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击起源词义探析

2011-08-15刘宇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技击起源词义

刘宇峰

(忻州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技击起源词义探析

刘宇峰

(忻州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技击常出现在武术领域中,用来指代武术中的一部分特征.现在人们赋予技击的解释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多种事实,明确技击起源词义是明确现代技击含义的第一步.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技击起源进行探析,得出技击的起源义是指一种军事制度的结论.

技击;起源;军事制度

1 引言

技击多出现在武术的领域中,用来指称武术中的一部分事实特征.技击是一个词汇,词汇是语言领域的一分子,用来指称某一含义的符号.词汇与其所指称的对象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所赋予的.对于被指称对象来说,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符号来表示.谁要是看到和理解了一个符号,马上就会联想到特定的对象或一种事实.那么这个符号和对象之间就建立了联系.

技击就是这样一个词汇,我们想要表述的事实就是他所指称的对象,而他们之间的准确联系必须靠准确的关系表达去赋予.现在人们赋予技击的解释,涵盖了从古到今的多种事实.很难明确技击的当代词义.而我们期望的是对现在事实的准确指称.要想明确现代的准确指称,就有必要在技击的起源、发展和流变中探究技击在人们观念中所指称对象的变迁,以期能明确技击这个词汇与他所指代的事实之间的演变.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把握现代武术的这一特征.

2 技击的起源

技击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在《荀子·议兵》中有两处提及技击:齐人隆技击[1];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惠之武卒[2].《汉书刑法志》中提到: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备,秦昭以锐士胜[3].从文献中可见技击一词的出现,与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技击起源词义释义

《荀子·议兵》的原文是“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赐赎锱金,无本赏矣”[4]意思是:“其技击之术,斩得一首则官赐锱金赎之,斩首虽战败亦赏,不斩首虽胜亦不赏,是无本赏也”[5]《古词辩》曰:“术,邑中道也,是指通往目的的道路、方法”[6],从注释当中可以看出,《荀子》说“其技击之术”,就是技击这种办法是……;所以,技击是一种对士兵斩杀敌人所立战功的奖励办法.是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的.

谈及“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惠之武卒,魏惠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其中,“遇”有匹敌,对等之意.例如在《榖梁传·僖四年》:“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所以,这段话是对于技击、武卒、锐士的制度作比较以后得出的理性结论.其中说道,技击“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则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出市佣而战之几矣”意思是:“技击这种奖赏战功的做法,在战事规模小、敌人脆弱的情况下苟且可行,如果战事规模大、敌人顽强,就会焕然离散、像乌合之众一样了.这样的军队,失败和灭亡是很快的,是亡国的军队.没有比这种军队更弱的了,这跟雇佣大街上的雇工去打仗相差不远了.”[7]

武卒是“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轴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锐必寡是危国之兵也”意思是魏国的武卒,用考试的办法录取,身穿三套拥身甲,能拉开十二石力量的弓,背着能装五十支箭的容器,把戈扛在肩上,头带盔甲,腰挎利剑,带着三天的干粮,半天就能疾步步行百里.考中武卒的就免除他家的徭役,不收他家的田宅税,数年之后,这个人虽已老但他享受的权利却不可剥夺,重新挑选武卒又不容易做的完备,因此,土地虽广,税收必然很少,这是危国的军队.

“秦人,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执,隐之以隘,忸之以庆赏,……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隘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意思是说:秦国人民生活的地方比较狭窄,君主役使人民却十分严酷,用权势逼迫人民去从事战争,用穷困限制人民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去打仗,用战胜敌人然后获得奖赏的习惯促使人们去打仗,还用刑法来逼迫人们去打仗,使下层人民只有通过打仗的方式向君主求利,有了战绩就为他们请功,于是立功就要受到奖赏,得奖赏就更想立功,功赏相互促进.这种制度的实行,使秦国兵员始终最多,战斗力长期不衰弱,征税的土地也很多.

基于上述的分析,得出“故之击技不可遇魏惠之武卒,魏惠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的结论.意思是武卒这种制度在后世看来虽然不是很好,但要比击技的制度要优越.如果两军交战,齐的败退是注定的.秦所实施的锐士制度,更优越于武卒,所以,魏与秦交战,魏的失败更在情理之中.

汉书刑法志中所提:齐愍以击技强,魏惠以武卒备,秦昭以锐士胜.更是对这种制度实施结果的描述.原文摘录如下: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当此之时,合纵连横,转相攻伐,此为雌雄,齐愍击技强,魏惠以武卒备,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8]这段话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描述,意思是春秋之后,时局动荡,国于国之间相互攻击争霸,齐由于实行了击技这种奖励制度而强大,魏因为挑选了武卒而崛起,秦同样因为实行锐士的论功行赏而利于不败之地.

“孙卿子曰:隆礼,效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功,贱节,下也.”[9]意思是:在军队中,崇尚礼仪,论功行赏是上策;注意气节,是中策;只看重战功,是下策.这是国家强弱的要略.这更加有力地证明奖励战功的技击制度,与注重论功行赏的锐士制度劣差别.

南朝更有“梁用走卒,其邦自灭;齐用技击,离,汉魏以来,兹制渐绝”的记载,意思是:南朝的梁国国,采用武卒的制度激励士兵,结果国家不保;齐国用技击的制度激励将士,也逃不了亡国的命运;在汉魏之后,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再用技击这种只对战功进行行赏的制度了.这更有力的说明了在汉魏以前,技击一词代表的是一种激励士兵英勇作战的制度.

4 小结

技击的起源指代一种军事制度,在各朝的史书中谈及军队的管理时,大都会引用上述的表述.作为军事制度的技击在历史中一直沿用着.

〔1〕〔2〕〔4〕〔5〕 王先谦. 荀子集解 [M]. 中华书局,1988.270-272.

〔3〕钦定四库全书.前汉书(卷二十三).

〔6〕王凤阳.古词辩[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308.

〔7〕〔8〕〔9〕吴明贤.兵书战策现代版[M].巴蜀出版社,1996.385,382.

〔10〕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汉书)(第一册)[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469-470.

〔11〕梁沈约.钦定四库全书.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G852

A

1673-260X(2011)03-0083-02

猜你喜欢

技击起源词义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清明节的起源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万物起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