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

2011-08-15管红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滁州课程设计基础

管红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浅谈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

管红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针对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感觉枯燥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

地基与基础;高职;课程

一、引言

《地基与基础》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和理解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基础工程设计方法的目的。在本科层次,地基与基础课程一般分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两门课程学习,专科层次则合二为一,因此,在理论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虽然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地基与基础》课程是一门来源于实践、试验的课程,因此课程的理论实践性较为突出,如果在高职学生中单纯讲理论,那么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难度是肯定存在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感受,谈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好教材,上好内容。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纵观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对单纯枯燥的理论知识、公式推导,接受理解能力不强;二是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的兴趣受情绪化影响,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习内容更有一定的可选择性,而且高职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分析、专业实训等),能提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

针对学生出现的以上特点,要想上好课,首先应该备好学生,明确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所在,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相适应,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吻合,才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在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基本概念,弱化公式推理、注重工程应用。任课教师如何把握高职《地基与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对高职院校地基与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实践的课题,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教学想法,这些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探究

(一)理论知识要“用到”、“讲到”

针对《地基与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其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能够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所谓“用到”,是指理论知识要以学生能用到的理论为前提,做到知识够用,因此,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点清单,并按重要程度分成必须掌握和了解掌握的类别,所谓“讲到”。是指理论知识必须要讲,特别是用到的理论知识必须讲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果说用到是界定理论讲授内容的前提,那么讲到则是实现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环节的一个必要手段。

(二)实践技能要“做到”、“看到”

高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实践性,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必要的实践环节。因此,“做到”就是要安排必要的动手操作内容,《地基与基础》课程中很多理论和公式推导来自于工程试验。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看到”则是指对一些难以在实验室完成的试验项目或工程实例,如现场载荷试验,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室里亲眼看到。

(三)知识结构、实践联系点要“点到”、“说到”

作为一门课程,讲授时按章分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往往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对前后知识点之间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缺乏必要认识,往往感觉知识很零散,因此,任课教师要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及时对所授内容加以总结归纳,在讲授新知识点前对以前知识加以串联回顾,对各个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点到,说到。同时,对每个知识点能和哪些工程实践相结合,也要为学生点到和说到,这样,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阀门,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课程设计要“设计好”

《地基与基础》课程最后安排一个基础方面的设计,是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综合串联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对掌握不足的内容重新复习,对知识的运用进一步理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课程设计的选题要合理,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知识覆盖点要能结合学生毕业工作需要,体现理论联系实践。比如,安排学生在学习完基础设计的章节后,可以安排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或独立基础设计的选题,这样的选题,一般与工程结合比较紧密,同时,设计的难度也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经过教师点拨指导,再结合所学知识,基本上可以做到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一方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性有了体会,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对前面的知识复习巩固。因此,课程设计要设计好,要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教师在安排课程设计之前应该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五)课程练习要“准备好”

对于《地基与基础》课程中的计算部分,应该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比较困难的一个内容。其实,在理解了理论内容后,对于计算,只是一个公式运用过程,关键要多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举例,再由学生举一反三,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好必要的计算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要把练习的题型、难度、练习的数量准备好。

四、结束语

在《地基与基础》的实践教学中采用一整套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把实现六个“到”和两个“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在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当然,为了保证好的教学质量,高职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

G71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3-0076-02

2011-07-30

管红兵(1978-),男,安徽滁州人,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在读。

猜你喜欢

滁州课程设计基础
《滁州西涧》(草书)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