥用抗菌素的危害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包括民众与医务工作者.本文拟就此问题略述一下粗浅的看法:

自上个世纪初至今的几十年间,耐药细菌的菌谱不断扩大.据报道,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已达30%~50%,且以每年5%速度增长[1].国内有资料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检出率均高达80%以上,MRSA和MRCNS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2].NDM-1是继MRSA、MRSE和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等著名细菌之后的又一耐药菌.实际上令临床医生头疼的耐药菌很多,例如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绿脓杆菌等[3,4].

1 细菌耐药的原因

科技进步给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带来莫大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不能综合性的、合理的应用科学成果,可导致纠结的实际效果.

自然界细菌广泛存在,它并不可怕甚至还对人类有益,可怕的是其耐药性,它可使医生面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时束手无策.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细菌耐药性.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据已有资料报道,在目前使用量、销售量顺位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比例很大.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而国外一般在15%~30%左右.WHO的最新资料也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资料表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许多未做病原微生物检查;无依据调整给药方案,频繁交换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预防用药不当;联合应用不当;高起点选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用药等[5].

其次,更应引起注意的是,许多民众为减少医疗负担,脱离医生指导自行用药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促使了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

再次,在动物养殖业也存在合理使用药物的问题.给我们提供鱼、肉、蛋、奶类食物的饲养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也得病,也使用抗生素,甚至超剂量使用.为了经济利益,往往会在药代动力作用尚未消失的情况下,就进行捕杀、销售,通过摄食进入人体,间接地影响了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

2 环境与机体状态

被所谓耐药性“超级细菌”危害的人群多属有重大疾病者,他们的普遍特征是机体的抵抗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能否恢复健康不是由医生完全决定的,更不完全取决于药物.良好的体魄和机体抵抗力是决定因素.

“超级细菌”给人体造成危害是有条件的.它们大多在人体表面自然存在,由于竞争性生长繁殖的能力差,通常不会致病,也对建立人体抵抗力有利.医院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或治疗重大疾病,人为的创造了超净环境、无菌环境以促进病人恢复健康.但同时由于消毒剂、抗生素的使用,也为“超级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难治性感染的原因.

3 应对措施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紧迫性显而易见.但处理抗生素耐药性需要综合性方法,需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助努力进行应对.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议敦促各成员国家采取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遏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全球发展战略[6].

3.1 健康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强化医务人员对抗生素耐药性预防与控制的观念,对民众进行不滥用药物的科普教育.

3.2 加强管理

建立规范的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严格区分处方与非处方药;区别和限制在动物中使用人类应用的抗生素.监测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3.3 规范用药

科学用药、针对性用药,改变不论是何“感染”一律采取“大包围”的用药弊习;梯级用药、循环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建立和开展快速实验室诊断方法,配合用药提高治疗质量.

3.4 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缓解目前新药开发速度跟不上细菌变异速度的窘态.

〔1〕钱春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阳宇,等.重症监护病房416株革兰阳性菌耐药状况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3).

〔3〕李文青,吴伟元,吴劲松,等.深圳地区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谱动态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1):47-79.

〔4〕何国君,李素萍,徐红梅.下呼吸道绿脓杆菌菌株血清分型与临床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10(21):584-587.

〔5〕郑锦坤,卞益民,等.我院2009年住院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调查分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3):178.

〔6〕王顺年,赵树进,蒋琳兰.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R37

A

1673-260X(2011)03-0145-02

猜你喜欢

耐药性抗菌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故事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