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双方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及困境试析
2011-08-15叶太华
叶太华
当前中美双方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及困境试析
叶太华
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必要:首先,两国的政治安全利益需要彼此的合作;其次,经贸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逐渐形成;再次,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同样十分重要。同时两国合作也存在重大障碍:一是意识形态偏见仍未消除;二是缺乏战略合作的利益基础。
中美关系;合作;发展;外部环境
一、中美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两国的政治安全利益需要彼此的合作
在陆权理论中中国地处“内新月地带”[1],是世界强国夺取世界领导权和话语权的必争之地,同时由于国力的上升以及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其在朝核、伊核以及非洲一些国家关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的解决和协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持续和平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内外部环境,而台海、新疆、西藏、南海岛屿等诸多问题的和平解决与美国的理解、支持密不可分。这就意味着双方之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必须加强合作与支持。
1.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核武器扩散等方面,美国需要同中国合作
首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地缘政治等因素,中国对于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美国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与支持。自2002年朝鲜核危机爆发以来至2010年12月,中国就核危机与朝鲜领导人会晤达百余次,在美朝之间传递信息80多条,化解了多次危机,尽管这一问题迄今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但美国政府早已认识到,朝核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
其次,在维护南亚次大陆的和平和稳定方面,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美国南亚次大陆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两个重要邻国,中印巴三国有着长期的交往,形成了特殊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而这些关系的调整和变化,不仅关系到三国各自的重要战略利益,而且对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和形势演变有着基本的和突出的影响。中国不希望印巴交恶,主张双方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南亚特别是印巴之间的内部事务。从目前看来,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以及在中印关系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主动的作用使得在印巴和解问题上能够做一些劝和工作。另一个方面,巴基斯坦是美国进行反恐战争的一个重要的基地,而印度则是美国亚洲政策中的 “天然盟友”,“美国目前在南亚次大陆的政策首先是确保印巴两国的和平相处”[2],中国在这一地区不断增强的影响力有利于美国目标之达成。
此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其在广大非洲国家中的影响力也不在不断扩大,此前西方在达尔富尔问题中对于中国的指责,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在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于把自己定位为“世界警察”的美国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争取获得中国在这一地区事务中的理解与支持成为美国人近些年来制定非洲政策的一大制约因素。
2.中国和平发展所需内外部和平环境的形成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与合作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了国家较快发展。但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新的主题。尽管排除了外国大规模入侵的危险,“但诸如两岸统一、领土和海洋争夺等传统主权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问题激增甚至向中国聚焦的压力”[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我们国家领导人把个人智慧与国家实力结合起来,处理好与世界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创造和维护好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大环境。然而,不管是传统安全因素还是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消除与瓦解都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倾向有着很大的关联。
首先,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一块绊脚石。1979在美国宣布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之后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困扰中美两国的台海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议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这成为此后美国不断干涉中国内政、插手台海统一的“法律基础”。从此,台海问题成为美国人在与中国交往中的一块沉重的砝码,严重损害了我国外交行动的自由,常常为争取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支持而不得不牺牲其他的一些政治和经济利益。纵观中美建交后的台海关系,凡当美国政府加强对台湾问题的关注,支持岛内少数台独分子时,两岸关系必然会由此而紧张。反之,当台湾当局得不到美国政府公开、强力支持时两岸关系必然呈现和平的态势。当然,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的人心所向是问题解决的内在动力,但美国的台海政策是问题解决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
其次,新疆、西藏问题的妥善解决也有赖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理解与支持。我国对西藏地区领有毫无争议的主权,但西藏达赖集团于1959年叛逃至印度后,成立了所谓的“流亡政府”,要求西藏独立并借助西方一些国家和人士的支持在西藏进行暴力活动,由此出现了“西藏问题”。在西藏问题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积极支持西藏独立、支持以达赖为首的“西藏流亡政府”。自1979年第一次访美起,美国就成了达赖争取国际支持的“安全港”。新疆问题同样如此,正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和鼓动下,疆独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大隐患。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美国对于西藏、新疆等问题的干涉已经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通过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取得西方国家的谅解与支持,才能为西藏、新疆问题的和平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实现为我国发展创造和谐环境的外交政策目标。
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中越的北部湾争端都是中国边境安全中的潜在威胁。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尤其是近来其实行“重返亚洲”政策之后,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加强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才不至于在边境领土争端中限于孤立,从而导致国家利益的流失。
(二)经贸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正在逐渐形成
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达到397983亿元 (人民币)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坏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对于中美双方而言,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维稳器。如果把两国关系比作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巨轮的话,那么其中的经贸关系就是这艘巨轮上的压舱石。
1.美国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益良多
首先,中国的廉价劳动产品提高了美国人的购买能力,降低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适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商品出口价格普遍其他出口国,这就节省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开支,提高了其购买能力。世界著名的投行摩根斯坦利在2006年曾经做过一项统计,1996年至2005年期间,美国人消费的“中国制造”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总共约6000亿美元的开支,而2005年该数据就达到了1000亿美元[4]。尽管2008年之后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中国的廉价劳动产品振兴了美国市场,为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已经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
其次,中国政府长期持有巨额美国国债,为金融危机后的美国能够较为迅速地走出危机提供了重要的资本保证。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止2010年12月底,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1.16万亿美元,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另据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日前透露,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大约占到所有外国实体机构持有量的1/3,达到了美国国债总量的8%。
再次,作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国,中美双边贸易同时也提高了美国的就业率。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间,通过来自中国的“订单”美国每年净增加5000到35000个就业岗位。
2.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惠于中美经贸发展
于此同时,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美国一直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超过650亿美元,项目超过5.8万个。同时,中美经贸合作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美国是中国第二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据统计,2010年中国出口总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280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7.8%、占当年GDP总量的4.7%,即中国经济规模4.7%以上要通过对美出口来实现。美国市场对于中国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降低国内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上的沟通与交流同样十分重要
文化上的交流与融合,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的必然结果。中美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是中美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也是必须进行交流的原因之一。
1.发展中的中国需要学习美国先进的文化
中国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曾经出过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中国文化也曾领先世界,但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以及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到了近代,中国在文化等各个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其文化属于后工业社会的文明范畴、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杰出代表。今天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文化上的封建色彩仍然较为浓厚。为了顺利实现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信息社会的过渡,我们有必要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更好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走历史的弯路。
2.理解中国的文化也是美国更好地与中国进行合作的必要条件
5000年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美国只有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与中国进行交流与合作。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曾经指出:文明、文化上的矛盾在未来将成为国家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源。由此可见,文化上的理解和融合对发展国家间关系的重要作用。历史已经证明,在中美关系中只有理解、尊重、学习彼此的文化,才能取得各方面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好两国乃至全人类的利益。美国只有在理解并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从而更好地与中国进行合作。
二、中美合作的困境分析
(一)意识形态偏见仍未消除
根据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正当”学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不坏的政治制度,是人类确定的‘美好生活’,其有责任甚至有权利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去打击其他的政治制度以追求世界的自由与平等”[5]。美国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在全世界推广“民主”、“自由”是其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根据美国新保守主义信奉的“民主和评论”,民主国家不会打仗,民主国家运行的政治制度能由内而外地阻止战争的发生。到此,美国的和平与安全与民主的全球化扩散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民主输入和移植又是保障美国以及世界和平与自由的必须。
中国作为当前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防范和抑制的对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对外交往中都更加注重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安全而极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中国也强烈主张,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应该遵循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意识形态分歧不应成为影响国家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纵然在现如今发展与“红色中国”的关系符合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利益,但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的鹰派政治势力的存在对于中美关系发展的消极影响仍旧不容忽视。在美国以及西方社会经久不衰的“中国威胁论”便是西方社会戴着意识形态偏见的有色眼睛看中国的典型产物。
在笔者看来,在中国政治改革成功、跨入民主国家之前,双方根本就没有可能建立像美国与欧洲等西方民主国家那样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缺乏战略合作的利益基础
拥有共同的战略利益是国与国之间进行战略合作的首要前提。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使得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美国人看到了这一点,为了能够在美苏争霸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选择了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
1989年后,中美两国共同抗苏的战略合作利益已经不复存在,两国的战略合作也就此土崩瓦解。由于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中国被美国重新定位为 “世界秩序”以及“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者。为了防止中国对于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美国在全球、亚太、双边三个层面上的政策中都突出强调了遏制中国的因素。以美国的亚太战略为例,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是保持和加强其在这一地区的领导地位。为了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美国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与印度结盟企图利用印度对抗中国、为其火中取栗,积极插手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南海岛屿争端,希望借东盟之手牵制和遏制中国。
中美之间虽然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但由于美国始终戴着歧视社会主义国家的“有色眼镜”看中国,把遏制中国、维持其霸权国家地位其对外战略目标。而中国对外则是寻求和平稳定的和平环境、反对霸权主义。这就使得中美之间不可能具有稳定的战略合作基础,结成战略性伙伴关系也就成了空谈。
[1]哈·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M].林尔蔚,陈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9.
[2]薛勇.中印巴三角关系与中国的南亚政策[J].南亚研究季刊,2007(1).
[3]王传兴.冷战后的中美政治安全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赵青松,杨名.全球化时代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模式[J].时代经贸,2009(7).
[5]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97.
D822.3-712
A
1673-1999(2011)22-0035-03
叶太华,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