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菩提
2011-08-15刘伟华
█刘伟华
茶·菩提
█刘伟华
在所有的植物中,唯茶与菩提和佛禅共结善缘。
茶,生于乡野,历经千锤百炼,以枯槁之形态将生命凝固。经过沸水的浸泡,逐渐回复生命的原初,将那一怀甘醇、甜美倾力绽放,只需一杯清水,她的生命就重新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茶自从被发现,就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元稹的诗句最能说明茶与文人、僧侣的紧密关系,表明了茶佛之缘。“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皎然的茶歌高度概括了茶饮对僧侣潜心清修的意义。
汉唐时期,禅宗盛行,茶与佛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禅宗重视“坐禅修行”,要求僧人排除所有的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诸多佛门茶人“跏趺而坐”,“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以茶为禅具,饮茶修禅。“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饮茶使人进入平静、和谐、专心、虔敬、清明的心灵境界,可以作为学禅的助力,因此禅寺普遍设茶堂。当时,大凡名山寺丛均植茶树,僧人亲自栽种、施肥、管理、采摘、制作,以供清饮。因此有“名山出名寺,名寺出好茶”的说法。如蒙顶茶、武夷岩茶、黄山毛峰、华顶云雾、雁荡毛峰等名茶,无不出自名山寺院。茶与僧家因此相辅相成,声名与共。
“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是山僧生活真实的写照。茶既是禅僧的饮料,也用来供佛。吃茶在丛林里被仪礼化,成为茶礼。据《百丈清规·卷七》记载:“丛林以茶汤为盛礼。”寺庙里有专门的茶头,专司佛祖灵前献茶及众生供茶、来客飨茶。
茶与禅结缘,除了这些客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茶的起源相关。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由印度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时候,因为一心追求无上觉悟,不饮不食不眠。少林寺的僧人们虽然不认识他,但出于慈悲,怕他饿死,所以送饭食给他,但是送来的饭菜都原封未动,后来渐渐去看他的人就少了。入定第三年,由于睡魔侵扰,达摩祖师打了一会儿盹。惊醒之后,他非常羞愧,毅然撕下眼皮,丢在地上。就在达摩丢弃眼皮的地方,转瞬间长出一株矮树丛,叶片翠绿,形状就像眼睛,两边的锯齿像睫毛。后来打坐中逢有昏沉,达摩就摘这叶子来嚼食提神。那些在达摩座下寻求开悟却又常困顿不堪的徒弟,也摘下一片又绿又亮的叶子咀嚼,顿时精神百倍。于是,大家就把“达摩的眼皮”采下来咀嚼或泡水,以此作为奇妙的灵药,使他们可以更容易保持觉醒状态。因而,佛界一般认可茶是由达摩的眼皮幻化而来,菩提达摩可谓“禅茶一味”的禅宗祖师。
其实,茶树自然天生,承天降之甘露,吸大地之精华,终年常青碧绿,生机勃勃,“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常被用来比喻坚定不移之性情;“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独具洁性和灵味,饮之可以涤除尘烦;生性高洁,超凡脱俗,只生活在幽静的山谷里。在美学上,它有更高的境界;在文化气质上,也显得更为清高;在品位上,更讲究人品与茶品的相得。说到底,茶有天然的灵性,但饮者有多深的心性涵养,茶才具有多少生命。茶是饮中君子,是草木中人,相信这才是茶与佛结下不解之缘的内在根由吧!
菩提与佛教同样渊源颇深。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菩提意为觉悟、智慧,用以指人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终于得道成为佛祖释迦牟尼。佛陀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此后,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林寺庙中,普遍栽植菩提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后来成为六祖的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回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告诫天下人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段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我有幸见过菩提树。树形高大完美,枝叶扶疏,浓荫覆地;树干粗壮雄伟,呈灰白色,光滑异常。菩提树的叶片呈心型,在阳光下,宛如一颗颗透明的心脏在跳跃。据说,将此叶片做成标本,那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有人在上面画上佛像,成为佛教徒珍爱的信物。
在瞻望菩提树的时候,就会觉得越接近真诚、空灵、智慧,就会越觉得心灵上的灰尘如此之多,需要自己及时去打扫、整理,完成一次灵魂的修行之旅。在喝茶的时候,就越发觉得应该学习茶的坚韧、谦虚、高洁、平等、包容,摒弃世俗纷争,让自己心灵得到升华。
茶与菩提,与佛禅结缘,归根结底,还是缘于茶与菩提的洁性、灵性,缘于一份相同的朴实与圣洁,缘于凡人对高洁素雅情怀的追求。来生,不敢做一棵菩提;那么,来生,若能做一棵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