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1-08-15

关键词:教务队伍管理人员

朱 玮

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

朱 玮

高校教务工作具有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务部门的任务与责任越来越繁重,这就对相应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有着高水平的业务水平,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高校;教务;管理队伍

一、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一)高校领导本身对高校教务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传统教务工作中,教务人员的工作安排课程、统计学生成绩等。服务教学,服务老师和学生。工作内容的单一使教务人员易形成懒惰心理,缺乏进取精神,局限于完成上级的工作布置。同时,因部分高校领导对教务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教务管理人员缺乏深造学习的机会。在职称评定方面机会较少,工作激励不够。

(二)教务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教务人员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把信息化引进到教务管理中来,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对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优化。不仅要具备管理知识,还要具备教育理论、教学管理等基本理论,把现代的技术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来。教务管理体系中的人员很多是家属或子女,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专业性不强,缺乏相应的高等教育理论,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三)人文管理理念缺失

传统的高校就是精英教育,随着这种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无论是在学生的数量还是在管理观念上,都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由于以人为本管理观念的缺失,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缺少人情味,机械运用各种条例、制度进行教学管理,忽视师生情感体验和人本诉求。

(四)人员源构成复杂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有见习学生、转岗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高级人才的随调家属等等,这对教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人员背景和专业知识不对口,导致业务性不强,管理效益低下,很难适应教务管理的基本规律。

(五)工作责任重大

教务管理岗位要求高,时效强,责任大。人们对教务工作常有误解,教务管理待遇和责任并不匹配,影响教务管理队伍稳定。目前各高校普遍实行岗位津贴制,主导精神是向教学科研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拔尖人才、管理骨干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益于学校的长远发展[4]。但作为一线的教务工作者不能在学校发展中得到重视,必然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消极怠工。

二、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建设

(一)加强领导重视

对教务管理队伍学校各级领导一定要多加重视,只有领导的重视才能够保障教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教务工作队伍一定要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在高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的,并且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学校可以划拨专项教务管理人员培养经费,对待教务管理队伍要像对待教师队伍一样,建立带头人,制定详细的教学管理人员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管理进行灵活多样、有的放矢的各种培训,特别要重视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5]。

(二)提高自身素质

教务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素质,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和领导的交流和沟通,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就留不仅可以加强双方的认知,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应该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责任意识,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3]。

(三)继续教育提高

教务管理工作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务管理者的成长离不开继续教育,这就需要教务管理者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增强其基础文化素质和基本业务技能,让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其业务技能。

(四)建立“四大保障”

1.制度保障。高校的教研室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教务管理工作,很多教务管理部门没有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例如,集体备课,很多学校没有真正落实,再就是一部分院校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这样的基本要求,让高校的很多教务管理中不能很好地落实。对于教务管理部门学校一定要重视其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在评定职称和相应的其他奖励时,一定要给予相应的照顾,这就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落实。

2.经济保障。在很多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是行政编制,技术职称列入教育管理序列,即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反映在岗位津贴上往往比相应的教师序列如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至少低一档,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行政职务一般为科员,定性为普通行政管理人员。因此,教务秘书无论在职称还是职务上都处劣势[5]。对于学历高,鼓励其提高技术职称,对于那些工作认真,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3.人员保障。对于教务管理人员的确定要有一个标准,可以是从教师中招选,也可以是向校外招聘,这样可以保障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一些专业的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得到更好地解决,对于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要及时进行准备,让教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4.硬件保障。对于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标准,随着现代化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教务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是通过现代化的电脑等一些设备来实现的,例如,教学课程的安排、考勤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的录入和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同时,我们也要配备相应的其他设备,例如电话、电脑以及相应的输入和输出系统如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等[5],为教务工作开展及效率提高提供基本保障。

(五)强化“五个意识”

1.责任意识。在高校教学中教务无小事,它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时教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责任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数量正确的责任观,把自己应该做的责任做好,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2.奉献意识。作为教务岗位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需要有着很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这个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

3.管理意识。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项管理性质非常强的工作,它是教师教学前期的准备、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以及学生考勤、评教等方面的重要保障,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及辅导员的积极配合来完成的,同时对于教学工作需要教学秘书及教研室主任的大力配合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这就需要教务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意识和协调技能。

4.大局意识。对于教务管理者来说要有大局意识,不因部门间的利益耽误高校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做到积极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工作中出现问题后首先考虑的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推脱责任,这样就可以避免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或 “捣浆糊”的现象[5]。

三、结束语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科技,提高自身技能,抛弃不适时宜的教务管理思想和方法,用积极、健康、良好的心态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需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多做贡献。

[1]曲文君,王艳辉.如何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4).

[2]孙立新.试论普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提升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刘军利,刘建风.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4]吴博.高职院校系部教务秘书队伍现状与对策探析[EB/OL].http://blog.gmw.cn/home-space-uid-33276-do-blog-id-15633.html.

[5]汤军,王贵勤,杜杰.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6]刘琪.新时期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

[7]何未.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

[8]邵丽丽,等.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9]梁志聪.高校教务管理者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10]朱春巧.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G473

A

1673-1999(2011)22-0173-02

朱玮(1983-),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1)化学化工学院助教。

2011-08-25

猜你喜欢

教务队伍管理人员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培养
以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