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之系统论
2011-08-15袁琳
袁 琳
(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全面小康社会之系统论
袁 琳
(湖北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恩施445000)
全面小康社会是由诸多内生要素有机联结而成的复合系统整体,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巨大网络系统架构。不能片面地将全面小康社会理解为经济增长速度等物质性指标,也不能仅仅将之理解为启动新一轮经济高潮的肇端。
全面小康;复合系统;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愿景、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的科学命题与创新命题。
一、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有机复合系统
从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思维视角和路径来审视全面小康社会,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等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过程性、结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有机复合系统。在全面小康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以及诸多内生要素之间,存在着彼此交融的有机联系和循环转化,从而保持小康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和有机整合性。
全面小康社会之所以应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是因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政治生产、精神生产)要求小康社会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系统的基石,没有这些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就无法生存。经济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存在的前提,为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有序运行的保证,规定经济、文化和生态小康的性质和方向;文化小康使全面小康社会得以传承,为经济、政治和生态小康提供精神支撑;生态小康使全面小康社会得以活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小康的催化剂。
二、全面小康社会复合系统的基本特性
全面小康社会系统是由其内在要素按照一定方式和序列构成的有机复合体,呈现出一系列特征。
1.历史过程性。“小康”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指百姓最大的希冀是过上恬适的生活。最早作为一种生活模式的小康在《礼记·礼运》中得到完整表述。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首次提出,用以指代“中国式的现代化”,并由此引发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调整。然而小康一直被视为一种单纯的物质指标,理解为一种形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单因素实体,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观。直到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小康社会具体要求和目标,才形成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观。
2.系统整体性。整体性是小康社会系统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全面小康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四者互为目的、互为条件共同构成。脱离任何一方,抑或发展失衡,都会影响小康社会的系统整体性。但整体性并非子系统的简单叠加,构成全面小康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及其要素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发展,才能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特性和功能规定性的整体系统。
3.层次差别性。全面小康社会依靠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但这四因素不是绝对均衡发展的平行关系,它们的功能和地位由它们在整体系统中的自身特质的规定性来确定。经济小康是最本质性的规定,是最高层次的要素,是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以,既要强调子系统在达到优化过程中的协同性,又要强调它们之间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4.有机结构性。全面小康社会具有不同于经济小康等子系统的自身的特殊结构和特性。由于全面小康社会系统诸要素、诸层次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结构,使得全面小康系统在质和功能上均优于各子系统。全面小康社会的系统结构合理与否,会直接推动或延缓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性程度越高,其结构的组织化程度就越高,越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性优势。
三、全面小康社会子系统的要素略析
(一)经济小康子系统的要素分析
经济小康是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依托,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有力支撑,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千美元以上为根本量化指标的、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良好经济状态。经济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和根本目标,在全面小康社会的亚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1]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建设经济小康。经济小康子系统的基本要素:
1.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小康最关键的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为全面小康社会,特别是为经济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达到3000美元以上,恩格尔系数低于40%,这是经济小康的一个量化指标,是经济小康最直接和最易衡量的一个物质指标。这一指标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速度、效益、结构和质量的统一,反映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经济发展要以民生为本,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更加根本的位置。
3.优先发展信息化,基本实现工业化。这也是经济小康一个重要的因素和基本内容。建设经济小康,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和产业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要确保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为最终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生态小康子系统的要素分析
生态小康是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根本要义和最终归宿,以人为本,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良好生态状态。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建设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小康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人文关怀和高度责任感,而在更深层次上来讲,它最终体现的还是对人自身的终极关怀。生态小康子系统的基本要素:
1.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建设生态小康的最根本要义和最终归宿。人们的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态规律的掣肘。建设生态小康,要逆转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退化态势,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良好关系,重构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对立索取征服型向建设治理睦善型演变。生态小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小康观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调节人的行为。
2.以人为本,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资本,是一种特殊生产力。我们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成本保护环境。环境的重要性达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我们可以说,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人民群众既是生态小康的建设主体也是受益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生态小康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使全民高度自觉地、坚持不懈地为建设美好绿色生态家园和实现生态小康而奋斗。
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此乃贯穿生态小康建设始终的一条主线。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我们认真反思,把环境问题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着眼点在于保护自然,但最终还是要给人以终极关怀,关注人类的未来幸福和未来利益。
(三)文化小康子系统的要素分析
文化小康是以先进文化为根本目标,以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为重要手段的良好文化状态。文化小康是一种高品质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状态,体现着小康生活的文化气息、文化含量和文化品质。文化小康子系统的基本要素:
1.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文化小康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素。文化作为一种持续力量,对于减少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2.全民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文化小康建设最直接体现和主要内容。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相承延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文化小康建设的一个基础性要素的教育事业予以优先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是文化小康建设的重要手段。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承接着历史与未来。要立足中国,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把握现在,在保持现实性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可以提高中国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可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的文化实力。
(四)政治小康子系统的要素分析
政治小康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特征,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以民众较高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参与热情为外化表现的良好政治生活状态。政治小康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关系全面小康社会的全局,决定经济和文化小康的性质和方向。政治小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政治文明建设的自身规律,推进政治小康建设。政治小康子系统的基本要素:
1.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小康的本质性特征和根本性规定,也是政治小康子系统的核心因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努力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完善程序,使民众有一个畅通的政治参与路径。
2.民众的政治参与度。这是政治小康的一个标志性要素。必须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改变民众的政治冷漠感,增强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义务感、认同感和政治效能感,提高全民的政治认知水平和政治参与热情,开创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良好政治氛围。
3.依法治国。这是政治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紧密相连。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党依法执政的权力。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对建设政治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全局性的意义。经济小康的实现需要法律法规的引导和保障,法治是文化小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生态小康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相关法律的有力支持。
总之,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社会范畴,是一个包括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复合系统整体,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小康四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它同时要求四大子系统各自的内生要素和谐发展,形成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均衡发展的小康社会系统,并在新的实践中深化和发展这一系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郭一鹤]
D616
A
1671-6531(2011)11-0061-02
袁琳,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