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2011-08-15李丹
李 丹
(长春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教育部,吉林 长春130061)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李 丹
(长春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教育部,吉林 长春130061)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来长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然而通过对长春部分农村小学的调研,笔者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有效性;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农村小学
2010年,我们对长春市五个县市区的县镇及乡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和3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听课,调研结果显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目前长春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之一。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性分析
通过调研听课及300多份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一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虽然表面看是有组织的,但学生的小组合作未必有效。在缺乏有效性的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表面的热闹——学生踊跃发言,陈述自己的意见,但做出积极思考的仍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是陪衬或旁观者;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只是分成了小组坐着,学习活动却依然彼此独立。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5%的学生仍然习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47%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多讲一些,63%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时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38%的学生喜欢和同学之间进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24%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任务难度适中,32%的学生对小组合作任务非常感兴趣。结果表明,目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比较低,主要是由于农村多数小学生不适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不够,没有掌握其真谛。
二、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尤其是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由于硬件环境不足,学生接触计算机机会少,学习难度大,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学习。那么,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在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强化教师引导作用,转变教育理念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置身于外,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要掌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掌握其核心内容,这是顺利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转变教育理念,能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师生、课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以身示范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学会倾听,要从教师耐心倾听开始。教师要通过倾听发现有效教学资源,对倾听反馈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要进行具体的指导,比如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任务,应该先进行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详细讲解,再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相应的指导与讲解,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学生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这决定着小组合作教学是否能顺利有效的进行。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思路,想出对策。
(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设计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从学生入手,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小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技能。让学生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积极吸取精华。这一点是教师容易忽略的,教师往往一味的强调让学生表达,而忽略让学生倾听。其次是培养学生表达的技能,要让学生敢说,敢于质疑问难;要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农村小学生往往拘谨害羞,课上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很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习很吃力,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怕说错。最后是培养学生交往的技能,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
(三)寻找适合的切入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合作任务
教师应该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研究、分析、重组教材,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心理和学习实际,真正贴近学生经验,融洽课堂气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合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合作需求。
教师设计的合作任务应该是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的,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分工。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产生合作动机有预见性。小组合作的过程应该要让所有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快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由被动地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例如在讲画图软件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可以设计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这个任务是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不能独立完成的,以此唤起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自觉分工,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进步。
(四)巧妙分组,取长补短
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时,要实行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小组成员角色,才能使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分组时,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每小组4人左右较为合适,人数太多则不利于交流。每组内学生应该互补,比如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可以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而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小组之间的竞争才有意义,对于学生才具有挑战性。
确立好组长人选,组长应该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又能引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交流。进行讨论时可以让所有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如,用画图软件完成一个小故事,每位学生因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想法也不同,可以先说明自己的看法,再互相提问,共同讨论。这样的小组学习更有实效性,能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此外,教师在分组时还要注意分组的动态性,而多数教师在进行分组时组员往往是固定的,没有各小组成员的互换、流动。这样时间一长会使学生失去新奇感,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分组时要定期轮换小组角色,锻炼学生与不同的同学交往的能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合作技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更加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合作任务,巧妙分组,使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更有效地运用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
[1]罗群园.“情境——合作”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2).
[2]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thoun.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宋文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J].大连教育电子杂志,2009,(12).
[责任编辑:姚 旺]
G434
B
1671-6531(2011)05-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