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011-08-15史明艳崔显艳
史明艳,崔显艳
(1.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2.四川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 641000)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号召和推动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旺,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达到1200余所,每年的招生人数达到300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然而高职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普遍降低的现象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目前由于社会影响、家庭观念、教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高职院校更为突出。要突破这种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师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崇高的职业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为国家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这决定着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思政课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否则,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教师对自己要传授给学生的观念、思想、信仰都不认同或不自信,如何去引导、影响学生?这只会使学生思想发生混乱,进而使学生厌烦、远离甚至冷漠思政课。
其次,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思考者。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由西方一般性学术活动走到历史前台,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2]。只有一个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人才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先进性;一个用较高思想觉悟武装起来的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政治坚定、观点鲜明、理直气壮、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才能够避免言不由衷的尴尬,最终才能达到引导学生接受并喜欢思政课,以树立坚定理想的目的。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应思考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必然性,还应是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者。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仅仅只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其他各哲学、政治流派的观点,在比较和鉴别之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说服力和自信力;同时,思政课教师应深思人的存在、人的追求、人的幸福、人类发展等问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作出的系统而详尽的形而上层面的诠释。
第三,思政课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实践的唯物论者。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既要强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要强调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实际中碰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师只有用实践的唯物论者的眼光才能辨别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主流,才能具有清晰的头脑,认清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认清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轨迹已向世界人民显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国家独立、富强和人民利益为最高指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中西观念、新旧观念还继续处于冲突、斗争和不断融合的阶段,思想重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令人民不满意的社会现实:城镇化程度不高、国家创新能力较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较严重、“三农”问题、就业困难、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3]。矛盾的普遍性和青年偏感性的思维习惯使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和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的任务,要使学生既看到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要看到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要在一些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面前迷失方向。
总之,如果教师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就无法解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如果教师没有思考哲学问题的习惯,就没有分析的头脑;如果教师不是一个实践的唯物论者,就会脱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停留于事物的现象。改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问题应成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头等大事。因此,应全方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思政课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2 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变化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突出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简称05方案),即专科院校只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目前,新方案已实施5年。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调整后的教材字数大大减少,主要是一些文件语言式的结论性概括,政策性鲜明、逻辑性强、论证充分、体系完整、涉及面极广。课程设置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概论”课新编教材为例,中央审定统一的“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材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4]。“概论”课不仅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内容的支撑,同时还具有政治鲜明、系统庞大而相对独立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门课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哲学到政治学、经济学、文学等,几乎涉及社会科学所有的知识门类。在高职高专学校只开设“概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总体上似乎减轻了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却大大地扩宽了“概论”课的外延和内涵。离开了历史和哲学理论,这门课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要使学生喜欢“概论”课,这样的开设极大地增加了教师讲授的难度,教师的知识储备应该以几何方式的增长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这不是十桶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而是一百与一的比例。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新设定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更深、更严的要求。第一,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以其他哲学流派的哲学观点为衬托的哲学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坚定教师与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第二,教师应该具备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世界及中国的近代史,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必由之路。第三,教师应与时俱进,阅读党的各项政策、文件,关注党的会议,关注国内、国际出现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政课教师应该以典型的案例、广博的知识、严密的论证,以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喜欢思政课,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3 崇高的职业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由于社会影响、家庭观念、教师素质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种种原因,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高职院校更为突出。很多学生远离思想政治、远离国家大事、远离理论思辨、远离道德信仰;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不喜欢、冷漠甚至厌烦,认为思政课枯燥、空洞、无聊。功利的社会和学校、较消极的教师、无所谓的学生成为提高思政课活力的拦路虎。因此要改变目前思政课教学的现状,除了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应该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严格的职业素养。
首先,提升职业理论。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了解、学习作为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的职业理论知识。应关注教育领域中的理论成果,比如皮亚杰、科尔伯格、斯腾伯格等学习理论,德国赫尔巴特的(预备、提示、比较和抽象、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法等教学理论,这些学习和教学理论给教师提供了多元的选择性。我国由于50年代师承苏联模式,到目前为止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备课仍然大多依据凯洛夫的模式,这严重地制约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的更新,思政课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中突围,重新定位。
其次,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备职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应该研究教育对象。教师不了解学生就像商家不了解顾客一样,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更谈不上有利有理有节地去引导学生,这样就必然会形成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错位状态;教师还应该根据具体章节的内容选取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教育就像盐溶入水中一样蕴藏于课程内容之中,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并获得亲切感,教师也才能产生职业归属感。
第三,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思政课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政治课,而是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学生受到奖励或惩罚的时候,思政课教师不应该缺席;当学生放假和实习后,教师应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收获和困惑。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观念很容易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只有在学生碰到新问题而思想发生偏离时得到教师真心的帮助才能使学生在彷惶中坚定信念。学生的进步、思想的成熟是教师劳动的无形回报。这样三尺讲台就不仅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场所,还是教师展现魅力的舞台,得以实现价值的人生才是职业化追求的最准确描述。
总之,教师的教书工作不能只是挣工资、吃饭、养家糊口的手段,在倾向于培育企业家的时代更需要呼吁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将教师作为职业去经营,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信仰以及职业化的追求向教育家层次靠拢,从而形成能跟上世界潮流、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国的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逯云杰.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现象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0,(5).
[2]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4] 吴树青.《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编写的总体说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