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视疲劳与视屏终端
2011-08-15马建霞张广琴
马建霞 张广琴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以病人自觉眼的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性因素与精神、心里因素交织的综合症[1]。视疲劳常出现在用眼以后,症状多种多样,临床症状有视物模糊、眼胀、眼干涩、眼睑沉重、眼疼等,同时具有上述三种症状者,视为视疲劳[2]。随即选取我院门诊126例中青年以视疲劳主诉的患者,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对我院门诊126例中青年以视疲劳为主诉的患者,男72例,女54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41岁。询问病史,其中包括询问每日看电视及玩手机、电脑等视屏终端操作的时间,近视史、戴镜史。常规检查外眼及眼底检查,排除眼底病,电脑验光必要时散瞳验光,再配合综合验光仪检查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
结 果
126例中青年视疲劳患者视屏终端操作时间每天大于8小时者87例(69.05%),屈光不正者109例,(86.51%),其中复性远视和近视散光眼98例,单纯远视眼眼3例,单纯近视眼8例。正视眼17例(13.49%)。屈光不正者有47例戴镜,其中配镜合适者25例,不合适者22例。屈光不正未校正者62例。
讨 论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屏显示终端(VDT)包括电脑、电视机、手机等电器进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得到广泛普及。长时间在这些视屏前注视或操作易发生视疲劳并常伴有手、颈、肩、腰部疲劳,严重时可发生其它全身症状,称为VDT综合征。近年来由于人们接触视屏机会的增多,视屏终端对操作者的健康影响已被公认,对其眼睛的影响也引起了们的高度重视。视屏终端主要产生两种辐射,一种是电磁辐射,一种是声辐射。其中电磁辐射对操作者的眼部影响表现为视疲劳、角膜上皮损害、干眼、慢性结膜炎等最为常见,视屏终端引起的视疲劳是普通工作的4倍,严重时可能引发白内障。目前对眼部影响的症状主要有:视物模糊、眼干涩、异物感、眼胀、流泪、畏光、看近处后再看远处需休息片刻才能看清,并对光敏感,眼胀、眼痛、流泪。工作时间越长上述症状越重,严重的不能再注视VDT。正常人可注视1分钟不动,而无疲劳感。VDT操作者过度用眼,有近视化及近视加重的倾向,持续看电视4小时,视力就会暂时减退30%[3],而半小时内则无明显视力减退。VDT引发的视疲劳可能与荧屏荧光的炫目、画面的闪烁跳动,操作过程中文件与荧屏的长时间交替注视,眼球运动频繁和过度紧张有关以及使眼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由于过度用眼受荧屏射线的影响,视网膜视紫质消耗过多,所以平时应多食富含维生素A食物有利于眼的保健。操作VDT过度还会引起角膜炎、眼压升高、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等。所以连续工作1个小时应休息片刻或闭目养神或作眼保健操以消除眼疲劳。
126例视疲劳患者中屈光不正者109例,(86.51%),正视眼 17 例(13.50%)。复性远视和近视散光眼98例,单纯远视眼眼3例,单纯近视眼8例。屈光不正易引起视疲劳。远视眼的症状主要是视疲劳,如经过休息、不过度用眼则症状好转或消失。散光眼的症状一是视力减退,二是视疲劳。大部分散光眼,不论看远或看近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降低。散光病人易出现眼疲劳,如眼酸、头疼等。散光程度与眼疲劳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成比例。虽然散光度不高,有时眼疲劳症状反而明显,这是因为轻度散光病人为了看清物体,使用调节加以补偿,造成睫状肌紧张,由于调节功能不能同时补偿不同径线的屈光状态,又反复运用调节以使影像清晰势必造成睫状肌的超负荷状态,可出现难以克服的眼疲劳症状。散光眼矫正后既可提高视力又可以消除眼疲劳,而后者更重要。对散光眼的矫正如有误差,将会造成新的屈光不正,不仅原有已习惯的屈光不正未能加以矫正,反而又形成新的、又不习惯的屈光不正,病人将更加难以耐受。本文屈光不正者有47例戴镜,其中配镜合适者25例,不合适者22例。屈光不正未校正者62例。所以,准确验光、配戴合适的眼睛能有效的减轻眼的疲劳。年轻人可配戴单焦点眼镜,45岁以上的患者可配戴渐进多交点眼镜,及时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不可忽视,如视疲劳难以恢复可采用药物治疗。多数学者认为VDT作业每日宜在<4h,1周内工作时间不要超过20 h,每连续工作1 h休息10 min。VDT作业者宜加强训练,提高熟练程度,缩短工作时间。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52-2653.
2 郑凤,楼苏生.计算机操作者的视疲劳调查和眼镜[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84 -85.
3 刘欣华.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