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2011-08-15王少波
王少波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附子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王少波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文章研究了中医经典和历代名医对附子的应用,找出和附子的常用配伍、经典名方和配伍后的主要作用,为附子的广泛临床应用总结规律。
经方;附子;配伍;临床应用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它首次出现在《神农本草经》,性味辛温,有大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张仲景最早把附子大量应用于临床,在他的名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广泛的应用,一些名方如四逆汤、真武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人参汤、桂枝附子汤等中均以附子为主药。据统计,《伤寒论》中有114方,其中有19方以附子为主要药物。《金匮要略》有205方,其中25方以附子为主要药物。由此可见附子在经方中的广泛应用。几千年来,附子被一些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清末明国甚至形成了学术流派——火神派。山西省已故名中医门纯德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兴阳温经驱寒法,把含附子的经方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医药学把附子同人参、大黄、石膏合称为“药中四维”,可见附子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1 附子的临床配伍及应用
1.1 附子配干姜 温补元阳,回阳救逆。治久病体虚,阳虚阴盛,或大汗、大吐、大下后导致亡阳。如四逆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等。古人有附子无干姜不热的说法。
1.2 附子配人参 温阳益气。治久病气虚欲脱或亡血后气随血脱,如参附汤。
1.3 附子配麻黄 附子温肾阳,麻黄解表邪,二药合用于温阳中促进解表,解表时不伤阳气。用于少阴病兼表的治疗。《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1.4 附子配甘草 附子补肾助阳,散寒止痛。甘草味甘性缓调和药性。二药合用更好的发挥温阳散寒止痛之功。《伤寒论》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5 附子配桂枝 二药配伍温经助阳,祛风化湿。《伤寒论》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伤寒论》24条桂枝加附子汤证。《伤寒论》25条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1.6 附子配肉桂 附子辛温燥烈,走而不守。肉桂温肾阳,能走能守,更能引火归元以摄无根之火。二药配伍温肾散寒止痛。《金匮要略》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腰疼下肢肿,下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等证。附桂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腹痛,泄泻,腹胀,恶心,呕吐等证。
1.7 附子配细辛 附子辛温大热,温里散寒通经。细辛味辛性温,内祛阴凝,外散表寒。二药配伍共奏温阳气、散寒凝、蠲痰饮之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扶肾蠲饮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1.8 附子配白术 温经祛湿。《伤寒论》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伤寒论》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蠕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中附子、白术并用,助阳化湿解痹。
1.9 附子配全蝎 二药配伍有温通经络,息风止痉的作用。祝味菊曾用于小儿慢惊及阳虚寒湿痹痛,抽搐,顽麻等证的治疗。
1.10 附子配羚羊角 二药配伍有温阳熄风,通络止痛止痉作用。最适合阳虚生风。可用于阳虚头眩头疼,肢体麻木冷痛及阳虚型高血压的治疗。
1.11 附子配磁石 二药配合,一动一静,一温一镇,达到温肾壮阳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正虚阳浮所致的感冒。祝味菊、章次公、陈苏生常将二药配伍用于治疗虚性兴奋所致的心悸、失眠、眩晕等证。
1.12 附子配酸枣仁 二药配伍有温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心阳虚引起的心悸、失眠等证。陈苏生、祝味菊常将二药配伍用于调节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病案一:
患者,女,64岁。2008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胸闷心悸,头身怕冷,背部尤甚,手足发凉,常身出冷汗。夜间气喘不能平卧,面目轻度浮肿,明亮有水气。不能吃大米,猪肉。舌淡苔薄白,脉沉微,双尺尤甚,二便无明显异常。辨证:心肾阳虚水气凌心。治则:温补心肾安神定悸。方药如下:桂枝12克、炙甘草9克、生龙骨(先煎)20克、生牡蛎(先煎)20克、人参9克、炮附子(先煎)9克、白术9克、半夏9克、陈皮9克、干姜6克、肉桂9克、大栆3个。7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后无胸闷心悸,仍有夜间气喘,后加磁石15克、紫石英15克温肾纳气平喘。共服药28付,症状消失。
病案二:
患者,男,63岁。2008年8月1日初诊,患者病程已近两年,多方诊治。现全身怕冷,背部尤甚,常身出冷汗,食欲差,自觉腹内冷气凝结成块,不能吃冷硬食物,夜尿多,大便可,舌淡苔白,脉沉微。辨证: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方药如下:炮附子(先煎)9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肉桂9克、山茱萸15克、小红参15克、半夏9克、白术9克。7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后诸症均有好转。后将附子加至15克,干姜加至15克,共服药30余付,症状消失。
[1]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李克光,杨百茀.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门纯徳.门纯徳中医临证要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谭同来,刘庆林.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R289
A
1673-2014(2011)05-0087-02
2011—05—12
王少波(1978—),男,长治壶关人,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
(责任编辑 王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