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调研*

2011-08-15寇传喜闫向前孙化军张飞剑闫延梅郝瑞莲

大豆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豫东大豆加工

张 琪,寇传喜,闫向前,孙化军,张飞剑,闫延梅,郝瑞莲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商丘综合试验站/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河南 商丘 76000)

1 豫东地区大豆生产现状

1.1 基本情况

豫东地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黄淮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3°43′~34°52′,东 经114°49′~116°39′之间。土壤以潮土为主,少部分为砂礓黑土,有机质含量多在1%~2%之间;被称为“豫东粮仓”。年平均日照时数2204.4~2427.6小时,年日照率为50%~55%;年平均降水量686.5~872.9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53%~58%;年平均气温在13.9~14.3℃之间,≥10℃积温4187~5155℃;无霜期平均为207~214天[1]。

1.2 大豆生产情况

豫东大豆多为清种,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制种植体系是大豆生产的特色[2]。在麦收后6月上中旬播种夏大豆,9月底至10月初成熟,生育日数100天左右。种植面积100多万亩,约占秋作物面积的1/8,2008年大豆平均单产161.5公斤(商品粮6元/公斤,下同),2009年162.6公斤(3.4元/公斤),2010年156.5公斤(4.4元/公斤)。年间价格和户a间产量差别较大,单产在100~200公斤之间。大豆花荚期正值雨季,温度较高,适宜夏大豆生长发育。

1.3 大豆品种布局

调查区内均为非转基因大豆,调查对象中良种应用户数占73%,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中黄13(占31%)、商豆1099(占20%)、紫花糙、郑120、徐豆14、商豆6号;另外有豫豆22号、徐豆9号、鲁豆4号;低产、籽粒大、特早熟的地方老品种八月炸仍有种植;区域内大豆品质类型以蛋白质含量为主。近几年推广应用的新品种多数有倒伏现象,与种植密度过大等良种良法不配套有关。种子来源除新推品种外,以自留和相互串换为主。

1.4 大豆耕作情况

以免耕播种为主。大部分在麦收后为抢墒情,实行贴茬早播,简化栽培;在干旱年份等墒播种,很少造墒,豫东地区麦收季节降雨较少,播期延误,也是大豆产量不稳的原因。机械播种面积占98%,而播种机是小麦播种专用,加之免耕,使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

田间劳作和动力方面,在集中种植区大豆使用机械播种,收获使用联合收割机,基本解放了劳动力;人工用于田间间苗、喷洒药剂和追肥,每亩2~3个工时。种植面积农场每户10~30亩,集中种植区每户5~10亩,其他为零星种植。

一些地方仍存在烧麦茬现象,原因是麦茬和麦秸无法处理,影响播种和出苗;县乡政府派专人监管,禁止焚烧,村民则等到傍晚烧茬。农民说麦秸烧过地块,蛴螬、蜗牛和一些病害明显减轻,可见对麦茬和秸秆的处理是迫在眉睫。

1.5 大豆栽培方式及施肥情况

大豆种植均为平作,每亩播量4~7公斤,粘土和砂礓黑土一般播种6.5公斤,行距在20~45厘米之间,每亩密度在1~2.2万不等。

豫东大豆种植一般不施底肥(包括化肥、农家肥),因免耕或认为前茬小麦施肥已经够量,多数农户担心倒伏也很少追施化肥,少数有追施磷酸二铵、氮磷钾复合肥等。中等地力水平占66.9%,高水肥地力占33.1%。一半农户施用微肥,方法是随着喷施杀虫剂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1.6 大豆除草剂的使用

被调查的村、户都能认识到苗期草害较重,防除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减产,喷洒除草剂的农户占90%。豆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灰灰菜、铁苋菜等。本地经销的除草剂商品名称较多,基本属于内吸或触杀型,代表品种有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等。除草剂喷洒时期在大豆2片复叶时,每亩用量40~50毫升,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药剂、施药方法、气候都有关系。

1.7 大豆病虫害防治情况

豫东地区豆田地下害虫以蛴螬为主,秸秆还田发生重些;食叶类害虫有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盲椿象、叶蝉、蚜虫、豆荚螟、豆天蛾等,其中以斜纹夜蛾和卷叶螟危害最重。一般防治1~2次,常用药剂有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甲维盐、吡虫啉等;主要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也有农用三轮车载喷雾器。

大豆常发生根腐病、霜霉病、褐斑病、炭疽病、胞囊线虫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紫斑病等病害;以根腐病和霜霉病危害较重,用药剂防治大豆病害的农户不多,村民对病害导致的减产认识不足。

1.8 农机具情况

豫东地区大豆生产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有小麦播种耧、小四轮、三轮车、国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灌溉用潜水泵、自制喷药机、背负式喷雾器等。被调查的农户全部使用机械播种,一般用小麦播种耧,行株距不易控制;机械收割的户数为56%,多在集中种植区,也有因密度过大、管理不当、天气影响造成倒伏无法机收;分散种植区仍然以人工收获、机械碾压脱粒为主。

1.9 大豆销售与产品加工

在大豆收获时节,商贩在村头、路边或定点收购,销往东南沿海地区,农户只留少量存储。关于产品加工,针对种植面积较大的永城市和豆制品销量较大的梁园区展开调查。目前豫东地区大豆产品加工均是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缺乏以本地大豆为原料的高附加值产品加工企业。

1.9.1 畜禽饲料加工 永城市现有饲料加工企业20余家,多集中在城关镇。以“利平饲料公司”为代表的年加工饲料5万余吨的企业有2家;以“金都饲料公司”为代表的年加工1万吨的有19家。据厂商说饲料成品中含豆粕比例约28%,豆粕来源于沿海油脂加工企业。

1.9.2 腐竹加工 永城市工业园区集中了大大小小的腐竹加工企业10多家,统一利用热电厂余热,年加工腐竹约1万吨,大豆来自我国东北产区,利用含脂肪高的大豆加工腐竹,其产品外观橙黄光亮、商品性好。

1.9.3 豆腐加工 梁园区豆腐张村是豆制品加工专业村,因豆腐加工而得名,每年转化大豆150万公斤,原料来源以本地为主;小粒形大豆受豆芽商贩的偏爱,其价格较其他类型每公斤高出4分钱。

2 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

2.1 耕作方面

永城市和夏邑县的南部及其他国营农场是大豆集中种植区,占商丘市大豆种植面积的80%,人均耕地较多,常年小麦—大豆种植已成特色,轮作倒茬困难,造成病虫草害明显加重,从品种和耕作的角度解决重迎茬出现的问题是关键。

豫东地区小麦收获后,土壤失墒较快,天气常出现短期旱情,因农工、机械动力和农时紧张,多采取抢时抢墒免耕播种,机械灭茬或耕翻后播种的面积较小。因机械有限和不配套,若待耕作后播种会失去最佳时机,在抢墒播种的年份更不合时宜。所以,时常存在播种质量差,疙瘩苗多,缺苗断垄严重,一些地方靠加大播量弥补缺苗,无法施用底肥,增产无后劲。

农民需要政府系列的优惠政策,除购买大中型灭茬、复式耕作机械给予补贴外,再按耕作面积给予补贴,此举是激励发展、改变现状的途径。

2.2 品种利用方面

良种换代周期长,覆盖面小,发展不均衡。豫东地区有的村镇和农场已进入大豆品种第五次更新,可有的还在种植第二、三代的传统老品种;农民对新品种个性特点知之甚少,明显表现在播种质量差,行距窄,株距小,密度不合理,追肥时机拿不准,化学调控不到位,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对良种良法的认识偏差,认为“加强”管理就是增加投入,简作也减产不多,多收的粮食与打工挣钱“差远了”。

作为常规种子的大豆,农民可自留自用,缺乏购种换代的积极性,种子销售市场好时,还常以商品粮代替种子,相应地拉长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周期。

2.3 田间管理方面

病虫害防控不及时,往往在危害成灾时才施药。

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多为良种良法不配套;农民虽然对新品种感兴趣,但是一旦出现缺陷,就还认为老品种种着顺手,仅把早熟和大粒作为评价品种的标准,对新品种配套技术应用认识更不到位;科研单位想建立高产示范田,就必须种子、机械使用等全免费。新品种高产示范及辐射区内因得到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产量表现较高,可作为引领生产的典范,充分体现出先进技术的应用效果。

2.4 加工方面

豫东属于分户小规模种植,生产条件差,相应加工也是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精深加工或终端产品发展滞后,是豫东大豆产业的深层问题。

2.5 其他方面

豫东大豆生产缺乏政府支持。且不说在制定粮油生产优惠政策时忽视大豆,更严重的是为了多享受大宗作物的粮食补贴,在年度作物种植面积核定时,把大豆的种植面积“嫁接”到了其他作物上,豫东大豆种植面积本来就需要努力扩大,而在历史的账单上却人为的少了几十万亩。

科技投入低,基础条件差,专业人员实地指导困难重重,信息不畅,致使技术推广缓慢。除改变基本条件外,要加快完善基层信息传输体系,把信息传输技术纳入培训内容。

3 解决对策

3.1 品种方面

优异品种是产业的保证,种子市场的晴与阴,是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标识。选育耐水肥、耐密植、10月5日前收获、适合机械收获的大豆新品种,促进种子市场活跃发展,振兴种子市场,有望适度增加种植面积。

3.2 机械方面

机械化和良种共同组成农业产业化的基础。目前豫东地区大豆播种多用小麦播种耧,麦茬和麦秸拥堵导致行距和播量不好控制,缺苗断垄严重,疙瘩苗多,不间苗则成堆出现细秆空棵,这也是一些地方暗自焚烧麦茬的原因。永城市和夏邑县大豆行距20厘米的地块较多,每亩密度1.8万株左右,有的2.2万株,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睢县原种场为避免麦秸拥堵,采用小麦播种机二耧腿(二行,行距约90厘米)套播大豆,首播二行距90厘米,返回时套行播种,最终实现大豆平均行距45厘米,最大缺陷是行距不均,密度不匀;大豆生产急需配套的农业机械。

3.2.1 免耕播种1 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随后用秸秆打捆机将麦秸打捆运出田外(用于加工或堆沤),配套大豆播种机(条播或穴播)。根据豫东生态条件和大豆生长发育规律,大豆播种机应完成以下播种需要:行距35~45厘米,每亩播量3~7公斤,条播或穴距6~15厘米,播深3~5厘米。

3.2.2 免耕播种2 小麦收获使用的联合收割机应具有低割性能和秸秆粉碎功能,配套大豆播种机。

3.2.3 免耕播种3 小麦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后,配套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机械研究室研发的覆秸播种机[3],集播种、施肥、镇压、覆秸一次完成。

3.2.4 复式耕种 小麦用联合收割机低茬收获,随后把麦秸打捆运出田外,配套复式播种机播种;集灭茬、施肥、旋耕、播种、镇压一体化,如河南“豪丰”机械。

3.3 多举措配套

3.3.1 科技与企业联姻可发挥巨大力量 科研单位、农业推广和种子经营企业是良种选育、引进、推广的主体,农民自发种子串换也是品种扩散的重要渠道。科研、推广与科技企业、农业合作组织联合示范展示可使良种和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力量。2010年永城市新桥乡荣庄村在河南省农科院大豆专家的指导下,利用中黄13、郑9525、郑95大豆优良品种创建了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采取了复式耕种、适时早播、平衡施肥、化学调控、综合防治为主的新技术,万亩田单产215.10公斤,增幅53.73%;千亩田单产222.61公斤,增幅61.96%;百亩田单产240.37公斤,增幅71.79%;其中5亩攻关田单产295.85公斤[4]。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与种子企业亳州市丰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谯城区建立了5000亩商豆6号高产示范区,单产209.7公斤,增产22.5公斤,展示与种子兼得,实效性强,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科研单位—经营公司—良繁基地联合是切实可行的原、良种繁育模式,既能保证纯度,保证经营实体对繁材的要求,又保护了良繁基地的利益。

3.3.3 用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平台 以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区,组织体系各功能研究室,针对当前生产难题展开育种、生理、植保、机械等新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以综合试验站和示范县为基地,快速示范应用,以此带动整体提高,发挥体系最大功能,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3.3.4 用好新品种权 新品种权持有者应重视品种生产、包装、经营权的转让,运用经销商的经营、推广资源和销售理念,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有可能以实有的繁殖倍数扩大推广种植面积,经销商为实现利润最大,竭尽全力地做好展示、培训和技术宣传,让农民获得较高产量。

3.3.5 政府引导 通过政府引导,把基本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大豆主产区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一是把大豆良种纳入财政补贴,激励种植;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把因人员外出打工而疏于管理的土地,流转到农村合作组织或种粮大户,实现规模化生产。

4 结束语

业内都说大豆的比较效益低,这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如乐观地说这种差距应该由赋予历史责任的人们来弥补。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我们时常听到这种声音:“如果大豆单产再提高100多斤,就不种其他作物了”,这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对我们的要求。单产再提高100多斤,这应该成为“大豆人”5~10年的目标。我们愿为此不懈努力!

[1]商丘年鉴(2008年).

[2]李卫东,张孟臣.黄淮海夏大豆及品质参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海涛.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会议报告,山西太原,2010-12-17。

[4]商丘日报,2010,9,26.

猜你喜欢

豫东大豆加工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豫东水利工程管理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