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墩桑木耳生产技术

2011-08-15郁志华

蚕桑通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耳片桑枝杂菌

郁志华

(海宁市斜桥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海宁314406)

海宁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是农业生产上一项传统的支柱产业。近年,桑枝黑木耳生产为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2009年,海宁市斜桥镇黄墩村村民,筹资组建了黄墩桑木耳研究基地,当年获利9.7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基地桑枝黑木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效益分析

黄墩桑木耳基地位于斜桥镇黄墩村,总面积0.4 hm2,其中生产用房80 m2,其他为水稻田用作放养场地。2009年,该基地收购桑枝条30 t,制作桑枝黑木耳菌袋3.5万袋。

1.1 成本

生产投入。桑枝:购买数量30 t,支出9807.75元;辅料:麸皮、石灰、石膏等,共计辅料费4746元;筒袋:4480元;消毒剂:共支出295元;煤:共支出5280元;木桩竹片、黑地膜、扎带丝、遮荫网、白膜:开支5390元;人工费用:38000元;包装成本:4000元;菌种:共计3000元;电费2800元。以上合计支出77798.75元。

固定投入。铁丝:460元;水泵:支出1150元;喷管、大管三通四通等:支出1000元;发菌棚:共50m2,建造费25800元;灭菌房:5700元;锅炉接管:580元;排风扇、鼓风机各一台,计560元。固定投入合计35250元。当年成本按10%折旧计算,为3525元。

上级扶持机器设备。粉碎机1台,电机1台,装袋机2台,扎扣机1台,打孔机1台,锅炉2台,接种箱2台。设备总成本为22366元,当年成本按10%折旧计算,为2236.6元。

以上生产成本总投入83560.35元,制作菌棒3.5万袋,每袋成本为2.38元。

1.2 收入

新鲜桑木耳1900 kg,平均售价8.0元/kg,收益15200元;干成品1580 kg,平均售价80元/kg,收益126400元;废棒:每棒0.6~0.65 kg,可作为高档植物的基料和有机肥,起到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按市场价0.2元/棒,收益7000元。

以上三项合计收入148600元,扣除生产成本83560.35元,2009年桑枝黑木耳生产净利润为6.5万元,每袋产值4.24元,每袋净收益1.86元,每667 m2纯收入1.08万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栽培技术

2.1 时间安排

桑木耳出耳的适宜温度是15~25℃,根据海宁市的气候特点,菌棒制作时间宜在8月中下旬~9月上旬,9月底接种完成,10月下旬~11月中旬排场。

2.2 养料配方

桑枝条90.5%、麸皮8%、石膏1%、石灰0.5%。

桑枝粉碎。选择无霉变、干燥的桑枝条,采用桑枝粉碎机加工成绿豆或黄豆大小木屑备用。其它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桑枝条粉碎要匀称,如粉碎不匀称,菌种袋易戳破。

2.3 料袋制作

菌棒制作时间不宜过早,与接种时间间隔掌握在半个月之内。装袋前一天,预先对桑枝屑加水(按1∶1)预湿均匀。制作料袋时将称好主辅料充分拌匀,含水量控制在50~55%左右。装袋时实行流水作业。一般每4~6人为1组。拌料后至装料完毕尽量控制在4 h内。分装紧实,料与袋壁无空隙,菌棒不结实木耳易长在袋内,造成减产。也要防菌袋拉薄、磨损、刺破,做到轻拿轻放。

2.4 高温灭菌、出锅冷却

灭菌房要求密闭良好,底部采用木格蒸架,以利蒸气穿透。事先对冷却场地进行杀虫、杀菌,采用硫磺熏蒸消毒,或漂白粉喷洒墙壁,空间及地面消毒,也可用烟熏剂杀菌。灭菌开始用旺火,使温度在4~5 h内迅速上升到100℃,当整个灭菌灶内都充满蒸汽,下部有蒸汽逸出时,下部空间即料中间达到100℃,即进入保温过程,单灶容量在4000~5000菌棒时,保温时间不少于40 h。灭菌结束后等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70℃方可趁热出锅,把料棒搬入冷却场,切忌高温出锅,高于80℃出锅易发生料棒胀袋。

2.5 接种

接种时间8月下旬至9月底完成,要求严格无菌作业。接种前,接种箱内采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空间消毒,双手及器具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料袋冷却至30℃以下及时接种。每袋接3穴,整块菌种接入略高出穴面。一般采用贴膜等方法进行封口。接种时,动作要迅速敏捷。每批接完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清扫,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一般一袋菌种接20~25棒菌棒。

2.6 发菌管理

袋料移入消毒过的培养室,按“井”字形堆放,8~9层为宜,每行之间留有通道。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避光、通风,在诸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室的最适温度为22~28℃,由于袋内培养料温度往往高于室温2~3℃,所以培养室的温度不宜超过30℃。35℃以上高温会造成烧菌,也要注意不通风引起的缺氧现象。培养室的相对湿度50~70%,相对湿度超过70%,菌棒袋口上会长杂菌;如果湿度太低培养料水分损失多,培养料干燥,对菌丝生长不利。3~5 d菌丝开始活动,向外延伸。及时检查,清除杂菌污染的菌棒,或进行局部消毒后继续培养。正常温度下30~45 d后,菌丝长满全袋。培养室应保持黑暗或极弱的光照强度。培养室内四周撒一些生石灰,使成碱性环境,减少霉菌繁殖的机会。栽培袋放在培养室或堆积在地面上培养菌丝时,尽量少动,在检查杂菌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发现杂菌应及时取出,另放堆放培养,继续观察。若污染程度比较轻,可用甲醛药液注射到杂菌处,并用小块胶布把针眼贴着,可控制杂菌继续蔓延。

2.7 刺孔催耳

将发满菌丝的菌棒(接种后经过45 d左右),用3~4 mm粗的铁钉制成排状刺孔工具,在菌棒四周刺180个左右深约1~1.5 cm的出耳孔,刺孔后菌棒最好采用“△”形堆放,控制每m2堆放60袋左右。3~10 d左右,刺耳孔菌丝恢复,可排场出耳。

2.8 耳床建设

田间耳场,四周开排水沟深30 cm,畦床整成龟背状,宽220 cm,长可因地和作业条件选择长度,用小木(竹)杆或铁丝搭成支架,留人行道宽30~40 cm;为防止地上长草影响通风和光照,同时为保证菌丝棒洁净,地面铺黑膜。在落地前用2%的石灰水、0.2%的高锰酸钾或500倍的甲基托布津和2.5%的敌杀死分别喷洒杀菌杀虫,再安装微喷管,有条件的可以把喷水带架空在离地40~50 cm地方。

菌棒落地。打孔养菌一周后,见耳孔菌丝恢复可落地,选择晴朗或多云天气进行。菌棒与地面成60~70°角斜靠在支架上均匀排布,间距10~15 cm。一般每667 m2地可放袋7000~8000袋。

2.9 出耳管理

重点是做好水分管理。为保持菌棒不失水,防止在刺孔处积水,应分多次少量喷水,幼耳形成后到长成小耳片时,喷水1~2次/d,随耳片的长大,加大喷水量,以促进幼耳生长。喷水量视子实体的生长相应增加,同时拉大干湿差,即干几天,湿几天,干湿交替促进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最好用自来水浇木耳,因为喷灌前已经经过消毒,水温也不是很低,用河水时需要建一个处理池,用漂白粉杀菌后再使用。

2.10 采收

当耳根收缩、耳片色泽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舒展并略下垂,耳片卷边未平展,即可采收。采收前1~2 d不能喷水。采收最好选在雨后初晴,晴天要趁早在晨露未干,耳片处于潮软状态时采收。采耳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根,稍加扭动向上一拉即可。每潮耳采收后清理杂质,停止喷水养菌5~7 d,以利菌丝恢复,第8 d开始喷细水,使耳棒保持湿润,待新耳芽形成后再次喷水进行下一潮出耳管理。采1潮耳后菌棒可调换方向,使出耳均匀。采收后的成耳应除去杂质,丛生的朵形按耳片状掰开,晾晒时耳片朝上,耳根朝下,置于竹片、竹帘等物上,在烈日下晒干,若遇阴雨则应及时烘干。

菌棒一般经三茬采收后已不能长黑木耳,废菌棒可以可粉碎作为有机肥料用。

3 讨论与分析

露地培育桑木耳,受气候影响大。持续晴燥天将影响产量,如持续阴雨天,桑木耳色泽偏黄影响外观。应关注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期间充分考虑气象因素,调节小环境湿度。

严格把好灭菌关。如菌棒灭菌不彻底,杂菌过分繁殖会成为废棒。

猜你喜欢

耳片桑枝杂菌
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三种常见杀菌剂对白僵菌纯化以及生产中作用研究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