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中学教师的素质
2011-08-15赵艳芬
赵艳芬
(扶余县第二中学,吉林 松原 131200)
谈新时期中学教师的素质
赵艳芬
(扶余县第二中学,吉林 松原 13120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没有好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教育。中学教师要想真正地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就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及身心素质,以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师德优良,具有责任意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中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此,教师要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对每一位学生要认真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情愿让学生踩着自己的双肩,攀登知识高峰;教师之间要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总之,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博学多才,具有发展意识
中学教师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善于根据各种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教学;要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与教的心理、知识生成的原理、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总是站在科学的前沿,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具有发展意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统计表明,一个人工作以后所需的知识,只有20%是大学里所学到的,其余80%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重新学习的比例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一个人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这样的发展意识来看,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要比学生学得多少知识重要得多。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使之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同时,教师应该自觉地进行终身学习,多读一些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提升终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使自己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敢于创新,具有科研意识
“教而不严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实践表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从事教育科研能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把握教育规律和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将不断增进教师的自我成就感,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为此,中学教师要学会反思与交流,要善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典型事件以及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及时记录教学中的一些事件和经验,要经常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使自己更善于发现问题。反思后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要重视教学研究中的独立思考,同时积极开展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专家名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研究与对话,借助“别人”这面镜子,省察自身,解决现实问题,更新个人实践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确立合适的研究项目。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进行研究,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过程,通过不断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对比大量实验数据,得出创新的实验结果,从而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四、身心健康,具有保健意识
据调查,58%的教师自我感觉身体状况一般,18.7%的教师自感身体比较差,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的教师仅占20%。许多研究也充分表明,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学生。为此,教师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克服情绪恶性循环,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善于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快乐,调整情绪,能时刻较好地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要经常参加学校集体休闲活动,摒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加强锻炼身体,利用班外时间散步、打球等,陶冶情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保持平和的心理和愉悦的心境,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并影响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责任编辑:姚 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