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陈滨

关键词:导论手段计算机

陈滨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信息技术系,福建福州,350007)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陈滨

(福建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信息技术系,福建福州,350007)

“计算机导论”课程具有知识点的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相关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计算机导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法。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陈旧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即构建启发式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改革措施对提高“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计算机导论”是大学生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和软件系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道德教育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的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相关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但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则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对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计算机课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笔者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对于把计算机导论课程和创新思维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式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很多的教学经验都是教师对于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创新思维教育在于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整合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教学方法陈旧

首先就是创新的理念还不足。目前来看很多老师在教学理念上还都很陈旧,还都受到了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下,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很多学校由于过于追求传授知识的高效率,就会制约了学生创新品质,比如发散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发挥。这就会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创新教育;其次就是缺乏内容上的创新。这个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很多老师会不知道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现在虽然也有一些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还都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教学体系。而这种现象,还会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导论”课程兴趣缺乏,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学习,不利于以后的计算机学习。

(二)教学手段落后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通过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几乎没有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而开创的有创新的教学手段。从目前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主要是课外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很少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现代创新思维教育理念,现在“计算机导论”课程很少会涉及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品质的培养。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与目前的素质教学任务脱轨,不利于学生提高其能力。

(三)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大多数学校缺乏对“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的重视,甚至将实验课与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混为一谈。在开展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时,过于强调基础,造成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陈旧,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修订教学大纲,合理选择实验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

二、改革措施

在构建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时候,其出发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就要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和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构建启发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封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这就制约了学生发挥出其自我的个性特征。现代的教学理念,注重的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老师应该将课程的内容传输给学生,但是要在这个过程之中更加地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从中让学生培养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要提倡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把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这样能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对学习教材的思考和查阅资料等,来对于问题达到更为细致的认识,然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得以成功地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任务和案例来进行实例教学,要能够提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们一定要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对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有足够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设置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掌握进度。计算机导论的课程有部分内容是非常适合这种方式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说也是在企业生产或者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实力来作为案例进行教学,用案例来贯穿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主动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确保教学效率的基础与前提。以当前“计算机导论”的使用教材来看,尚没有完全与学生相符的教材,但是根据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情况来看,还是应尽量选择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相符的教材。这就要求对该学科有深入的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等,优化教学内容。有关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过于随意,如果授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会造成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适当选择一些课外内容,如计算机技术的新知识、新成果,重要人物、未来发展趋势等。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先进性,为学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激发计算机导论的学习潜力。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优点和长处,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态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将“计算机导论”的前后部分课程相结合,将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相结合,通过布置论文的方式,让学生课后主动在图书馆查询资料、上网查询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完成论文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内容上非常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包含了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实验室等和多媒体教室等。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学能够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是实施创新教育必备的条件之一,这也是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同时,在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的方面,计算机导论的课程也具有优越性。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必定用到的工具,可以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如果说没有这些现代化计算机设备,很多教学的内容都是非常难以用语言来进行描述的。在我们认识到了这个优越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整合,根据不同主题的教学课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同时笔者建议在教学中实行课例教学方式。课例是源自于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但并不是简单的活动实录,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践自己总结出的,带有自己对于教育深刻反思的内容。在这个被具体描述的情景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的问题,也包含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并且含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以及活动反思等。

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在课后发布教学讲义、课件等相关资料,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加强师生之间的课下交流,如通过QQ、个人博客、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等,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及时辅导学生的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方法,不但会提高学生对教学任务的了解程度,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彼此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及时沟通,当出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而这种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安排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便于把握、理解知识。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课堂模式不能过于拘泥,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穿插各种教学方法,例如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从中引出需要论述的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点。这样,通过总结基本概念、提出学生关注的话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再加上学生的举一反三、反复应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再如,采取参与式教学。过去,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效率不高。针对“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展激烈的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

(五)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来说,实验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最好的方式。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心地安排课堂的实验和课后实验作业,要有计划地选择能够涵盖住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综合性的习题作为实验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到计算机技能。对待那些对于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就应该让他们参与到跟教学有关的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更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

在具体的课外学习方式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起学校的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等,让学生根据时间安排来合理地设置自己进行实验的实践,在每个机房和电子阅览室都要安排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这种较为开放的实验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灵活和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学校在利用现代的计算机设备对学生进行培训之外,还要创造各种条件来鼓励学生自己购买电脑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在“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安排中,我们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归纳提高。我们所要培养出的学生不是研究型的,而是能将计算机技术加以实际应用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的计算机导论教学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应用技能。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同时还需要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入手来实现改革的深化,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出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1] 袁方,王兵,李继民.“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1.

[2] 傅勇,张琳.浅析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3.

[3] 李继芳,白非,奚李峰,等.计算机导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1):2.

[4] 蒋秀玲,刘秀琴.计算机导论课程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2):3.

[5] 张颖.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价值工程,2010(18):2.

[6] 符蕴芳.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4.

G642

A

陈滨(1976-),女,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导论手段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
评《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