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权制度安排的区域资源掌控力的提升对策研究
2011-08-15秦惠敏郭竹君
秦惠敏,郭竹君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削减,区域、企业均面临着市场、经营日益国际化的现象,亦即其面临着更大、更广阔的市场,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经济状况。与此同时,在这个忽略了国界的大市场中,一国的资源变成全世界资源的一部分,一国的市场变成全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从而导致资源的流动性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增强了的资源流动性又进一步使资源的稀缺性程度提高,而资源稀缺性程度的提高又使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基本问题: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一步去考虑在当前新形势、新条件下,应该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呢?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问题更是尤为突出,资源的占有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在区域竞争中促进资源掌控力的提升相当重要,也使得如何提升区域资源掌控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斯分析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认为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会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率的经济组织会阻碍经济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其主要原因就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而建立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就需要通过产权制度安排,来明晰财产所有权,从而促使个人的经济能力持续向社会性的活动转移,与此同时也出现一种个人收益率水平与社会收益率水平不断接近的状态。基于此,我们认为产权制度的合理运用也正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区域资源掌控力的关键环节。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安排
(一)产权
谈到产权的起源,通常认为与资源的稀缺有关联。我们可以说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去行使资源的使用权,抑或是指人们在行使资源使用权时应遵循的规则以及破坏这些规则应受到的处罚。一般来讲,产权包括各种财产权利,诸如物权、债权、企业财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等等。
从产权结构层面上来讲,产权又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分配权等等,这些权利在市场经济下既可以呈现多种合一的状态,也可以呈现分离状态。产权所有者既可以在掌握其他几种权能的前提下,自己进行生产经营;也可以自己不亲自经营,却以取得一定利益为条件,而将占有、支配使用权(合称为经营权)的部分或全部让别人去行使,也就是把生产资料交给别人去经营管理。这种情况下,产权就出现各种不同情况的分离形态。
(二)产权制度安排及其必要性
1.产权制度安排的含义
所谓产权制度安排是指为了保障产权界定明晰和具体权利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一般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是指那些成文的规定和条文,这里面既包括国家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合同等内容,也包括企事业部门的规章、规定和条例。一般来讲,正式制度总是与国家的权力或某个权力组织相联系,通常表现为一种以某种明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由行为人所在组织实行监督,同时又动用强制力量以保证其切实得以实施的行为规范和法律准则,例如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等等。谈到非正式制度,相对于正式制度而言主要是指那些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约束人类行为的不成文的规则。非正式制度通常包括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伦理范畴等内容。就二者关系而言,作为制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一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彼此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与此同时,二者又存在显著的差别,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发性、非强制性、广泛性和持续性,而正式制度则不同。
总之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可以说正式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与非正式制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产权制度安排的必要性
在社会经济生产中,恰当的产权制度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恰当的产权制度安排是资源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的决定性前提。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调节机制。可以说,恰当的产权制度是经济高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一个经济组织来说,其产权制度的形式与类型决定着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只有产权制度安排恰当,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使所有权主体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配置和使用资源。
其二,合理的产权设计,是解决市场交易外部性问题的关键。合理的产权设计为自由个人有效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种持续的动力。明晰产权后,出于自利的动机经济个体就会主动在市场中寻找合适的交易,以发挥产权的最大效用。而且在私人产权条件下,如果能使交易者成本与收益实现内部化,就可以克服因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等等。谈到外部性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交易成本过高,而我们产权设计如果合理的话,就会使有些外部性问题能够在市场机制内依靠自由交换而得到有效地解决,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其三,科学的产权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科学的产权制度安排能够使资源的所有者获得公平合理的剩余索取权,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所有者对资源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区域资源掌控力及其提升的必要性
(一)区域资源掌控力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资源就是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因此凡是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都应该属于资源范畴内。也就是说,资源应该是由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科技资源和组织资源等构成的一个资源体系。
区域资源掌控力就是指一区域对其资源掌握和控制的能力,包括对资源的占有、处置、使用以及获益的能力。
(二)区域资源掌控力提升的必要性
区域资源掌控力提升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第一,区域资源掌控力的提升是资源稀缺性的必然要求。对于一个区域而言,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等等,可以说有无限的发展需求,可是能够用来支持其发展的却是有限的资源。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区域政府而言,无论这个区域是富裕还是贫困,她总是会感到自然资源储量在不断降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科技力量不充裕,各种信息不充分等等,总之就其发展而言,资源就是稀缺的。
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区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转换效率,从而获取最大的效用和经济效益,也就是要提升区域对资源的掌控力。
第二,区域资源掌控力的提升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说正是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区域发展就需要资源,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既要资金支持、原材料供应,又要人力资源的工作、科技创新的促进,还要对资源进行组织协调,等等,因此就要求区域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这样就必须区域对资源的掌控能力。
三、合理利用产权制度,提升区域资源掌控力
要提升区域资源掌控力,关键是要合理利用产权制度安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利用产权制度,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然资源包括矿藏、土地等在内均属国家所有,就其所有权制度来讲是公有制。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其货币发行职能时,通常要计算货币基准价并在人民币体系中加以体现。但是,中央银行并没有将这些自然资源计算为货币基准价,也就是说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并没有真正体现在人民币体系中。而同一时间,国家又做出规定:就自然资源问题,我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基于此,政府在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权采取出让行为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寻租现象,从而导致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掉,大大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产权制度,从而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科学合理地运用产权制度,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我们要将产权明晰。国家或地区政府要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界定清楚,哪些应归国有、哪些应归集体所有要界定明晰,这样才能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产权职能。
第二,我们要将资源获取“双轨制”变成资源获取“单轨制”。也就是说要将目前的资源获取的无偿和有偿并行的体制改为统一的有偿获取。
第三,针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过低的税费标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将其调整为科学合理的税费标准,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浪费程度。
第四,我们要适时采取措施,将部分外部成本内部化。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一种责任机制,这种责任机制的建立将使有关企业,主要是矿业企业加强对矿山环境治理以及矿山周围生态恢复的责任意识,并为其开采资源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承担其应承担的社会成本,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达到将部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目的。
第五,我们要在自然资源市场建立一种竞争性的价格形成机制。只有竞争性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够真正体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也只有这种竞争性机制的建立才能够运用市场手段去解决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也只有运用这种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
(二)科学安排产权制度,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
从总体上讲,要想从根本上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那就必须要承认人力资源对企业剩余的索取权以及分配权,也只有这样的产权制度才能够最大地激发人力资源的内在潜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恰恰是这种产权制度安排的关键环节。当然,薪酬体系只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但却是主要的一种手段,而且是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通常认为薪酬制度的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程度,并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率水平的高低。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政府必须引导企业按照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市场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区域发展中,企业、区域竞相争夺的正是人力资源,特别是高技术人才。企业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时,必须遵循市场原则,也就是说,要吸引并留住这些高技术人才即所谓的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企业就必须开出能够吸引住这些高技术人才的薪酬,这种薪酬要高于市场上同行业的薪酬水平,同时,通过适当的路径向人才市场传递这种具有竞争力的信息,从而达到吸引这些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的目的。
2.公平原则
薪酬制度的制定也要遵循公平原则,这是薪酬制度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薪酬制度的制定要体现公平,只有员工认为薪酬制度是公平的,即按劳分配、按照付出得到回报,其才能增加满意度,进而对其产生激励作用。遵循公平原则要求企业的薪酬应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制定薪酬制度以及员工的薪酬水平应当以企业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
3.经济原则
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并不意味着薪酬越高越好。因为员工的工资福利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财务支出,因而会受到企业实力所限。因此,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务必要考虑量入为出的原则,也就是经济原则。实际上,对于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除了正常的薪酬之外,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方法,如技术入股等远期报酬方式,进而可以对其形成长期激励效应。
(三)明晰科技资源产权,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要想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在明晰了科技资源产权归属,即明确了哪些科技资源应归国家,哪些科技资源应归企业,使科技资源的产权归属具有了显著的排他性之后才会顺利得以实现。因为只有明晰了科技资源的产权归属,才会有主体对科技资源配置行为和决策承担责任,并进一步激励资源所有者把资源配置到使用效率最高的区域。
总之,合理运用产权制度,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区域资源掌控力,进而使区域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冯英娟,郑可心.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维红.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对我国产权制度安排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5).
[3] 郑立文,冯英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机理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4] 冯英娟.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