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二语/外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2011-08-15鲁修红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语码二语母语

鲁修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国外二语/外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鲁修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教师课堂语码转换指教师在二语/外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之间的转换。语码转换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课堂用语。

语码转换;二语/外语课堂;态度;功能

作为一种语言接触现象,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语码转换指说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现象[1]。社会语言学主要分析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社会动机与意义。而课堂语码转换研究(即母语与二语/外语之间的转换)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本土的双语教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双语课堂的研究扩展到加拿大、南美、欧洲、非洲以及南亚等双语或多语环境的国家或地区。近年的研究开始关注单语环境下外语课堂上目标语的使用情况。

一 对课堂语码转换的态度

在二语/外语教学中,对是否应该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一直存在争议。许多支持交际法教学的教师反对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与之相反的是,有些教师认为以语码转换的形式使用母语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许多研究者对外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的利与弊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对母语使用提出以下三种教学原则:

(一) 单一目的语使用原则

持本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不利于学生目的语的学习。课堂正如目的语所在的国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单一的目的语学习环境。所有的课堂语言都应采用目的语来进行,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给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输入。Ellis认为二语/外语教师过度使用学习者的母语会剥夺学生接受目的语的输入机会;Wong Fillmore指出对学生的母语输入会导致学生忽略目的语,不利于目的语的输入[2]。持这种观点的人们认为,在外语课堂上应杜绝使用母语,语码转换妨碍学习过程。

(二) 最大限度使用目的语原则

单一目的语使用原则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在课堂上实际操作却有困难。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绝大部分外语课堂的目的语学习,原因在于许多外语课通常并不是由目的语为母语的教师来讲授的,这些教师的目的语水平等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语言选择。因此,基于课堂的语码转换研究开始转向关注外语学习语境下母语使用的情况和使用原则等[3],使用单一目的语的观点开始站不住脚,现在大部分研究者对母语使用持有更宽容的态度。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完全回避母语不符合交际原则,也是不切实际的。二语/外语教师应最大限度使用目的语,同时,学习者的母语在课堂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Atkinson(1987)是首位提出在交际课堂上使用母语的研究者,并总结出母语在外语课堂上的九大优势[4]。Schweers(1999)调查了他在波多黎各的外语课堂母语使用情况。他注意到,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堂上讲母语是有用的。这些学生认为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母语:解释难懂的概念;当他们感到迷茫时;能让学生感到更舒服和更自信;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给新词汇下定义。尽管所有的教师都反馈说他们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母语,但同时也认为应在其它情况下严格控制使用母语[5]。Cook(2001)认为语码转换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有效策略。单一目的语原则并不能最大化地有利于语言学习,教师应最大化地使用目的语,但并不需要刻意回避母语[6]。Levine(2001)基于美国外语课堂的网上问卷调查表明,目的语和母语都重要[7]。

总之,在课堂上禁止使用母语不仅不现实,而且有可能剥夺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学习工具。持这类观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目的语应该作为课堂讲授的主要语言媒介,但是最大限度使用目的语并不意味着杜绝母语的使用,母语在外语课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 适量使用母语的原则

持本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课堂上使用母语在教学的某些方面是有利的。他们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母语,也有了一些相应的研究结论。他们认为,语码转换适用于初学者及低水平者,如果学生对目的语了解很少或一无所知,那么,教师就可以用母语来介绍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主要差别和目的语的主要语法特点。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消除疑虑[8]。Wescher(1997)建议用母语来进行准备活动。抽象概念的词语很难用外语解释,不妨直接用母语来翻译。当然,到了外语高级阶段,进行口语活动时就不应该再使用母语了。在做创造性练习和游戏时,使用母语也很不合适。同样,在听力活动中,除了可用母语来教授复杂的概念或不熟悉的文化内容的关键点外,其它情况下就不要使用母语。进行发音训练时,母语仅可以用于解释抽象概念[8]。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讲授时间很有限的情况下,过分依赖母语有时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可以使用母语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但在其它情况下过度使用母语会使外语课堂的目的变得不明确,破坏课堂活动的整体性。

二 教师语码转换的功能

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懂授课内容,然而,语码转换的功能不局限于此。研究表明,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主要具备三种功能:解释、翻译和情感功能。教师从目的语转换到学习者的母语主要是为了:(1)解释目的语新词、语法知识、课堂学习任务要求、目的语与母语之间文化差异等;(2)翻译抽象概念和其它重、难点;(3)建立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便于课堂教学。

教师有时会因为所讲的话题不同而进行语码转换,在讲解语法时尤为明显。教师用母语讲解语法点能激起学生学习母语的经验,来促进对外语的了解[8]。Auerbach(1993)肯定了母语在课堂管理、语言分析和语法讲解方面的积极作用[9]。Polio&Duff(1994)也提到,教师可用母语来表达常用课堂词汇;讲解语法;进行课堂管理;翻译目的语中的难词以及弥补学生理解上的明显不足等[10]。Mattson&Burenhult (1999)认为语码转换包括话题转换、情感功能和重复功能。他们认为,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有限的外语水平也是说话者在外语与母语之间进行转换的原因之一[11]。Cook (2001)指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母语可用于转达和检查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解释语法;用于组织课堂,维持课堂纪律;用于测试[6]。Brice&Roseberry(2001)的研究表明,教师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重复内容、检查词汇理解、维持灵活的学习环境、赏析母语、回答问题、节省时间、拓展词汇等[12]。语码转换作为一种重复手段,可用来澄清某一词语的意思,强调外语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13]。在外语教学中,使用学习者的母语还能建立一种友好的师生关系。用母语来表扬学生外语学习上的进步会让表扬更“真实”。还有,当学生咳嗽时,教师也可以转换到母语,对该学生表示关切。说话者在交谈过程中,进行语码转换,使用对方的母语,有时可用来表明谈话双方的友谊和亲疏程度。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二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身上。教师转换到母语,即“我码”,是为了建立人际间的友好关系[14]。此外,对欧洲语言环境的研究也有类似观点,母语主要用于语法讲解、词汇翻译和移情作用[3]。

总之,教师语码转换会因为教师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不同,而这种行为无疑对二语/外语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在外语课堂上禁止语码转换不切实际,但只用学习者的母语来进行教学也是不可行的。语码转换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课堂用语。在考虑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及目的。语码转换主要用于讲解目的语语法、抽象概念、不同的文化现象以及创建友好的课堂气氛等等。

国外课堂语码转换研究有些针对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如Duff&Polio(1990),Polio&Duff(1994)等,有些针对双语环境的课堂,如Guthrie(1983)。但很少有针对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而且,中国的英语教学主要由中国人来承担,这一庞大群体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其外语水平的不足也会影响其课堂用语。因此,国外的这些研究结论并不完全适应于国内课堂情况。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国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进行了一些研究,如陈立平(2004)等[15]。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对中国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作用以及成效进行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中国的英语教师分为两大类: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那么,面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目的,这两类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也是将来研究的课题之一。

[1]Myers-Scotton C.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 swit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Turnbull M.There is a role for the L1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but…[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4).

[3]Rolin-Ianziti J.Justifying selected uses of the learners’first languag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with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EB/OL].http://ang.ltsm.ac.uk/resourses/resourcesitem.aspx?resourceid=1428,2002-06-26/2008-11-02.

[4]Atkinson D.The mother tongue in the 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J].ELT Journal,1987,(4).

[5]Schweers C.Using L1 in the L2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9,(2).

[6]Cook V.Using the first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3).

[7]Levine J.Student and instructor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target language use,first language use,and anxiety:report of a questionnaire stud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3,(3).

[8]Cole S.The use of L1 in communicative English classrooms[J].The Language Teacher,1998,(22).

[9]Auerbach E R.Reexamining English only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3,(1).

[10]Polio C,Duff P.Teachers’language use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target language altern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3).

[11]Flyman-Mattsson A,Burenhult N.Code-swit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of French[J].Working Papers,1999,(47).

[12]Brice A,Roseberry C.Choice of languages in instruction:One language or two![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01,(4).

[13]Sert O.The functions of code-switching in EFL classroom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2005,(8).

[14]Guthrie L F.Contrasts in teachers’language use in a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classroom[A].On TESOL 1983:the question of control[C].Washington D C:TESOL,1984.

[15]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校:陈婷)

G422

A

1008-4681(2011)01-0141-02

2010-07-0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07d237。

鲁修红(1969-),女,湖北洪湖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码二语母语
母语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