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设投资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1-08-15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郭兆良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郭兆良
基本建设投资实施过程中风险分析与对策思考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郭兆良
基本建设投资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各种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基本建设投资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我国建筑市场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较发达经济体国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市场成熟度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社会组织在基本建设投资实施过程中,往往具有更高的风险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逐步和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趋势,借鉴国际通行FIDIK条款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控制与防范,是实现基本建设投资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风险分析
基本建设投资实施过程周期长,参与单位多,市场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客观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风险则不可预见。根据风险成因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基于参建方诚实信用的缺失从而形成的可能对业主利益构成损害的风险。目前,中小型工程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惨烈,虽然买方市场对业主有利,但由于投标人恶性竞争,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方道德风险也在加大,例如投标过程中的挂靠、陪标、串标行为;报价中的恶性竞争非理性投标行为;施工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行为;转手倒卖标的工程,转移挪用工程预付款进度款现象等。这些现象大大增加了工程变更、工期拖延的概率。此外,涉及工程建设的地质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甲供材供应商、分包方、检测方等众多利益主体,任何一方的道德素养的缺失,都会造成投资目标不能完整、及时、经济地实现。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供求规律导致价格涨跌,从而为业主投资成本控制带来的困难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方式将长期占有较大比重,大量基本建设项目,拉抬了建材市场的价格。2000年以来,我国建材市场价格经历了几次剧烈的波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市场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任何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都不可避免在国内市场产生影响,更使得市场变化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投资主体在基本建设投资活动过程中受到市场的冲击机率也在加大。
(三)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府出台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政策措施,从而导致工程实施过程出现变数,形成对完成既定投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基本建设投资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例如:货币政策的调整、进出口限制措施、提高税率费率、提高最低基本工资标准、节能减排技术规范出台等。此外,由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原有少数垄断型行业,如供水供电、燃气热力、治污排污、质量监测等,少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行政干预。这些政策因素构成的风险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规范和政策,投资主体无法预见,无法规避,必须接受,客观上通常会增加投资成本。另一类是指导性政策文件,其本身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虽不可预见,但可以通过一定技术操作加以化解。
(四)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指因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因合同本身的不完善或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合同履行出现变化造成损失的风险。合同是约束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在成熟自由市场条件下,各利益主体可以在良好市场道德环境下,在实现工程目标一致性的同时,取得利益的均衡化,获得理性发展。但在非成熟市场形态下,业主与参建各方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多数基本建设投资活动属于非长期性非专业性投资行为,而承包方或提供服务的其他各方则属于长期性的专业行为,他们对市场的状况,对合同条款的理解都更深入,更全面,更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合同要素欠缺思考或对履行疏于管理,都会导致合同本身或履行过程出现漏洞或偏差。例如合同不严密,条款不全面,对相关合同关联性关注不够,合同履行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等等,都会对成本、工期、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还有不预见的地下水、断层、溶洞、地下文物遗址等地质风险;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等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风险。社会环境和人文习俗等社会因素造成的社会环境风险等。
二、对策思考
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识别、评估、规避、再识别、再评估、再规避的过程。建设单位作为微观经济主体,从本质上说,无法对宏观市场、政策、道德、法律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但也并非无可作为。对于可以预见,能够规避的风险要积极地运用法律、市场、技术的方法进行化解和防范。
(一)道德风险防范由于目前的资信评级的威权性不高,社会信用认证及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实地考察和多渠道市场调查,严格审核有关投标人的诚信、资信和履约能力,积极防范承包人道德风险。一是要注重实地考察,不能轻信对方提供的信息,必须亲自到实地查证,对企业住所、规模、技术水平、资质文件、业绩工程、在职人员信息等进行查验,明辩真伪。二是利用网络查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企业资质登记、信誉、社会影响、客户反映等进行搜索、查询,并进行综合分析。三是采取押证措施,要求工程项目经理、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文件原件等进行收押,防止变更项目经理,倒卖转手标的工程。四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要求承包商提供担保,如提供银行保函等相关担保措施,通过担保约束承包人行为。五是加强合同履行管理,随时了解和把握承包人动态,做好证据的收集,做好风险处理预案。
(二)风险转移策略项目风险对不同利益主体具有相关性或互转性,基于经验不同,对风险的化解能力有很大差异,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可适当利用风险转移策略,降低风险系数。一是通过招标文件将有关风险转移给投标人,可明确要求投标人在合同价款中包括风险范围为施工期间政策性调整和市场价格风险。二是尽量减少甲方分包工程和配合工程、减少甲供材(可将甲供材转化为甲控材,规定若干备选品牌)的品种数量,避免因甲方协调处理不力和第三方履约问题导致的工期风险。三是推行索赔制度,逐步与国际工程惯例接轨,研究科学的索赔方法,正确进行工程索赔有助于减少本方损失。四是进行工程保险,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工程相关保险已设置了相应条款,可以合理利用有关规定实现风险转移。五是通过加强对设计、监理、审计单位的连衡制约,如通过设计合同中约定因设计深度和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工程变更达一定比例后的惩奖措施,通过监理合同约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工期的考核与奖惩措施,并与取酬挂钩等等,促使相关各方认真履行职责,降低实施风险。非成熟市场形态下,要注意有关各方形成一个严密有效、相互制约的体系,以保证各类主体的行为规范、合理。六是借鉴FIDIC条款,规定如果工程变更在幅度,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三)借助外部智力基于招标作为工程实施起点的重要性,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应在招标准备阶段开始,积极借助外部智力因素,弥补内部智力不足,提高招标工作专业性,防范招标风险及随后的合同风险。一是要借助招标代理机构的专业化操作,使招标文件既符合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的要求,又在内容上相互印证,无隙可击。二是对招标文件中的授予合同,要注意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技术顾问提供专业参考意见,提高合同质量,避免合同中存在不利于业主的责任条款,同时要特别注意业主反索赔的条款的制订,为合同谈判和签订奠定好基础。三是要在合同谈判时要注意纳入既懂工程技术,又要懂法律、经营、管理、造价、财务等相关知识专业人才参加,共同组成合同谈判小组。在策略上,业主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使风险由相对有经验的承包方承担,不能盲目接受承包方某种免责条款。四是合同签订后,应主动要求合同的签证备案,在此过程中,要求主管部门依法对不利业主的条款进行相应调整。
(四)合同风险规避策略合同是依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经双方友好商谈形成的法律文书,是各方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础文件。由于合同双方在技术及经验的差异,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合同风险的复杂性。一是要科学严密地制订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是邀约行为,是构成合同的初始蓝图。招标文件应清楚明白地阐述招标人意图,要求投标人复核工程量清单和现场踏勘,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变更风险。二是高度重视授予合同的起草,要尽量依据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做出有利的选择,文本应完善周密,避免中标后合同谈判陷入僵局。三是正式签署的合同要严密,要尽量做到完整和周全,尽可能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标准文本),不要使用中标人提供的非示范文本合同,防范合同陷阱。四是注意通用条款的修改,要改变合同谈判只重视价格和工期,对其他条款不予注意的现象。特别是通用条款中的关于工程变更的签署和确认、结算审核方法时限、验收程序方法等条款,要在专用条款中加以完善或补充,依据专用条款优先解释顺序,防范通用条款中的不利因素。五是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可以约定由双方合理分担的方法。六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加强对设计方、监理方、甲供材供应商、审计、甲方分包或配合施工方加强组织协调,减少其他各方对工期、质量、成本的影响。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变更或签证成因,分清责任。确定变更的内容、部位、工程量要及时进行勘察确认,同时做好工作日志,例会记录,为索赔和反索赔准备证据。
[1]赵一强、赵志川:《谈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经济论坛》2002年第23期。
(编辑 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