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2011-08-15蒋黎妮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蒋黎妮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正面临难得的创业契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教育部于1999年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正式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标志着教育部首次将创业教育引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顺应国际国内创业教育的热潮,积极构建高效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是高校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也是促进高校教育体系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根据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定义,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教育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它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能独立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掌握进行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中进行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在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必须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置于同等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业潜能的发展;其次,创业教育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的聚集地,应充分发挥在知识的创造、创新和应用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激活高校师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将知识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最后,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创业教育打破了高校单一的“就业教育”的模式,变传统的就业教育为“就业、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为创业而学习的学习动机,创造新的学习需求,因而淡化了专业间的差异性,使我国稀缺的大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 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始于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在其国家教育体系中已发展为成熟的学科。以美国为例,目前已有一千多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创业领域的课程,许多学校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专业,同时还通过“青年商业社”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国内,顺应国际创业教育的热潮,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在全国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序幕。这些高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上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同时,国家也在积极地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推出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为宽松自由的创业环境。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国家工商总局规定,大学生创业一年内免交五种行政费用。

虽然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模从小到大,课程从少到多,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业教育认识和定位偏差

1998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在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形成了空前的毕业生“供过于求”现象。形势的发展,要求大学生积极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从工作岗位的承担者向创造者转变。而在高校教育方面,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仅仅在于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以缓解高校的就业压力。但从目前大部分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创业所具备的条件和需求。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比较脱离现实,不过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无奈之举”。

3.2 创业教育师资紧缺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是一个新兴领域,需求和挑战并存。当前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事企业管理或战略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教师。同时,随着大学生创业兴趣的高涨,一些企事业的创业人士被邀请到校园中,为学生举办沙龙、讲座或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担任客座评委。

从总体上看,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极其紧缺而且专业化程度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指导的教师不仅缺乏系统专业的创业理论培训,自身又没有实际的创业经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很难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方向和路径不明确,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度不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者指导创业教育还缺乏系统方法、整体设计和针对性。

3.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需健全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还仅仅局限在提供创业方面的讲座、沙龙、创业项目、或依托某创业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课程上面,而且主要局限于操作和技能层面,缺乏实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设计,企业参与力度不够。另外,贴近学生和现实的教材、鲜活的创业案例库、专门的创业研究学术期刊相对匮乏,创业课程设置受到固化的教学大纲的制约,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当前的创业教育还处于一个边缘化的状态,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没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培训体系。

4 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探讨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十年探索性实践后,已积累了初步经验,现在正处于迈入理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未来创业社会需求和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校需要从更新创业教育观念、把握创业教育时机、提高创业教育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4.1 明确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在大学生创业定位上理清方向,找准目标。大学生创业应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内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选择何种创业方式,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更应该明确的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应该是缓解就业压力,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素质,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也是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给予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综合素质,使其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择业空间。即使在普通的就业岗位上,也同样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应给予学生求生存的一技之长,也应包括自主创业的理念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有效地配置自身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因此,我们应把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创业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2 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4.2.1 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主要通过创业教育的课程来实现,因此应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专业等个体差异应区别对待,特别是要避免学术性纯理论的弊端。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品质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为此,高校必须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多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从而实现创业课程的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和个性化。

4.2.2 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

鉴于创业教育与普通学科性质的特殊性,创业课程应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应在所有课程中都渗透进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创业教育目标,选择适合于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性教学科目,对创业教育的组织应灵活、多样、梯级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在低年级时可重点组织学生观摩创业成功的企业并进行案例研讨,着重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观念;第二阶段可重点结合学生的专业,介绍本专业的创业领域和前景,并邀请本校自主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作讲座、交流等;高年级时便可开始指导学生开展市场调查、自己撰写创业计划,或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到企业实训等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避免单独实施学科课程,应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跨学科方法组合课程,把不同背景和层次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学习,设置一系列创业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从而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实务能力。

4.3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为建立符合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大力加强以下环节:从职能管理部门领导到一线教育教学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创业教育教师的身份与地位;为创业教育教师提供更多到企业培训与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使自身先具备一定的社会创业前沿知识和实际能力,提高其专业化水准;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专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中实行激励机制,奖励在创业教育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建立优秀创业者兼职教师制度,将企业的成功人士请到校园中,搭建创业者与大学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将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策略带到创业教育课堂中来。

4.4 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办产业、多经公司等的创收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演习场所;同时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将理论上升到实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学校定点企业或学生自找企业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创业能力,增加实际的创业体验,直接感受创业的艰辛与繁杂。

5 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一种市场需求,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开展创业教育,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需要我们更新观念,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1] 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2] 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

[3]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01-08(05).

[5] 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