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魏蜀吴建立前对其政权合法性的宣传

2011-08-15付开镜

关键词:称帝曹魏蜀汉

付开镜

略论魏蜀吴建立前对其政权合法性的宣传

付开镜

魏蜀吴三国在建立政权之前,都重视了政权合法性的宣传作用。曹魏的宣传重点在于禅代的合法性即汉祚已尽、天命所在和曹操父子的功绩上,蜀汉的宣传重点在于其汉家天子血缘的合法性和否定曹魏政权合法性上,而孙吴的宣传却在于否定曹魏政权合法性、汉祚已尽和孙权称帝的合法性上。魏蜀吴三国的宣传队伍、宣传手段、宣传内容、宣传对象和宣传时效等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魏蜀吴;政权合法性;宣传

三国魏、蜀、吴皇朝建立期间,都采取了“两手硬,两手都要抓”的战略,他们一边抢占地盘,加强经济建设,强化军事力量;一边又从舆论入手,打起宣传战,竭力宣扬其立国的合法性,以期获得社会舆论的支持。

一、曹魏建立前的合法性宣传

汉朝十三部州,曹操所占过半,是为中国人口最多地区,也为人才最为集中之地。曹操领导下侍从文士集团,隶属于他的丞相府。这些文人,一方面为曹操的政治行动提供策划;另一方面协助曹操处理军国大事;再一方面,则是担负宣传职能。曹操身为汉相,挟天子而令诸侯,他的政治宣传,可以通过汉朝国家的各级机构下达到他所统治的各个州郡。曹操很重视宣传人才的使用。陈琳是曹操从袁绍处得到的少有的文人,以写檄文见长,曹操欣赏他的文才,不治其为袁绍写檄文污蔑曹操先祖之罪而重用之。曹操不仅掌握了汉朝宣传的大权,而且运用政府的机构为其宣传服务,这是蜀汉与孙吴不能做到的。曹操文武双全,常亲自撰文,参与宣传活动。

曹魏建立前的合法性宣传,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曹操执政的时期,一为曹丕称帝前段。

曹操控制汉朝中央政府长达25年。曹操在这一期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以汉朝中央政府公文下发的,从而在宣传上占尽了主动。其宣传的内容主要有:其一,寻求人才的宣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取得了宣传的主动权。曹操数次下令求取天下人才,强调在乱世之时,要“明扬仄陋,唯才是举”[1]32。 当然,这种人才寻求,并非为汉政府使用,而是为自己使用。其二,对自己志向的宣传。在曹操的集团中,存在着对他是否忠于汉室的怀疑。因此曹操为了打消社会上对他的看法,亲自写了《己亥令》,以国家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地,表明自己有功于汉、忠心于汉的心迹。这是一种少有的自我宣传的手段,说明曹操本人对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在此令中,曹操着重申述了他自己对国家的贡献与人生理想。声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1]33

曹丕称帝代汉之前,其政权合法性的宣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曹氏代汉缘于“天意”,是一种上合于天,下合于民的行动。代汉是曹魏宣传的核心内容。代汉要从理论上证明其合法性,因此,“五德学说”与“谶纬符瑞”一时成为宣传的重点。这些宣传,都是由下面官员以上书言事的形式操作的。如:故白马令李云上事曰:“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于许。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今魏基昌于许,汉征绝于许,乃今效见,如李云之言,许昌相应也。”[1]64关于这类符兆的宣传有很多。其二,曹氏代汉缘于“民意”宣传。这主要由群臣上书劝进。其三,曹氏对汉朝所立功业的宣传。主要宣传曹氏是天下民众的“救世主”,对平定天下立下了盖世之功。其四,汉帝禅让书的宣传与代汉的告天文及称帝仪式时的宣传。宣传汉献帝的让位书,表明他退位是出于自愿态度。汉帝的禅让书,是拥曹者所为,其内容无非说明禅让的合理性。在举行禅位仪式时,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宣传。其禅让册典内容有三:一是宣传天命将给于有德之人:“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干常,惟归有德。”二是宣传曹操对汉朝的贡献:“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三是宣传禅代是历数所在:“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1]62

曹丕为称帝,造坛于繁阳,禅代仪式规模很大。魏国的重要官员、汉帝与汉的官员、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使节都参加了,朝者达数万人之多。说明这次禅代,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旨在宣传其政权建立的合法性。

二、蜀汉建立前的合法性宣传

刘备集团的实力远比曹操微弱。刘备在荆州之时,文人队伍极小,还谈不上有正规的宣传战略。刘备三顾草庐,向诸葛亮咨询兴汉大计,是“屏人”[1]912之后,才敢敞开心扉的,说明当时刘备还没有什么称帝的宣传战略。但刘备亲和的政治人格受到了一些人的重视,起到了间接宣传的作用。入益州之后,人才较多,形成了一批文人集团,从而为其建立皇朝作了宣传的准备。如,秦宓学识渊博,在与东吴交往中,多有宣传之任。

刘备建立皇朝的合法性宣传活动,主要有:其一,在汉中称汉王进行宣传,并“上报”汉朝皇帝。其实,这种“上报”,只是形式,根本不可能上传到洛阳。其二,在曹丕称帝之后,制定迅速准备称帝的宣传战略。这在刘备称帝的《告天文》中可以看出。在《告天文》中,刘备的宣传重点强调了四点:首先,宣称汉朝是正统之皇朝。因此他所建立的皇朝,国号依然为汉,表明他是汉朝的合法延续者,“汉有天下,历数无疆。”其次,强调过去篡盗者,已遭诛灭,汉朝社稷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再次,宣布曹操、曹丕父子代汉建魏是非法的篡权行为。“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最后,宣称兴复汉室、统一中国是天下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兴复汉室的领导者就是刘备。“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修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虽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 率土式望,在备一人。 ”[1]889

刘备于成都武担山即皇帝位。因为武担山“在成都西北,盖以乾位在西北,故就之以即阼”[1]889。刘备称帝之规模,从参加人数而言,远不及曹丕称帝。

三、孙吴建立前的合法性宣传

孙权没有曹操的“天时”与刘备的“人和”之便,因此,其在宣传上和其政治行为一样,一开始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称帝的合法性宣传。这一时期的宣传方式,主要以政府的文书为宣传媒介。政府的文书通过驿传机构,可以很快传达到社会的基层之中。

孙权立国前的政治宣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孙权称吴王时期。在这一时期,孙权接受曹丕封称吴王之封,表明孙权名义上归顺了曹魏。孙权以吴王的身份面对魏蜀二国,因此其宣传策略显得有点被动。孙权在这个时期不敢进行反对曹魏合法性的宣传,而是采取了务实的政策,极力避免与曹魏对抗,而先解决与蜀汉的军事矛盾。但孙权在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延用了曹丕代汉的五德相生的传统,建年号为“黄武”,以示承接汉的火德。可见,从本质上,讲孙权已表明其政权的合法继承性。第二阶段是孙权称帝之前。在这一时期,刘备与曹丕已死去,孙权于魏太和三年春(公元229年)称帝,改元“黄龙”,这时才扭转以前不利的宣传形势,开始对其政权建立的合法性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声称天命不可违,孙氏称帝是上天的旨意,是自秦始皇时期“东南有天子气”的必然结果。这样就从神秘理论上证明了他称帝的合法性。其告天文的内容有三:一是汉祚已尽。“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二是曹氏代汉非法。“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三是孙权称帝合乎天运。“权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于汉,汉氏已绝祀于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征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 ”[1]1134-1135

孙权于建邺南郊即皇帝位。其即位之仪式,史无明文,估计规模也远非曹丕即位隆重。由此可见,孙权称帝,表明是承接汉朝的政权,但该文中没有提及蜀汉政权只言片语,仅对魏进行了攻击性宣传。因为蜀汉是吴的盟国,对于蜀汉政权,孙权只好不去触及。当孙权要称帝时,曾提前通知了蜀汉。蜀汉群臣曾为此开会进行讨论。有人反对孙权称帝的行为,并要求与之绝交。但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务实派占了上风,派出使节,对孙权的称帝表示祝贺。这也是孙称帝时舆论宣传的一大特点。

四、魏蜀吴建立前舆论宣传的比较

其一,从宣传队伍与宣传手段来看,曹魏人才济济。曹操本人身为汉相,加以曹操父子身兼文武,因此曹魏的宣传机构在三大集团中最为庞大。而且,因为曹操拥有汉相身份,也就可以借助皇帝的权力,以国家法令的形式进行宣传。皇朝建立的合法性舆论宣传声势,最为浩大。相反,蜀汉及孙吴的宣传人员少、势力小,远远不如曹魏的宣传队伍。从宣传的手段来看,三方的宣传手段大致相似,都以行政命令和上书为主要宣传途径。

其二,从宣传内容来看,曹操宣传的内容比较复杂。原因在于曹操身为汉相,他既希望成为汉朝的忠臣,而又有代汉的企图。但是由于顾忌名声,他在宣传过程中,既要保持汉相的身份,做出忠于汉室的模样,同时又不甘心于只做汉臣。因此他也就保持了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大力宣传自己对于维护汉朝统治的成就;另一方面又对称帝抱有一丝梦想。因此,曹操对于改朝换代的宣传,他从内心中是支持的。魏蜀吴立国,都十分重视天意与民意的合一,只有如此,这种皇权才具有“合法”的依据。好在战国以降,五德终始学说已经具备,“亡国理论”也已经成熟。所谓“五百年心有王者兴”,就说明皇朝有亡,同时也就有兴。曹魏的告天文,强调了曹家禅代的合法与合理性。蜀汉的建立,重在从血缘上证明刘备所建立皇朝的合法性。而孙吴的告天文,也只好仿效曹魏,但因称帝甚晚,要从理论上说明其合法地位,必须攻击曹魏称帝的非法地位来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但却置蜀汉于不顾。这也是与蜀联合的一种反映,表明了孙吴称帝宣传对天无二主的模糊态度。

魏的建立在禅代上,虽然在当时满足了改朝换代的需要,但是,也为后来的禅代奠定了理论实践之基。魏的宣传,一方面强调数代人对汉的贡献,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天命不可违的可信性。蜀汉的宣传,在舆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汉末桓、灵二帝行为,不能有所批判,而兴复汉室,却不对吴国进行讨伐。在吴称帝这一点上却无法言正辞严,只好祝贺之。吴国的宣传,处于守势,因一度称臣于曹魏,而对蜀也不否定。从其对敌国进行的攻击性宣传上看,魏两面树敌,而蜀汉矛头主要针对曹魏,吴的宣传却较温和,虽然反对魏,却并不积极。

三国建立皇权时的宣传,都表现出强烈的天下一统的观念。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因此,各国都把自己称帝行为当作合法,而把他国的称帝行动视为非法。只是因蜀、吴二国实力较小,只好联合起来以对付强大的曹魏。因此孙权称帝,也就不提蜀汉的皇权问题,而蜀汉政权,对吴的称帝也只好表示祝贺。这并不能说明当时天下一统观念发生了变化,而只是蜀汉二国为了暂时的利益,以对付共同的敌人的手段。

其三,从宣传对象与宣传时效来看,魏统治了中原及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蜀仅占领益州和汉中,吴仅占有扬州、交广和荆州的一部分。从人口上讲,魏的人口有七八百万,吴的人口有二百万左右,蜀的人口仅百万左右。因此,魏的宣传对象人数,远比蜀吴大。不过,曹、刘、孙宣传对象的核心,是社会上层。

从宣传的时间上看,曹魏建立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在曹操时代,改朝换代的宣传工作已处于稳步进行的状态,曹操也亲自参与宣传撰文的写作。曹丕代汉时,宣传的力度达到高峰。相反,蜀汉建立前的宣传,因为有汉朝的存在,也就难于进行“合法”性问题的宣传,而只是到了刘备称汉中王时,方才进行政权合法性的宣传,因此其宣传的时间远无曹魏长;孙吴的宣传,亦是如此。孙权长期不敢称帝,而只称吴王,臣属于汉朝和曹魏。在曹丕死后,方才称帝,因此其宣传政权合法性的时间也不长。

从宣传效果上来说,对方的宣传影响,多不能达敌国的境内,而只能在本土内进行宣传,其影响效果也主要体现在本土之内。

总之,魏蜀吴三国建立前后关于皇权合法性的舆论宣传,无不在“天意”与“人意”两方面大做文章,无不为自家皇权建立的合法性摇旗呐喊,但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各国的宣传,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为立国奠定了舆论基础。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K234.2

A

1673-1999(2011)14-0143-03

付开镜(1966-),男,湖北枣阳人,博士,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政法学院副教授,新闻主任编辑,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1-04-25

猜你喜欢

称帝曹魏蜀汉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从拿破仑称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异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21世纪蜀汉灭亡原因研究述评
略论金哀宗完颜守绪
阿保机到底何时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