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

2011-08-15申忠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篮球运动教练员

申忠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体育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研究

申忠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体育教研室,湖南 长沙 410007)

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是要紧抓篮球运动本质、特征、规律,对如何有效地实现竞技目标,完成任务的指引性认识和看法.篮球训练理念对整个训练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训练理念决定着竞技体育的风格、技战术发展方向和教练员的执教行为,决定着运动成绩.

中国;竞技篮球;训练理念;发展趋势

1 前言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篮球运动技战术迅速提高的时期,形成了“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灵为主,以政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近20年来,我国篮球水平虽然也在不断的提高,但事实却是我们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近两届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惧怕紧逼,对抗中运用技术的能力较差,进攻的最后阶段传接配合质量不高,失误多,缺少善于组织的场上核心队员,国际大赛的经验不足,心理不够稳定,整体战术意识不强,难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这些问题长期未能解决,重复发生在一批批年轻运动员身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没有真正把握和理解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而导致我们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不合适宜,没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专项训练理论.由此可见,在当今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下,有必要进行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思考和探讨.

2 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趋势与特点

2.1 队伍大型化

队伍大型化已成为世界强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高大队员更趋向技术全面、快速灵活从近两届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统计资料看,我们发现世界男篮前3名的队员的平均身高在2m以上.未来篮球运动仅有身高、体重并不一定能赢得主动权,高大队员更趋向技术全面、快速灵活.全面的技术,综合多变的战术,促使传统意义上的位置分工日趋模糊,中锋、大前锋、小前锋、组织后卫、攻击后卫已没有绝对的位置区别.因此,身高、力量和灵活性相统一是当今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显著特征.

2.2 讲究整体性与团队精神

篮球是一个集体性项目,从最近几届世界大赛可以看出,美国梦之队之所以会输球,就是输在整体篮球上.欧洲篮球队讲究团队精神,整体配合,每个球员的行动都服从于整体的安排,认同肩负的责任并愿意为目标做出奉献,最终达到个人利益和整体高度统一.所以说讲究团队精神,打整体篮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3 战术简练、实效性增强

由于篮球比赛中防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日益增强,防守区域的不断扩大,多数人参于的进攻战术越来越难的奏效.两三个人之间的进攻配合,运动员迅速跑动,不断穿插掩护,容易在局部造成优势,使攻击成功.目前,世界强队中,个人强攻已占全队总进攻次数的1/3强.防守者往往利用贴身紧逼、以身、心、技等全面的具有强攻击性的防战术主动攻击对手,给对手施以重压,特别是在限制区内绝不允许队员自由的活动,增强了比赛的进攻难度,同时也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2.4 智谋型教练员的作用更加突显

高智慧、高水平的教练员直接影响队伍的组建和凝聚,影响着战术风格的形式和发展.特别是比赛的攻坚决战危急时刻,教练镇静自若的神态能够产生鼓舞士气,调整全队心态的作用.及时地运用计谋调整阵容更能起到化险为夷,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现代篮球竞赛既是运动员场上的较量对抗,同时也是教练员日常训练、管理和比赛场上综合智慧的搏斗.因此,现代篮球教练员的才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篮球界的特别重视.

3 影响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要素

3.1 教练员水平制约了对训练理念的认识

教练员在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练员能给一支球队技战术水平带来质的飞跃,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篮球教练员理论水平对现代训练发展的认识和综合能力制约了对训练理念的认识,在训练理念上主要表现为缺乏继承性和创新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篮球教练员绝大多数为运动员出身,学历层次低、从小进行专业训练和比赛、理论学习欠缺,缺乏科学管理能力与教育能力.这造成教练群体学习能力欠缺,训练中缺乏创意,埋下了施教能力先天不足的弊端.同时,教练员培训、进修效果不好,并没有从知识增加、理论提升方面有根本改变.这是我国篮球教练员水平低下的一个原因.

3.2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训练理念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体制下的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文化素质已经成为了一些运动员成绩突破的瓶颈.这造成了对篮球训练理念理解认识上的局限性.由于文化素质的制约,在训练中主要表现为理解能力差,应变的能力不强.这些对篮球项目整体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个制约.首先,我国对篮球后备队的建设不够重视程度不够,重竞赛,轻培养.这很大程度上是观念上的问题.培养年轻球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资金的不足.这造成人才资源储备和开发数量不足,人才梯队基础建设薄弱,没有形成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缺乏优势群体.

3.3 训练方法与科学化程度

我国的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基本技术粗糙、个人攻击能力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训练方法、手段跟不上步伐.在实际的日常训练中,尽管队员的基本技术存在很多缺点或非常粗糙,我们的教练员仍一味地让队员练各种不结合实战的内容,科学化学训练方法不够.训练科学化是指对训练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是训练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全面、广泛的运用.教练员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知识,创造训练方法,具体任务是在计划、实施和恢复等各阶段渗入科学成分.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运动员和球队训练周期的科学控制.

3.4 运动队管理问题

高标准管理是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我们的“三从一大”原则中要求要“从严”治队、科学管理,培养一支特别能吃苦、耐劳运动队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严管理是运动员管理的主旋律.进行到90年代以后,由于职业化的进程,对运动员一度提出了人性化管理,自我管理的要求.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运动员职业素质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教练员训练安排和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因此,运动员管理又重新回到“从严”管理老路.

4 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构建

4.1 竞技理念国际化,切实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

要明确在理念上要学习欧洲篮球的整体作战,靠团队精神取胜的竞技理念.从近几届奥运会及篮球世界锦标赛可以看出,世界篮球的格局在悄悄打破,欧洲篮球与美国篮球形成了可以相互抗衡的局面.欧洲球队靠的是集体协作作战,依靠团队精神取得的胜利.这符合篮球作为集体性项目这一特征.我国篮球篮球队员在身体素质上不占优势,只有靠整体作战,培养良好的篮球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才是出路.

教练员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训练理念的贯彻,训练计划,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练员的工作.我国竞技篮首先要提高教练员的敬业精神,从人文关怀上给予教练员足够的重视.其次,改革教练员的选拔制度,不能单一的靠运动会退役就可以当教练,一定要经过选拔.再次,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练,学习和借鉴其知识经验、先进理念,加速我国教练员的成长,培养复合型教练员,并对教练员的培训进修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4.2 加强青少年篮球战略性训练

青少年战略性训练理念是指在运动训练发展过程中,在青少年训练中对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性的把握及长远发展所持有的全面性、方向性和创新性的看法与判断.首先,加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和素养.要把青少年球员培养成为有文化、会打球,受社会欢迎的人.其次,贯彻正确训练理念,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健康发展.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和训练安排.再次,加强体能训练.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力量素质是最薄弱的环节,加强体能训练,必须提高力量素质,通过力量素质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他们速度、柔韧性、灵活性及快速反应和身体对抗的能力.

4.3 注重篮球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影响着运动员身体、技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首先,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增加体能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能训练是要通过系统地增加负荷或难度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这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特点相同.通过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其次,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实现的目标,逐级达到最终目的.同时,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提高运动员个人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的过程.例如,在难度上设置由易到难的目标;在训练要求上可以要求提高命中率或在提高难度的基础上保持命中率,如未达标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提高运动员情绪稳定性的方法之一.再次,战术配合的心理训练.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战术行动的共同原则,多进行战例的集体分析.同时,教练员要学会一些特殊的干预方式或策略,增强团体凝聚力.

4.4 重技能实践性训练

注重技能实践性的训练是指一定要遵循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在训练中技战术的训练、训练所采用的手段方法等都要从实践出发,遵循比赛的规律与需要.通过实战来提高运动员观察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不可分割.在提高技术训练质量的同时,发展体能训练,使发展的体能是真正属于该项目的体能,使技术与战术更具活力与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应采用形式多样、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体能训练,改变枯燥的“田径”式训练方法.对体能训练的负荷有科学量化指标,对体能训练的生理,生化医学指标进行监控,以检验训练效果.

〔1〕张庆春,刘宪忠,等.训练理念本质特征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2〕赵晶,闰育东,等.我国篮球训练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

〔3〕于振峰,姚军波.论现代篮球对抗技术的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

〔4〕刘玉林,张勇.论现代篮球防守的观念和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5〕高凯.现代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方法探析[J].体育科技,2007(9).

G841

A

1673-260X(2011)03-0114-02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篮球运动教练员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幼儿篮球运动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