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11-08-15王怀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境教学模式

王怀民

(长春教育学院 数学系,吉林 长春130061)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王怀民

(长春教育学院 数学系,吉林 长春130061)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新课改实施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长春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对所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的条件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需要,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贯通了教学结构的各个要素,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像机器一样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向学生灌输着事先准备好的知识内容,即“讲授—示范—提问”;学生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即使学生能够自我把握和控制相应内容的复习、练习,也很难脱离教师的掌控。尤其是对于相对有些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来说,这样机械、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扼杀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会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各种测试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辅助教学方式,对这种消极因素的形成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材的编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略了内容的实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和困难。再有,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教师失去努力研究和探索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动力,使教师失去了在数学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矛盾。而且,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种民间办学组织、社会上一些团体和个人办的补习班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认可,以至于不惜代价地把学生送入课后班和补习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急需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对近年来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中分析、探索、实践,推出新的、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必须适合能让小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新课改实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完全由教师一人“独揽”课堂话语权的现象有了改善,教师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多大提高,重“教”轻“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我们对长春地区的一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调查中不难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数学教师仍然延用着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来完成如今的数学教学任务,学生的接受方式也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训练等等,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小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以教为主”的现象,构建适合长春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农村小学的条件、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实际状况,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要方便教师使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构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桥梁,它既以理论为基础,又是教学理论的可操作形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体现和运用了一定的教学原理。同时,教学模式又是教学实践的范型,是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概括,它能很好地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是目标和活动的汇聚与中介。现代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构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充分体现这些基本思想。

新课标将小学段数学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主要以打基础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所学内容也主要以概念、计算和应用问题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构建了以概念、计算和应用问题为主要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课堂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我们需要根据教育理论和本地区域的条件和特点进行探索,构建适合长春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以下所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些初步的尝试,还有待于通过实践进行评估、验证和检验。

(一)概念教学的“情境—归纳”模式

“情境—归纳”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某一概念,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界定概念的过程。

“情境—归纳”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在运用该模式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以此为前提向学生呈现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步骤,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归纳”模式的理论根据是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提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发现学习”方法,认为学生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并强调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建构主义认为,认识是由主体主动建构的,而不是从外界被动吸收的。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不是去发现独立于他们头脑之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先前个人的经验世界,重新组合并建构一个新的认知结构。

“情境—归纳”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七步完成。第一步:情境导入,明确教学目的;第二步:呈现例子,分类归纳;第三步:学生抽象概括例证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第四步:检验概念的获得;第五步:概括总结,形成概念;第六步:概念的应用和拓展;第七步:反思概念化过程。

(二)计算课教学的“情境—探究—训练”模式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能渗透教学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计算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种方法,最后达到灵活运用于同一类型综合问题的教学过程。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对数学计算课程不感兴趣、计算能力又较差的情况提出的,旨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再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的。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的理论根据主要是迁移理论。在心理学中,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学习者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在对新课题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其实质是一种揭示新、旧课题共同本质的过程。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反之,则为负迁移。数学课程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知识上的正迁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索,达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五步完成。第一步:复习引入,创设情境;第二步:对比迁移,探究算法;第三步:归纳方法,模仿训练;第四步:综合训练,巩固算法;第五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三)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建模—应用”模式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是在解决问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师生的探究与合作交流,把提出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解决问题,把得到的数学结论解释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的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通过教师的传授完整地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而是要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确立学生参与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的操作程序由四步完成。第一步:提出问题,认真审题;第二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第三步: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第四步:灵活运用,拓展变式。

四、对所构建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实现的思考

对于上述所构建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否实现,除教师应积极研究和推动外,上一级主管部门,诸如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院校应大力支持和配合,不但对一线教师的探索研究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热情要给予肯定,还要鼓励教师继续研究和探索、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要适时总结所构建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所出现的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现场会、研讨会等,认真听取各实验学校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以形成对所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另外,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要求会对实验校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认识,还要对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随时调整应对课堂教学中所遇到问题的教学策略,也要注意到来自于教学过程自身和来自学生学习热情推动的压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进。

当然,要有效地实施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还要考虑一些相关的因素,如,教师授课、评课制度以及对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要求相配套的考核模式。再者,还要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配套措施的约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除应考虑其可见性评价因素(如,学生成绩和学生的计算能力等)外,还应考虑来自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因素以及教学督导团的教学检查与考评等。

[责任编辑:姚 旺]

G623.5

B

1671-6531(2011)11-0119-02

王怀民,女,吉林长春人,长春教育学院数学系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FFB090577)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境教学模式
不同情境中的水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护患情境会话
我是小学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