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万斌生《王安石》并品评其拟作

2011-08-15王菊梅宋秀珍

关键词:临川抚州王安石

王菊梅, 宋秀珍

(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江西抚州344000)

读万斌生《王安石》并品评其拟作

王菊梅, 宋秀珍

(东华理工大学期刊社,江西抚州344000)

临川籍作家万斌生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宏阔画卷。书中作者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和规定情境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而撰写了大量拟作,这些拟作很好地服务于人物创作、服务于小说,使小说更臻完美,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作家的才情。

万斌生;王安石;拟作;评论

1 抚州人写《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曾高度评价曰:“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公王安石,其德量注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适乘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1]

万斌生,笔名冰声、万乙,1946年生,抚州临川人,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从事过多种职业,曾任《抚河》杂志副主编,抚州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抚州地区(市)社联主席、党组书记等职务,现为江西省抚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抚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东华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坚持业余文艺创作40余年,发表、出版、播映各种体裁的文艺作品逾500万字;出版了小说集《禾镰集》、《万斌生小说童话选》、诗歌集《缪斯的啼笑》、散文随笔集《抱朴微言》、故事集《抚州名人故事》等作品10余部。其执笔编剧的戏曲电视剧《明月照我还》在全国第四届优秀戏曲电视剧评比中获奖;《王安石》参选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入围终评,名列第四[2]。

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三部曲,是万斌生先生耗时十年呕心沥血写成的力作。十年里,先生走南穿北,朝阳临窗,深夜秉烛,阅读研究了无数的文献资料,采访踏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江西人民出版社在《王安石》一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介绍: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宏阔画卷。既对主人公心系天下、敢于任事、执拗率真、品格高洁的人物形象做了逼真刻画,又对围绕着变法过程中的君子之争、小人之斗、朋党恩怨做了淋漓尽致的描述,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有机融合,是一部反映北宋中叶社会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小说。

2 抚州人评《王安石》

作家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的后记中说:“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同样,万斌生先生在《王安石》的后记中写道:“临川人写王安石有优势也有劣势,那就是需要加倍的公正。”

《王安石》出版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据统计,有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和境外香港、台湾报刊网站,以及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内外共9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在此无法一一赘述,估且听听来自王安石故乡临川的声音,看看临川人心目中的《王安石》吧。

中共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晓波在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出版研讨会上的致词中谈到,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的创作、出版、发行,既是作者向乡贤王安石敬献的一瓣心香,也是江西省作家对弘扬江右文化、临川文化所作的一份贡献。“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不仅仅属于抚州,也不仅仅属于江西,而属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因此,《王安石》出版后也不仅仅是万斌生个人的作品,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属于我们大家[3]。

抚州市政协副主席何建辉高度评价该部小说,认为万斌生的《王安石》:一有普及之功,采用历史小说体裁,使王安石这位历史伟人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活在了广大读者的心中,使熙宁变法这件聚讼千年的历史事件,如卷舒自如的画面展现在广大读者的面前;二有辨诬之劳,将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种种争议,形象地融入小说艺术之中,使读者受到感染的同时深入了解历史真相;三具宣传之效,《王安石》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宣传王安石改革精神,宣传抚州历史文化名人和临川文化,提高抚州的知名度和软实力,无疑是件极大的好事;四备激励之力,且这种激励是双重的。首先,读者通过阅读《王安石》,将受到王安石精神的感召和激励。其次,万斌生先生不辞千辛万苦奋力创作《王安石》终获成功的壮举,对当代临川学人也是极大的激励[3]。

抚州王安石研究会会长蔡邦光用了“卷隐风雨笔走雷霆”八个字来描述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印象。此书围绕着变法过程中的观念形态、利害得失、朋党恩怨的争斗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充分地展显了作家的学养与才情。书中人物众多,情节跌宕,作者却能做到忙而不乱,收放有序。且典章制度、礼仪风俗、世情百态、诗词歌赋、士人工商、五行八作、阴阳五行……无不涉及,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小说的布局、笔法,散文的舒缓优雅、诗词的韵律意境,如此多元又如此近乎完美地统一,蔡先生认为,只能用天道酬勤来解释[3]。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陈平辉教授有文言:历史小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它既非历史概念,也不单纯是文学概念,更准确来说,是个文化概念。从《史记》以来,到当代对各类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戏说”,历史的本真性与文学的虚构性的对立统一,就成为了中国的文化问题。但在心灵浮躁的当下社会,文学历史题材中的泡沫现实主义渐成时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中国是一个敬重历史真实的国度,《王安石》在创作中面对历史真相与细节真实所付的心血,尤其让人心生敬意[3]。

笔者学陋,试仅就小说中的拟作略作评述,以就教于方家。

3 《王安石》中的拟作

拟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别人的口吻而写的作品[4]。

作者在《王安石》后记中说明,小说中有为数不少的诗、词、歌、赋、奏章、诏令、书信、楹联、偈语等,一部分是作者根据人物身份、性格和规定情境或文献中的只言片语而撰写的,属于拟作。笔者纵览全书粗略统计,拟作共有56处,其中第一部《功名》有24处;第二部《苦辛》有10处;第三部《乱真》有22处。

翻开小说第一部《功名》,开篇第一章“应叹生平路”,即凸现作者的博学,本篇所涉知识包括船舶学、陶瓷学、丧葬学、科举制度等等,且在第九页出现了第一处拟作。

这第一处拟作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右仆射、魏国公韩琦为苏洵而作的挽联:“荆玉抱怀久长歌孰与若,名儒升用晚厚愧莫先予。”上联,是作者拟作,接连用了“卞和抱璞”和“接舆狂歌”两个典故,表达韩琦对苏洵学问和人品的评价;下联据查文献,见于韩琦《苏员外挽词二首》之一,原句为“名儒升用晚,厚愧不先予”[5]。小说作者将这幅挽联中的“不”字,改成了“莫”字。“不”字和“莫”字,都是仄声,应无音韵上的考虑。仔细思索,发现一字之改,内涵倍增。“不先予”为单义,其中“予”字作“给与”解,“厚愧不先予”,即惭愧没有早点给与苏洵(重用机会);而“莫先予”多义,既有上述含意,还有“没有谁比我韩琦更感到惭愧”之意,使这幅挽联更充分地表达了韩琦对苏洵未为时用的惋惜和自己的愧疚心情。

与韩琦挽联同时出现的,还有枢密使文彦博和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的挽联,都是作者拟作。“皇恩浩荡赠官酬史笔,士心推崇秉烛读华章”一联,体现了朝廷重臣文彦博的泱泱气度和言必称皇恩的为官风范;而“老泉声杳三市人皆啼汴水,雏凤声清千秋谁不仰眉山”一联,则表现出史学巨擘司马光对文史学家苏洵的惺惺相惜和看重身后名誉的文人情怀。

接下来,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了元禅师。了元禅师在苏洵灵前参拜完后所撰哀词亦为拟作。“悼悼苏苏公公时时泪泪滂滂……”这如天书般的哀词,笔者看得是云里雾里,与书中苏轼兄弟一样,莫能索解。这个谜团直至小说第33页才由王安石之子王雱解开,原来这是一段回文。

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回文以字为单位,顺读、倒读都可以成文。”[6]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此文体的特点是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的形式早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尤其是用这种手法写诗,也即“回文诗”。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虽然也可以说是文人们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却颇能显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苏轼就曾作回文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同样,要解开回文诗也是需要功力的。王雱为王安石之长子,天资聪颖,才思敏达,24岁中进士,在王安石变法时他是父亲的得力助手。只可惜天妒英才,早早地便因病而逝,时年仅33岁,给暮年的王安石以沉重打击。

著名文艺理论家李准说过:“故事好编,细节难找。”好的细节描写,对刻划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具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作用。小说《王安石》中这样的安排,不仅合情合理,而且非常巧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心思的细密。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同时人又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说一定社会的“状态”是由人的行为、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来体现的。身为临川人,万斌生先生对抚州的山山水水、特产方言充满感情。小说第一部第六章“归路指亲庐”中,当王安石回乡的官船行驶至抚河黄昏渡时,船家洪老汉唱起了船歌:“……抚河流水长又长喂,洪州上船到建昌唻,临川毛笔麻姑米啰,南丰桔仂甜又香呃。”此处拟作歌谣,不仅包含北宋时的抚州建制(抚州府和建昌军)以及当时当地的一些特产,还根据歌者身份用了“建昌南丰土话”(桔仂,即蜜桔),使家乡读者倍感亲切,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艘正在急驶的官船,耳畔就响起了洪老汉的歌声,而那船头站立着的分明就是王安石!这清晰的画面、浓浓的乡情,宛如一坛陈年的老酒,读来不觉使人幽幽地沉醉。

与其说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小说,不如说作者万斌生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不惮辛苦记录了北宋时期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变法改革、朝廷典章制度,小到男女服装鞋帽、酒楼茶水菜肴,种种的描述和介绍,详尽细致还绝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事实。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万先生做到了,从东明县一纸拟文,便可见一斑。

小说第二部《苦辛》第240至241页出现的拟作,为东明县令贾蕃呈给文彦博的东明县按都保划分户等也即东明县实施《免役法》的方案,其细致入微,足见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条例的熟知,对北宋时期京城畿县规模等的熟知。这熟知从何而来?必是大量的阅读、查证,对史料的爬梳整理而得。拟作得如此真实,几乎“骗”过了许多读者的眼睛,以为就是作者抄录的史料。由于类似拟作不少,以至一些读者(包括某些评论家)竟认为《王安石》一书作为小说过于拘泥历史,却不知乃是合理的虚构,可见这些拟作已达到乱真的境界。

再看小说第三部《乱真》第246至247页王安石就苏轼一案(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上的急奏,也是拟作。这一拟作的高明之处,正如书中所言:此奏疏在前段王安石坦言自己与苏轼之隙,以去赵顼之疑;论苏轼诗文书画之才不过雕虫末技,以宽赵顼之心。为提出宽贷苏轼做了极好铺垫。在奏疏的结段,又针对赵顼恐言官纠缠的担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彻底解除了赵顼处理苏轼诗案的顾虑。充分显示了王安石处理大是大非问题的决断能力,进一步展现了王安石的坦荡胸襟、高尚人格。

有人说,文学创作往往是一种自出机杼,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然而很多小说往往都会存在明显雕琢痕迹,比如某些情节和人物显得牵强,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和思考,也许粗看很有哲理,但由于脱离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特定的语情、情境,就会显得比较生硬、不够协调。这就像古罗马批评家贺拉斯所说的,是附在作品上的“大红补丁”[7]。而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中的这一处处拟作恰恰相反,它们是那么地恰到好处,真正做到了服务于小说,可以说是巍峨大厦上的精密构件和精美饰品。

4 结语

读完小说,看完后记,我们陷入了沉思,陷入了一种近乎悲哀和痛心的情绪中,掩卷思量着那已久远的宋代风云,思量着作者之所以能成就这样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根源。

文学创作是一个艰苦寂寞的过程,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需要深厚的学术素养做基础。要成就《王安石》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的才情、眼光、趣味和文笔,真是一样都不能少。

小说《王安石》在取材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文学的想象力,对王安石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作了一番艺术上的再创造,使之成为作者心目中理想的艺术形象。从这一角度看,拟作也成为必须。全书的许多拟作,不仅是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且意涵深厚,部分拟作甚至藏有“哑谜”,等待读者前去破解。

伟大的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是抚州人民的骄傲!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同样是抚州人民的骄傲!

[1]郑晓江.八千里路云和月——寻访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65.

[2]中国作家协会员辞典编辑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第三卷[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何建辉.不朽的丰碑——长篇历史小说《王安石》述评[G].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41-42,1-7,132-139,100-10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28.

[5]韩琦.安阳集:卷 45[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5.

[6]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83.

[7]黄书泉.安徽地域文化小说的新收获——读长篇小说《淹没的地平线》[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1):143-144.

To Read Wan Binsheng’s Wang Anshi and Comment on His Works

WANG Ju-mei, SONG Xiu-zhen
(Periodical Press of Eas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Wang Anshi,a long historical trilogy,was created by Wan Binsheng,a great author born in Linchuan of Jiangxi.It is a great novel of revealing,in a comprehensive,multi-angle and deep way,Wang Anshi’s Reform and Wang’s ups and downs in his life.In this book,many works were done in the manner of Wan Binsheng according to characters’status,nature and prescribed situations or a few isolated words and phrases in documents.These works are in the good service of character creation and the novel,making the novel more perfect and making known further the author’s literary talent.

Wan Binsheng;Wang Anshi;works in the manner of Wan Binsheng;comment

I207.42

A

1674-3512(2011)01-0018-04

2010-10-06

王菊梅(1974—),女,江西抚州人,副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学、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临川抚州王安石
Task 10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北陂杏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王安石的坏习惯
临川四梦(乡音版)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临川渡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