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招生共享平台对策研究

2011-08-15徐勇飞田名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常州园区院校

徐勇飞 田名义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打造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招生共享平台对策研究

徐勇飞1田名义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在生源日趋减少,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应该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充分利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一大品牌,创新机制,群策群力,合力构建招生共享平台,以打造“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读高职”这一招生品牌,为园区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航空母舰”奠定基础。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招生;共享平台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以及生源的相对减少,招生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招生策略急需调整。本文以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各高校的招生工作为切入点,提出构建招生共享平台的设想,深入探讨兄弟院校之间如何协作做好招生工作,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避免相互间的过度竞争。

1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现状

1.1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简介

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是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职教育基地和实验区。现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高职学院和常州大学一所本科院校入驻。园区占地5 500亩,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在校学生7.6万余名,其中高职学生6万余名,每年有2万余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学术型人才。

高职教育园区五所高职院校在物理空间上的集聚,为校际之间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互相促进、整体提高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各院校根据行业特点,错位式地打造各自的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为龙头打造专业群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构建园区校际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组织关系,形成了一种“协作共生”的社会和文化生态,为园区全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航空母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

1.2 招生形势分析与预测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到2011年累计下降100多万,超过10%。江苏省也不例外,从专科省控线明显下降的趋势即可看出,2009年为248分,2010年200分,2011年只有185分。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1高考分数段显示,专科省控线下考生已不足两万人,下降空间所剩无几,招生形势日趋严峻。

2 高职教育园招生共享平台的构建

面对生源数量急剧下降的现实,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应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制订一个明确可行的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适应严峻的招生形势。

2.1 树立新观念、新意识

1)市场意识。目前尽管高考招生还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中,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但随着高考体制改革,市场化成分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考生和家长的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会认真评估读大学的得失利弊,从而决定是否读大学,读怎样的大学,这从本质上来看完全是一个市场化行为,即是否购买教育服务,购买什么样的教育服务等。再者,我国每年有高达几十万的考生出国留学,有上百万的中低分考生放弃高考,而大学生高校毕业后的出路也基本上靠市场,这都说明了市场化正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因此,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急需增强市场意识,尤其是在招生就业方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深入基层进行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为招生就业决策采集正确的信息,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相关对策。

2)协作意识。目前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都非常重视招生工作,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班子与专项经费,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参加各种招生活动。但无论是哪种招生推广活动,各院校都缺乏必要的协作意识,也并无相互之间实质性的合作与协作,也未能体现出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资源集聚与共享的特色,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并且和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地位也不匹配,不利于高职教育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高校应增强协作意识,加强招生工作的相互协作,共同应对每年一次的招生大战。

2.2 塑造招生就业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2]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非常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但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个大品牌的重视程度与打造意识却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各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打破传统的建校模式,突出“城”的理念,从整体上构建了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高职教育园区,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高职教育园区发展模式:即五校集聚,走错位式发展之路;资源共享,走集约发展之路;工学结合,走内涵发展之路等。目前,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已成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园区,正在进行国家高职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等都曾视察并高度赞扬过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每年慕名来访的嘉宾络绎不绝,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常州模式”。[3]而与此并不协调的是,在各种高招咨询会上,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却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并没有充分运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一品牌,集中进行宣传推广。各高职院校自身的品牌美誉度在众多知名高校面前也并无太多独特鲜明之处,往往被淹没在众多高职院校的宣传大战之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招生效果,以致陷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应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好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一成熟品牌,在招生宣传工作中可采用品牌延伸战略,比如打造“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读高职、长江三角洲找工作”这一招生就业品牌等,以此开展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高校共同招生就业的品牌宣传,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这必将大大增强招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招生工作的效率。

2.3 合力做好招生工作

1)建立协调机构。目前在教育设施先进、教育观念领先的西方国家,人们非常重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应在人均资源极度缺乏的条件下改进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行业都存在着资源分散而导致浪费的现象,无法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来提高效率。就高校而言,各个学校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至今还没有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可操作的资源共享机制。在招生工作领域,更是需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院校的招生宣传推广力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宣传成本,妥善处理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达到1+1>2的良好效应。

2)统一做好招生咨询工作。目前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招生宣传工作只能到达市县一级,并且参加市县招生咨询会的考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少,这种招生宣传活动的作用也只可能是一年比一年差。为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高校可以尝试建立统一的机构,统一协调布置,在各种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之下,集中现有力量,分工合作,即使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各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亦可到达最基层的学校或班级层面,直接零距离地接触考生。通过统一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必将能够切实提高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一现有品牌的使用率和美誉度。

3)打造梯度结构,满足更多学生需求。实际上从学校层面上讲,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已形成了一定的梯度发展结构: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等。至于专业结构,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群的特点,整合园区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来建设专业群。应统筹考虑园区专业群整体建设,院校间避免同类专业建设同质化,强调优势互补、错位式发展,形成既有院校特色又有集群效应的专业群建设模式。这样,每一个专业群都能满足更大分数段考生的选择与需要,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个教育“大超市”就具有其他独立的院校所不可比拟的规模优势和选择优势,这样一来,考生当然更愿意在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这个“教育大超市”来“购物”学习了。

4)分工合作,联络中学。在国家、各省、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互通问题,通过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互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向普通中学开放,促进中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鼓励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建立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目前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已有部分院校开展了百名校长进校园等活动,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主动和普通高中搞好衔接,建设共享平台,这样既有利于落实国家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职业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发展,又为密切与中学的联系,顺利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5)合力打造网上招生平台。网络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已经习惯于从网上获取各种信息。据相关调查显示,95%的高考考生都会利用网络来选择院校、填报志愿等,网络对于招生工作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建设有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各院校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自独立的招生网络平台,完全可以整合各院校资源和力量,打造网上招生共享平台,发布各种招生的相关信息,这样也会使高职教育园区拥有更大社会影响力,给高考的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及报考的选择。

3 结束语

实际上,常州高职园区合力做好招生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各个学校都是独立的法人和利益主体,对自身的利益关注较多;并且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各院校在专业结构上存在雷同之处,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往往不太愿意合作。但不管怎样,只要各高校更新观念,摈弃私利,以扎实的工作去合力做好招生工作,这样必定能够以成功的收益来持续推动共享平台的建设。当然,关键在落实,要有相关的落实措施、动力机制、利益保障等,这还需要高职园区各高校的共同努力。

[1] 夏东民,谭明,臧志军.我国区域性高校战略联盟:价值、范例与路径——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常州高职园区)为判析范本[J].职教论坛,2009(9):34.

[2] 张欣瑞.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88.

[3] 杨兴华.共享机制:高职教育“常州模式”的核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2):56.

On Co-building a Sharing Platform of CCT 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XU Yong-fei1TIAN Ming-yi2
(1.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 2.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As the students are becoming fewer,the competition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is becoming fiercer.The institutes in Changzhou College Town should set up new ideas,make use of the brand CCT,innovate mechanisms,co-build a sharing platform,shape a brand"Go to CCT to receive high vocational training"to attract more students.

Changzhou College Town;enrollment;sharing platform

G 717.32

A

1672-2434(2011)06-0004-03

2011-08-27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GYE21);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2011HYZXZX005)

徐勇飞(1972-),男,副教授,硕士,从事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常州园区院校
常州的早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