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姆·琼斯》的跨学科文化解读

2011-08-15许黄滢

关键词:索菲娅替罪羊琼斯

许黄滢

《汤姆·琼斯》的跨学科文化解读

许黄滢

从哲学和宗教角度分析了亨利·菲尔丁在其小说《汤姆·琼斯》中表现出的人性观、道德观以及对宗教的认识。在《汤姆·琼斯》中,作者菲尔丁像是一位道德说教者,而不只是叙述者。

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人性观;道德观;救赎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一生创作了25部讽刺喜剧和5部长篇小说。在这些作品当中,菲尔丁无情地对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恶行进行了鞭挞,揭露了他们的虚伪、贪婪以及残酷。

一、菲尔丁与《汤姆·琼斯》

《汤姆·琼斯》是一部包罗英国18世纪生活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小说,是菲尔丁小说艺术最成熟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弃婴汤姆?琼斯的故事。乡绅奥尔华绥意外地在家中卧室里发现一个婴儿,于是收养了他,给他取名汤姆。汤姆爱上了纯洁善良的女孩索菲娅,但索菲娅的父亲认为汤姆的出身卑微,希望索菲娅嫁给奥尔华绥的侄子布力菲。因此,在这对情侣和索菲娅的家庭之间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后来汤姆遭到布力菲的陷害,致使奥尔华绥产生误会,将他逐出了家门。从此,汤姆被迫流浪到伦敦,经历了种种惊险。最后布力菲阴谋败露,也被逐出家门。奥尔华绥得知汤姆是自己妹妹白丽洁的私生子,便与汤姆冰释前嫌,还其倍加爱护,使其成为继承人。小说以汤姆与索菲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收场。

菲尔丁生活在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阶段,这是资本主义统治一切的社会。在《汤姆·琼斯》中,菲尔丁融入了自己年轻时所有的生活经历。在当时,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接触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种种人物。小说真实再现了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的生活风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伪善和腐化,将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同劳动人民的悲惨苦难进行了对比。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而是广泛地吸收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了跨学科批评这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跨学科文化批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杜昌忠认为[1],文学与哲学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辩证的,既强调哲学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又注重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哲学的渗透和影响。宗教和文学都是人本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和文学都是扎根在社会的土壤之中。宗教和文学都要以人为原型,都要采取幻想和想象的手段进行虚构,从而创造出神的偶像和文学艺术的形象。宗教与文学,从起源到发展都一直互为表里,不可切割。下面就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对《汤姆·琼斯》进行解读。

二、《汤姆·琼斯》中的人性观

在小说第一章中,菲尔丁就阐明了小说的意旨:“我们这里为读者准备的食物不是别的,乃是人性”[2]9。他力图在小说中为读者献上一桌人性盛宴,展示千变万化的真实人性。菲尔丁创作哲学的核心是人性,他要刻画的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们的兴趣、需要以及情感应该以行动、冲突以及发展被研究和表现。对一个诚实的艺术家而言,他的职责只是真实精确地再现人性。因此,创造人物形象,不是凭空想象,不是模仿,而是从观察身边活生生的人物性格出发。这样,他的小说才能包含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为此,拜伦曾经精辟地称菲尔丁是“刻画人性的写散文的荷马”[3]。

在这方面,菲尔丁有不少精辟的言论。菲尔丁认为人并不是完美的,而是一个好与坏的结合体。“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仅仅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并不能就说他是一个坏蛋,正如在舞台上扮演了一次坏蛋角色,并不能使一个演员变成反面人物一样。”[2]319“只要一个人物的品格里有一些善良的成分,足以引起好心人的钦敬和爱戴,即使他的性格中有一些小小的人性所防备不了的瑕疵,它仍然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而不是厌恶。其实,再没有比在这种人身上看到的缺陷更能起到提高人们道德水准的作用的了,因为那些缺陷会造成一种震惊和惧怕感,比起邪恶透顶的坏蛋所犯的过失,它对我们的心灵更能发生作用。在一个具有很多善良成分的人身上,弱点和罪恶就更引人注目,因为他的美德会将其衬托得更加鲜明,从而使丑恶暴露出来。”[2]364基于他的人性观,菲尔丁塑造的人物都并非十全十美。主人公汤姆便是如此,他远非一个典型模范角色。首先,汤姆是一个弃婴。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人们对于弃婴是极度厌恶并持有偏见的。当德波拉太太初次见到汤姆的时候,她说:“这样的孩子,还不如在什么事都不懂的时候死了,比长大了学他娘的样儿好一些。别指望他长大能有什么出息。”[2]10其次,虽然汤姆本性善良,但却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在感情方面,他忠贞却有失谨慎。他对索菲娅的爱情是真挚的,但是在感情冲动不理智的时候,他也做出过违背道德的举动,成为荡妇淫欲的牺牲品。菲尔丁塑造的汤姆如此轻率,是对当时英国社会的秩序的否定,以及对禁欲主义和封建贵族及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的抗议。

三、《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

菲尔丁塑造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富有情感的。汤姆毅然决然地离开自己的家乡,是为了保护索菲娅免受伤害。当奥尔华绥先生,这位道德模范人物,“把自己的一个指头伸到那婴儿的手心里,婴儿的手紧紧一握,好像是在向他求救。即便德波拉太太的舌头再灵巧十倍,也无法战胜这只小手恳求的力量。奥尔华绥先生立刻斩钉截铁地吩咐德波拉太太把孩子抱到她自己的床上去。”[2]11他决定收养这个弃婴。又如汤姆和猎场看守人黑乔治一起潜入邻居庄园偷猎鹌鹑,汤姆不幸被当场抓获,而乔治则侥幸逃脱。当汤姆被质问谁是自己的同伙时,他坚称自己没有同伙。汤姆宁愿遭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愿背叛自己的朋友,更不愿违背自己曾许下的诺言。最后,奥尔华绥先生认为汤姆撒谎至多不过是因为他对信义的理解不适当罢了,这位善良的绅士送给汤姆一匹小马作为补偿。菲尔丁的道德观由此可见一斑。菲尔丁试图在人的本性中去寻求道德动机的正当性。在菲尔丁的小说作品中,他曾多次提到了沙夫茨伯里。也正是受到沙夫茨伯里的影响,菲尔丁强调只有出于人类天然情感的善行才是具有道德价值的善行[4]。沙夫茨伯里的伦理观主要是基于经验论提出来的,然而不同于霍布斯、洛克的感觉经验论,对于道德价值的评判,沙夫茨伯里更倾向于动机论。也就是说,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动机正确那么道德观就是积极的[5]。菲尔丁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受情感控制的,评定善恶的标准是道德情感,或者说是道德动机。虽然行为结果不好,但只要动机得当,那么行为也被认为是积极正面的。

四、汤姆的被逐出家园

在这部小说中,奥尔华绥先生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正直善良的乡绅,但是他却被人愚弄,一度犯下重大错误。他卧病在床时,听信了布力菲的谗言,而将汤姆逐出了家门。这一情节看似是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影射。对于汤姆而言,奥尔华绥先生的府邸是他生活的伊甸园。汤姆被驱逐与《圣经》中的不尽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汤姆是由于遭人诬陷而被驱逐,因此只要有人主持正义,他便可返回家园。亚当和夏娃是由于夏娃受蛇的诱惑而偷吃了禁果而被驱逐出伊甸园,是因为自身犯错而遭驱逐。此外,另一显著区别在于,在人类社会中,裁判不如伊甸园里那样公正,它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是不公正的[6]。然而正是这次驱逐,让汤姆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冒险经历,尤其是汤姆与一些荡妇的私情被认为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如果说人类的堕落初始就是一种悲剧,那么汤姆的堕落虽部分是由布力菲造成的,但这原本的悲剧却以喜剧完美结束。”[6]不同于亚当与夏娃的遭遇,汤姆最后重返自己的家园。

五、替罪羊与救赎

替罪羊原指古代犹太教在赎罪日用作祭品的羊,由它替人受罪。后被用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在小说中有一个人物是作为替罪羊被塑造的,这个人物便是珍妮,一个被人们认为放荡的非传统女性。在小说开头,珍妮承认自己是弃婴的母亲。在当时贞洁至上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珍妮的这个举动无异于承认自己有罪。在宗教意义上,她属于违反天意,触犯神命,于是她被逐出教区。在小说的末尾,珍妮再次出现,她揭露了汤姆被诬陷谋杀的真相,道出白利洁小姐才是汤姆的亲身母亲这一事实。至此,她替白丽洁小姐所承担的罪名得以澄清,结束了替罪羊的角色。

此外,珍妮作为替罪羊还体现在她对整个教区的救赎作用上。正是珍妮坦言自己是弃婴的母亲,才得以保全白丽洁小姐的贞洁名声,使她能够免于世俗的谴责[7]。在这个问题上,小说反映了18世纪英国上层妇女和下层妇女在贞操问题上的不平等待遇。对于上层妇女而言,贞洁是她们步入婚姻殿堂的最重要的踏脚石,而对于下层妇女来说贞洁并不十分重要。珍妮的承认使调查得以终止,从而使得其她人免受怀疑,维护了教区的和谐安宁。珍妮完成了她替罪羊和救赎的使命,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珍妮再也不可能变回当年纯洁勤劳的姑娘形象,因为社会已经彻底改变了她的品质。

六、结语

菲尔丁认为,小说的目的不仅是娱乐,而且是教育。在《汤姆·琼斯》中,他像是一位道德说教者而不只是叙述者。他通过《汤姆·琼斯》向读者展示了18世纪英国社会生活风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伪善和腐化,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菲尔丁对于人性、道德以及宗教的观点。

[1]杜昌忠.跨学科文化批评视野下的文学理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1-130.

[2]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M].黄乔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69.

[4]杜鹃.论菲尔丁小说中的合理利己主义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

[5]黄伟合.欧洲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79.

[6]韩加明.菲尔丁小说的叙事形式、历史观和意识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55.

[7]刘海霞.《汤姆·琼斯》中的替罪羊范式[J].语文学刊:读写教学版,2005(5).

I106.4

A

1673-1999(2011)23-0120-02

许黄滢(1987-),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2011-09-28

猜你喜欢

索菲娅替罪羊琼斯
琼斯太太的魔法
在诗歌创作与诗歌批评之间:德里安·丽斯-琼斯①教授访谈录
非药品不是假货的代名词,更不是竞争混乱的替罪羊,这个企业要为动保乱象发声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替罪羊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空间解读
原野奇谈(十)局中局里的替罪羊
沙特首位“机器人公民”想要孩子
没有什么来不及,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节选)
你离成功很近
火车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