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与The Wisdom of Confucius

2011-08-15李钢

关键词:林语堂论语孔子

李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林语堂与The Wisdom of Confucius

李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前后跨越了半个世纪,历经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美国20世纪50年代“反文化”运动和现代性的冲击。他的译品,就犹如他的创作一样,带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的文化色彩。林语堂通过通俗的艺术方法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在西方文化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由林语堂编译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文名《孔子的智慧》)较为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向西方介绍了儒家学说,对促进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林语堂的翻译思想、The Wisdom of Confucius的编译内容、林语堂《论语》的英译本都具有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

林语堂;《论语》;The Wisdom of Confucius;The Analects

20世纪30年代非左翼文学家中,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做出贡献最大的,当推林语堂。林语堂的翻译以汉译英为主,兼顾英译汉、德译汉和俄译汉,翻译内容涉及到散文、寓言、短篇小说等多种文体。编译的《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特别是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文译名《孔子的智慧》)在美国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在五四以后,林语堂既是文坛创作的生力军也成为译坛的名家。他以自己的翻译实绩和理论阐述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丰硕的贡献。

一、林语堂的翻译思想

林语堂一生中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不少,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是长篇论文《论翻译》。在《论翻译》一文中他指出,“翻译的标准问题大概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林语堂另外提出“字译”与“句译”两个名称,或可表示译法程序,但是并不能取代“直译”与“意译”这两个名词。林语堂将翻译作为一种艺术看待,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这里的“手术”一词,意思相当于“技术”和“方法”等。他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但要达意而且要传神。他从学理的角度明确了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的字神句气和言外之意,用语言的暗示力去使读者获得一种共鸣,引起幻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林语堂根据前人的翻译理论重提三个标准,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理论剖析基础。但林语堂的翻译理论却始终以边缘的姿态游离于主流之外。

二、The Wisdom of Confucius介评

The Wisdom of Confucius于1958年由英国伦敦的Michael Joseph出版公司出版。和它在一个系列出版的还有The Wisdom of India,The Wisdom of China,The Wisdom of Laotse,The Wisdom of Israel,The Wisdom of Catholicism。前三者也是由林语堂编译的。后两者则分别由Lewis Browne和Anton C.Pegis编辑出版。The Wisdom of Confucius共238页,包括Introduction;The Life of Confucius; Central Harmony;Ethics and Politics;Aphorisms ofConfucius(即《论语》);Three Confucian Discourses on Social Order等,内容涵盖《诗经》《礼记》《孟子》等儒学经典。此外,在The Wisdom of Confucius的Introduction之前还有Important Characters Mentioned,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Names等两个附录部分。The Wisdom of Confucius扉页上注明To TSUIFENG,即将此书献给林语堂深爱的妻子廖翠凤女士。The Wisdom of Confucius于2009年7月由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女士著英文序,由林语堂三女儿林相如女士授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中国大陆独家出版、发行。

不难发现,与同为儒学经典的辜鸿铭的《中庸》译本相比,辜本更注重意译,而林本与原文本更为接近。但对于某些较为困难的文字,林语堂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改变了注疏的涵义。

比如:“字诚明,为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二十一章

辜译:The intelligence which comes from the direct apprehension of truth is tuition.The apprehension of truth which comes from the exercise of intelligence is the result of education.Where there is truth,there is intelligence;where there is intelligence,there is truth.

林译:To arrive at understanding from being one’s true self is called nature,and to arrive at being one’s true self from understanding is called culture.He who is his true self has thereby understanding,and he who has understanding finds thereby his true self.

不难看出,林译从“形”、“神”上都与原文更为接近。

此外,《中庸》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章的情况也一样。林语堂用“Ordinance of God”、“God given”、“culture”、“religion”,从而剔除了不属于原语文本的宗教色彩。林语堂对辜本的取舍表明了林语堂敏锐的判断能力。林语堂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孟子》部分也编译得非常流畅。唯一的不足就是将第十八章省略了,而十八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关于儒学里面的一个中心概念词:人性。据当时的研究表明,是否儒学经典真的在公元前213年的“焚书坑儒”中被焚毁了?是否孔子三代人都与妻子离异了?这些都是林语堂思考的问题,但在编译The Wisdom of Confucius过程中,林语堂还是以儒家的著述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为蓝本,描画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按照自己的率性自然地解读了《论语》这部儒学经典。林语堂在翻译中对《礼记》非常推崇,甚至觉得比《论语》更为重要。他认为《论语》远比《礼记》历史久远,《论语》与《礼记》成为儒学的两个流派。一派的代表是孟子,一派是荀子。

林语堂认为孔子的教育理论主要是习惯和模仿。因为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林语堂认为孔子这位伟大圣人也是人。他在编译The Wisdom of Confucius的过程中试图改变世人将孔子奉若神灵的做法。因此,林语堂在编译时更注重孔子的社会性和人性方面的内容。但林语堂还是规避不了他的主观性。比如说,他说人的教育应该始于诗歌,通过适当的行为得以加强,并且通过音乐加以完善。没人会质疑林语堂的观点:孔子有幽默感。但可能有人不同意孔子真如林语堂所说的那样幽默。

三、林语堂与《论语》的英译

林语堂《论语》英译本是林语堂所编译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文名《孔子的智慧》)中的一部分,即第五章Aphorisms of Confucius。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1594年,利玛窦出版《四书》拉丁文译本,然而这部译著后来散失。最早的《论语》英译本出现在1691年,是从拉丁文转译而来的。自1809年,英国传教士马歇曼(Joshua Marshman)的节译本The Works of Confucius出版。先后有许多传教士翻译过《论语》。除传教士外,还有西方汉学家也翻译过《论语》。与此同时,海内外华人学者也相继对《论语》进行了翻译。辜鸿铭是第一个独立翻译《论语》等儒家典籍的中国人。他们给中国典籍翻译注入了活力,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垄断局面,为纠正中西方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并争取华人在中译外领域里的话语权进行了可贵的尝试。此外,还有韩国人卞荣泰翻译了《论语》。节译过《论语》的有林语堂等著名学者。笔者收集到的国内《论语》英译研究文章共百余篇。大体上都是从译本研究、译者研究、译校出版感言、《论语》的翻译传播研究、《论语》中的关键词翻译等几个方面对《论语》的翻译进行研究。但涉及到林语堂《论语》英译本的论文却不多见。

《论语》本身共二十篇。林语堂在编译The Wisdom of Confucius时将《论语》部分题为Aphorisms of Confucius。并将其融会贯通后再分类重新组合排序,按其性质分为包括:Description of Confucius by Himself and Others,The Emotional and Artistic Life of Confucius,The Conversational Style,The Johnsonian Touch,Wit and Wisdom,Humanism and True Manhood,The Superior Man and the Inferior Man,The Mean as the Ideal Character and Types of Persons That Confucius Hated,Government,On Education,Ritual and Poetry等10余部分。林语堂很惊讶于中国居然没有学者试着将《论语》重新编订以便读者对其内容有更为清晰的概念。林语堂的做法是抽取了《论语》四分之一的内容与《礼记》的第二十八、二十四、三十、三十二、三十三章的内容根据其意义糅合在一起。林语堂的《论语》节译本充满了人性与文学之美。尤其是行文优美,对汉语文本中的引申涵义阐释得淋漓尽致。林语堂对“礼”的翻译就用了不同的词汇,如“social discipline”、“propriety”、“rites”、“rituals”、“etiquette”、“rules of conduct”、“moral order”或只简单地译为“li”。另外,对“仁”的翻译也有不同的词汇,如“true manhood”、“man’s character”、“kindness”、“benevolence”、“moral principle”等等。在孔子道德伦理系统中另外两个很关键的词“诚”和“信”,分别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性理想。这两个词的翻译一直困扰着欧洲和中国的翻译家。林语堂将“诚”翻译为“being one’s true self”;而将“信”译为“honesty in social relationships”。在编译The Wisdom of Confucius时,林语堂认真挑选了《论语》的内容。但由于当时没有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有些人名现在可能需要更正;另外,在翻译《论语》时,儒家道义里的子女孝敬的成分还需进一步加强。而孔子有关“命”的言论,却有被西方学者过于强调之嫌。

四、结语

林语堂编译的The Wisdom of Confucius,特别是《论语》部分较为符合英语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著带入到了译入语文化。林语堂自称其翻译是为揭开东方——尤其是反映在中国文学和哲学中的中国人看待事物的观点——的神秘面纱。他编译The Wisdom of Confucius,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让外国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林语堂翻译实践的重中之重。

[1]LIN Yu-tang.The Wisdom of China[M].London:Michael Joseph,1958.

[2]周仕宝.林语堂的翻译观[J].外语学刊,2004(2): 107-110.

[3]林语堂.论翻译[C]//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17-432.

[4]林语堂.孔子的智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杨柳,张柏然.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41-50.

[6]刘嫦.功能翻译理论诠释下的《论语》林语堂英译本[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84.

[7]王勇.20年的论语英译研究[J].求索,2006(5): 178-181.

[8]杨平.《论语》的英译研究——总结与评价[J].东方论丛,2008(2):129-140.

(责任编辑王烈琦)

Lin Yu-tang and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LI Gang
(Foreign Studies Coll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practice lasted for half of a century from China’s New Culture Movement to Anti-Culture Mo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1950’s.Like his works,his translation has got the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tyles.Lin Yu-tang contributed a lot by employing the popular artistic methodology to transfer the elite of China’s culture to the rest part of the world.The paper attempts to briefly introduce and make some comments on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from the aspects of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LIN Yu-tang;The Analects;The Wisdom of Confucius

H059

A

1674-8425(2011)03-0096-03

2010-10-1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语》英译研究”(2010YBA183)。

李钢(1974—),男(回族),湖南常德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林语堂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