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1-08-15唐德斌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唐德斌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唐德斌

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从高校教育、自我努力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1]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

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大学生创业获得效率,促使创业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创业任务完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成功把自己的创业设想变为现实的能力。创业活动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

创业觉知能力。它主要包括创业意识的觉醒和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创业意识是创业者自觉进行创业获得的个体心理倾向,通过创业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心理成分的作用,表现为积极探索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竞争意识等。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是指创造者在对周围环境和社会事物的洞察与识别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机会、捕捉机会、利用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的能力,是能够成功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

创业学习能力。它主要包括创业者对创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和对创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创业知识是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要素的总和,如创业行业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创业技能是大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创业实践活动方式的总和,如专业操作技能、企业管理技能、市场调研与开发技能、风险应对技能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学习能力相当重要,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扩大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大学生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技能。

创业行为能力。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企业筹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企业筹划能力是指大学生根据目标确定工作范围和活动内容,根据活动确定主次关系、先后顺序等全面而细致的规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对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创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把各种处于分散状态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各种资源能整体地发挥作用,获得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并发挥最佳利用效果。

创业社会能力。它主要包括社会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等。社会协作能力是大学生善于理解对方、体谅对方,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与对方合作共事的能力,这是大学生创业获得别人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前提。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善于与人交往,达成良好人际沟通的能力,这在一个人及其事业的发展与成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其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特别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无可质疑地进入了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知识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本,创意、创新、创造成为经济发展的不懈动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表现。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使人类蕴藏的无限创造潜力得以挖掘,人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人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就谈不上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我国现有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工业化的特点。以狭窄的学科、专业组成院系,重视专业教育和知识传播,实行大班讲授,为具有大体相同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同的学习标准和学习进度,对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创造性重视程度不够。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创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寒暑表”[2]的今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因此,加强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改革现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随着改革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和高校扩招,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较上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待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大值。同时,部分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待遇明显降低。面对困境,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持续解决就业问题找到了出路。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创业的最原始动力。根据我国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从高校培养、自我努力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的途径培养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学校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显然,时代赋予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1.改革教育模式,树立创业理念。高校应改变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树立创业理念,要求在办学理念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挖掘学生潜能,使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基础性、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在教育评估上,从过程实施、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建立创业教育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2.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中。在课程体系上,创业教育应设置由学科课程、获得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构成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同时应体现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使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3.深化专业指导,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保证。一方面整合学校师资,建立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将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的师资整合起来,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等工作,并且加强对这些专职教师的激励和培训。另一方面,从企业、社会、政府中聘请一些企业家、技术革新家、成功创业者、职业指导师等兼任指导教师,讲授部分创业课程,扩大和完善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4.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创业实践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指导大学生开辟和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家教服务部、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方式。另一方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校外创业实训基地。

(二)自我努力

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创业能力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9%的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意向,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3],创业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在创业前应做好充分自我教育的准备,全面提升自己的创业素养。

1.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包括改革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等。正确的创业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

2.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外向性等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是创业成功的前提。

3.积极努力,掌握全面的知识储备。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重点在于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面。全面的知识储备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4.加强锻炼,丰富创业经验和能力。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能力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社会支持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高校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努力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作用,营造一种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达到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标。

1.政府保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顺利培养,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如通过提高服务意识、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创业手续等,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各种创业的程序及优惠政策。

2.部门扶持。大学生创业还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敢于创业、勇于创业。如劳动部门提供创业信息、金融部门银行提供信贷支持、保险公司增加创业险种、税收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所得税优惠等。

3.舆论倡导。积极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培育大学生创业的人文环境,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整个社会要打破“学而优则仕”、到大公司、当公务员才是好工作的传统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尊重大学生创业、宣传大学生创业的典型事迹。

4.家庭鼓励。大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都深受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充分理解和引导孩子的创业活动,重视孩子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将会对孩子的创业行为和创业能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家庭的鼓励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富有创业激情、创业才华、创业胆识和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我国的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对促进我国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郑本军,楼伟琳.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G642.0

A

1673-1999(2011)22-0165-03

唐德斌(1968-),男,四川岳池人,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副教授。

2011-08-26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