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

2011-08-15李荣菊郑辉昌

关键词:藏书文化研究

李荣菊,郑辉昌

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

李荣菊,郑辉昌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古代藏书文化,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尝试和实践探索。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的界定,宏观方面如藏书外部环境,中观方面如藏书生态系统的结构、变迁规律及功能,微观方面如古代藏书类型等,以及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探索等。

生态学;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

一、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越来越需要深入挖掘古代藏书文化这一宝藏。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藏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为古代藏书文化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把研究不断推向深入,而且可以切实地总结中华民族爱书、读书、治学的文化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研究者指出:“藏书文化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生态园的自然环境。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种藏书文化的包围中,所以说,藏书文化是一个贯穿于历史长河的有机的生态系统。没有一个藏书文化的生态圈,你的生活就会枯萎甚至窒息。”[1]我国古代藏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藏书文化研究的前景是非常远大的。这就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及时总结相关研究经验,立足现实,开阔思路,做多方面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并拿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生态,就是探究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的运行及其规律等。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古代藏书活动,既是一次重要的理论尝试,又是一次重要的实践探索。把古代藏书纳入到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畴,致力于探究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及其运行规律,必将拓展文化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促进图书馆学、图书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研究背景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来源学科主要是文化学和生态学。文化学是其研究对象,生态学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文化学和生态学均是其学科归属。换句话说,在学科的来源和构成的意义上,文化生态学就是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自从美国文化进化论学者斯图尔德(Julian H.Steward)在1955年出版的《文化变迁理论》(Theory of Culture Change)专著中完整阐述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概念及其理论体系以来,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文化生态学研究在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哲学、景观生态学以及文化地理学等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深入发展。自20世纪初叶起,我国学者李大钊、冯友兰、梁漱溟等在探讨文化生成机制时,就力图从生态环境角度说明文化差异性、民族性,进而进行优劣比较与选择,启发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省。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文化生态研究一度活跃。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生态学已基本成熟,影响也相应扩大。系统论被纳入文化生态学,成为学科基础,并且从环境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中研究文化,把人化环境特别是信息环境作为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的研究者也从美国人类学家的狭小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和多学科领域等。当前,作为思想史的范式,生态学已经越过学科边界,扩展到政治、法律、经济、哲学、伦理、美学等领域,形成了“泛生态学化”的态势。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正转向以人类社会为主体,重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深层生态学”等理论。由于生态学热兴起带来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旅行的影响,国内文化生态学研究成果不断,如徐恒醉的《生态美学》、鲁枢元的《文艺生态学》、曾永成的《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王先霈的《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等。此外,译介作品也不少。

在古代藏书文化研究方面,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图书馆学、目录学、图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关成果层出不穷。大致四种类型:首先是对藏书家传记的撰述,举其要者如《清代藏书家考》《私家藏书概略》《中国藏书家考略》《宋代藏书家考》等。第二,某地或某人藏书专题研究,如《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铁琴铜剑楼藏书》《天一阁藏书考》《两浙藏书家史略》等。第三,藏书史料汇编,突出的有《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第四,藏书文化史研究,如《中国藏书楼》《中国藏书通史》等。研究者发掘整理了有关史料,记载了古代藏书家矢志藏书、保存祖国文化遗产的大量史实,揭示了古代藏书的业绩和特点,总结了保藏典籍的经验。已有研究为确立古代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为进一步全面综合研究古代藏书,为从文化视角发掘古代藏书文化内涵开辟了道路。但是,对于古代藏书的研究,一直缺乏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理应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主要是从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研究古代藏书,并发表了许多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古代藏书文化,目前这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多。故很有必要进行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

三、研究内容

(一)界定概念和明确范畴

这方面主要研究藏书文化景观和群落等概念关涉的问题及问题域,研究相关文化生态学理论基础,故比较注重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古代藏书文化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藏书主体、藏书客体、藏书载体等异质因素镶嵌组成的,具有物质和文化结构的视觉实体。古代藏书文化群落 (community)是指特定时间居住在特定地区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藏书主体有规律的组合和共同体。藏书文化群落具有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如就典籍而言,它和藏书者与藏书楼构成了水平的空间关系,同时上自朝廷官府,下至私家藏书,又形成了一个纵向的序列。结构序列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表现得越是复杂,说明了藏书生态系统的资源越是充分,藏书活动越是活跃。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其名著《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个正在发展的有机体”。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是由藏书文化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从而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因素通过能量流动、信息传播、物质循环和文化建构等过程,构成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古代藏书既是一个文化能量积累和承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量的变化和重建的过程。藏书生态系统以精神文化为核心,构成了内结构即深层结构,以藏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为外结构也即浅层结构,最外面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藏书生态系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其一,具有一定区域和范围的空间结构(如同级的平行结构、异级的层级结构、交叉的复合结构等)特征。其二,具有一定时期和阶段的时间系列(如初创期、发展期、强盛期、衰弱期、死亡期等)特征。其三,具有社会机体新陈代谢与不断进化的生命特征。其四,具有社会机体自动调控或自组织的功能特征[2]。

(二)古代藏书文化的外部环境

主要研究不同时期影响藏书的自然、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因素与藏书文化的互动关系。古代藏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具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如先秦诸子著述丰富却受到秦始皇 “焚书坑儒”,类似秦火的书厄、书禁在历史上屡次上演。著名的《四库全书》七阁伴随着近代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文宗阁、文汇阁、文源阁先后遭兵火焚毁。仁人志士常冒着生命危险藏书于夹墙、地窖、山洞等处,为典籍流传保存了宝贵的火种。古代藏书生态系统是社会亚系统之中的一员。外部环境诸因素一方面作用于藏书文化生成和发展,并构成文化生态综合体,从整体上决定着藏书生态的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

(三)古代藏书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及功能

中观研究注重理论分析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究,关注藏书生态系统中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的分布和动态循环,以及藏书生态系统本体自律和循环等,如图书之采访校雠、分类编目、借阅流通、保管聚散等。古代藏书生态系统的群落、链条和网络之间关系复杂,系统构成诸因素的此消彼长非常繁复,子系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互动也频繁。古代藏书活动常具有萌生、发展、高潮、结局等阶段。如春秋晚期王室衰微,诸侯称雄,王室典籍散入诸侯,成为诸子百家创造新说的思想资料。汉代征集图书,天下响应,先秦典籍得以再现。宋代征书达十五、六次之多。明代编《永乐大典》,清代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都是重大文化工程。藏书生态的变化源于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是藏书生态系统演化的直接原因与重要动力。

(四)藏书类型、藏书家、藏书楼、藏书制度等

生态学是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中心的,藏书文化生态学也是如此。古代官府、寺庙、书院、私家藏书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藏书家和藏书楼,以及藏书制度、藏书方向、版本、藏书印等都有生态研究价值。很多藏书楼都注重馆藏结构的合理。如天一阁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楼下阅览图书和收藏石刻。建筑南北开窗空气流通。书橱两面设门,既可前后取书,又可透风防霉。故宫文渊阁房屋结构、书架款式等就是模仿天一阁的。一般而言,藏书丰富,形式灵活,注重图书流动和循环,具有完善管理制度的藏书生态系统,它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就比较强。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基本思路和方法

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研究是在图书馆生态学发展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文化生态学和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视域,致力于建构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的范畴,通过相关概念的界定,进而探究藏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作规律等。被认为创立了文化生态学中国学派的冯天瑜先生在其 《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中,从唯物史观出发界定文化生态学。他认为自然、社会经济和社会制度作为文化生态三层次彼此之间不断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进行物质及能量交换,构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同时它们又分别通过复杂的渠道,经由种种介质对观念世界施加影响。这启发人们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来看待中国古代藏书活动,它就是一个以藏书活动为内核的、呈发散性的、边界不定型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研究需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按照生态循环的规律,对研究对象进行内与外、整体与局部等各方面探究。采取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把藏书文化研究推向深入,这也是古代藏书文化研究的需要。目前古代藏书文化研究主要借助于传统的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如果借助于文化生态学,将会获得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必将取得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借助于生态系统模型,和古代藏书相关的因素如藏书、读者、藏书家、藏书楼、地域、建筑、设备、技术、经费、收藏和灭失等,甚至于诸如藏书印、藏书楼命名、楹联都繁琐的细节都可以涵盖在藏书生态系统之中。文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功能强大。

故此,出于深入挖掘我国古代藏书文化精髓,弘扬藏书文化优良传统的研究目的,迫切需要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提出“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这一理论范畴;以此为理论基础,科学论证我国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理,系统研究藏书文化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变迁规律,进而探究我国古代藏书文化的发展规律和重大意义。对古代藏书文化生态系统的研究,需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密切联系中国国情,注重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和互验;侧重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文化分析法、系统综合法,抽样调查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去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和现实价值。

总之,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领域,是一种学科的交叉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拓展了藏书文化的研究领域。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切入,能更加深入把握中国古代藏书文化和整个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这种内在关系的关注,以及视古代藏书文化为一完整生态系统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故可供现代图书馆管理借鉴,有利于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1]李玉安.中国藏书文化史研究论纲[J].图书情报论坛,2007(4).

[2]叶峻.从自然生态学到社会生态学[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G250.9/2

A

1673-1999(2011)22-0149-03

李荣菊(1967-),女,河南南阳人,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郑辉昌(1964-),男,江西临川人,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2011-08-23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藏书生态学研究”(10XJA870004)。

猜你喜欢

藏书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