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幸福教育理念推动德育工作

2011-08-15

关键词:育人德育理念

潘 倩

用幸福教育理念推动德育工作

潘 倩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德育队伍的排头兵,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班主任工作,可以为学生打下走向幸福的基石。

班主任工作;德育;幸福教育理念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书育人事关国家事业成败。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学校德育队伍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人物,具体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管理,是德育队伍的骨干。幸福感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理当纳入教育。

一、班主任工作常见错误类型

家长威严型。学校在常规管理上一般采用量化考评制度,日常考评细致而死板,关系到班主任工作评判。有的班主任认为,学校设置班主任是为了管住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守纪律,所以就用威严来压制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以自己为绝对权威,用自己的意志来管理班级和学生。

保姆型。有的班主任包揽班级的全部事务,凡事亲力亲为,甘当学生的保姆。既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甩手掌柜型。与前一种类型相反,有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无非是学校体制中的一个固定设置,并没有另外的任务和职责,认为班主任工作只是“副业”[1]。这类班主任不能胜任育人职责,缺乏威信,误人子弟。

重智轻德型。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整个社会存在明显的以分数论英雄的功利主义教育观。这类班主任认为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除了学习其他都不重要。这对学生的品德成长、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谋取私利型。有的班主任把责任与私权并用,认为与责任并列而来的便是权力,利用职权谋取额外报酬。

二、把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

现实中道德失范的现象越来越多,高学历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传统教育是一种选拔式的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智能高、品德低的人或者智能高但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对社会的危害会更大。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班主任是德育队伍的排头兵,是德育队伍的骨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面对这新的形势,应对新的挑战,班主任的教育理念需要跟随教育实际有所改变。如今,国家、教育界非常关注幸福教育,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因此班主任应该转变以往的旧观念,树立幸福教育观念。费尔巴哈认为:“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的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在这一种状态下,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和实际上满足为它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并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2]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3]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去考试,让孩子们去学会做题,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促进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引领指向幸福的方向。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

班主任应该加强学习,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实践。认真研究相关理论和要求,学习德育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班主任工作应树立幸福教育理念。

三、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班主任工作

第一,做传递爱心的使者——幸福教育理念强调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感,真正成为促使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以往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智育,强调分数,以至于在学生评价上有失偏颇,往往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也导致了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一些明显的倾向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4]关爱是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我们的学生大多处于17-22岁的范围之内,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强烈,渴望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尊重。关心每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平等的给每个孩子机会去展示和锻炼自己,教孩子们学会合作,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有教师认为,爱学生既是班主任一种职业高尚品质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5]。班主任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把爱传递给孩子,孩子们也会传递给他人。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将进一步推动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二,发现幸福——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以事实育人。教育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氛围,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事实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比说教强的多。比如每个学校的环境布置,文化墙的设置、黑板报和宣传栏的内容、一草一木的摆放等,都是精心设计的,既能体现办学特色,也能体现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文化底蕴的积淀和外显,班主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主人翁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主动的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效果要好的多。比如我校每年会开展一次“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学生、老师纷纷把自己所见到的好人好事上报再进行评选,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做有心人,观察、发现周围的楷模,包括教职人员、后勤人员、学生等,让孩子们去关注身边的这些好人好事,形成一种向善的引导,使其获得幸福体验,提高教育实效。

第三,搭建教育平台——利用各种教育机会,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班主任工作看起来琐碎,班会、常规、集体活动、家长会、突发事件等等,但运用好了就会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1)搭建班会育人平台,班会课是班主任德育的重要渠道,每周一次,结合重大节日、学生兴趣等,精心准备专题,上好班会课,寓教于乐,既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2)搭建活动育人平台,根据学校要求、学生需要等,有针对性的展开积极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的准备及开展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建言献策,人人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分享了快乐、幸福。(3)搭建合作育人平台,有的家长可能忙于工作、有的家长可能过分溺爱孩子,疏忽了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也有的家长可能缺乏教育技巧而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无可奈何,班主任要认真准备家长会,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及时把有关的信息与家长沟通,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延伸教育效果。(4)搭建多元评价机制,创设全面评价平台,现存的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过于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细致到位,不够公平,很多时候会让学生感到委屈。为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班主任要搭建多元评价机制,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轨迹,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综合的、全面的评价一个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给学生展示自我、乐观向上的动力。

第四,在学习、反思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学思结合,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1)以前人为榜样,以实践为落脚点,虚心学习。前人的经验会给年轻的老师提供一个平台,这是一个起点,也是努力的目标。年轻的班主任应该虚心向年长的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班级,如何组织活动,如何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如何处理学生关系,如何和家长联系等班主任工作事务。先跟着看,然后跟着做,跟着学,最后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技巧。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不一样的学生,不可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去处理事件。(2)反思能使人明智。首先,教人必先正身,反思自己是否具有作为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如果自身确实存在不足,不是想尽办法掩饰,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其次,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反省,在处理了一件事情之后,对比那些优秀班主任的处理机智,反思不足,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再次,定期在班级做工作总结,比如利用班会或者班委会的时间,让学生来对自己的工作做评价并提出意见,既体现了民主作风,又收获了宝贵意见,提高了自己。

叶澜教授指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6]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8]

[1]朱敏之.上海中小学班主任将持证上岗[N].教育文摘周报,2006-05-24.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陈晶.用爱鼓励学生成长[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7).

[5]刘玮.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班主任[J].教书育人,2009(22).

[6]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2004(6).

[7]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G410

A

1673-1999(2011)22-0177-02

潘倩,硕士,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南通226100)教师。

2011-09-11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