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豆产业、科技、种业和转基因育种的思考(Ⅰ)*

2011-08-15盖钧镒

大豆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种业转基因大豆

盖钧镒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就粮食安全来说,仅有粮食的数量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粮食的质量。为满足人民的营养需求,除了要保证以提供能源为主的淀粉营养外,还需要保证蛋白质营养。不能仅仅把粮食的概念局限在禾谷类以淀粉为主的营养来源,食用的蛋白质和油脂应纳入国家食物安全的总体计划。

人类对粮食的要求较高,而饲料却有多种来源,二者不宜混同,应区分对待、分开计划。按照人均每日一斤优质食物供给计算,全国约需要各类食物原料2.5~3.0亿吨,其中各类食物的作物来源应以稻、麦、大豆、优质杂粮、薯类、油菜为主。而目前作为蛋白质来源的作物——大豆,在粮食作物中的比重与淀粉类作物的比例很不协调,应注重发展。

人类的蛋白质营养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两方面,中国人传统上是以大豆蛋白为重要来源,现在需要补充肉、蛋、奶等动物蛋白,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配比要适当。目前动物蛋白主要来源于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必须注重植物蛋白的供给和保障。要在满足人类粮食资源供给的基础上开辟饲料粮食来源,用于饲料生产的粮食供给只应占据粮食资源的一个部分。据估计,生产一斤鸡肉需要二斤粮食,一斤猪肉需要四斤粮食,一斤牛肉需要八斤粮食。近些年,由于饲粮的供给而影响了人类粮食的供给,片面强调饲粮供给而加重土地负担,破坏了以往良好的轮作复种模式,引起土壤退化。建议今后要全面考虑,可以进一步开发海洋和草原饲料。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对粮食作物单产不断提高,比较效益差距逐步增加,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耕种面积近来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面积在减少。围绕我国大豆产业、大豆科技、大豆种业以及大豆转基因等问题,将其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如何发展,而科技的核心是种业,大豆种业的攻坚关键在于转基因技术如何发展和利用,这都是大豆科研人员所必须考虑的。

1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大豆发源地,有5000多年的大豆生产历史,尽管近年来大豆需求量猛增,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豆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均面临来自国外的严重挑战:一是大豆生产受困;二是大豆消费市场受控;三是油脂加工业被控;四是大豆蛋白市场受困;五是大豆期货市场受困。

近20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各大产业发展并不均衡,大豆产业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始终受制于人,国际各大粮商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了中国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以2010年国内大豆产业情况来看,国产大豆约1500万吨,进口大豆达到5480万吨,仅从这一比例上看,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完全受制于西方大豆主产国,一旦中断了国外的供给,将势必对国内的大豆产业造成致命的打击,从而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进口猛增和加工业被寡头操控使我国大豆产业陷入“拉美化”困境,数千万农民生计和国家粮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受阻的关键问题最终在于效益偏低。在国际上与美洲大豆的比较效益偏低,在国内与玉米的比较效益偏低。比较效益的关键在于产量和商品性,目前特别是规模化生产与经营水平的障碍。产量和商品性的最终关键还在于技术水平,首先在于品种水平,其次是农艺水平、土壤肥力及生产条件。所以,实际上中国大豆产业从长远来看是育种和种业的竞争。国际上大豆的种业发展已很强势,而国内的大豆种业发展才刚刚开始。中国的大豆育种要从“为审定”改变为“为高产更高产”,所以技术的关键在种业。但从国家对大豆产业的政策看,现有多种议论,有的主张发展大豆产业达到基本的自给;有的不把大豆看为粮食而认为与粮食有矛盾;有的主张为了进出口平衡要放弃大豆产业而重点发展其他中国需要出口的产业,比如说纺织品、钢铁等。在这个情况下即便我们提出来要增产一千亿斤粮食,那也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粮食需要,而是为了满足饲料的需求,如玉米。再加上补贴的政策跟国际上比较有很大的差距。美国的农民生产大豆自己并不得利,他们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所以他们可以在粮食市场上控制价格,在粮食紧俏的时候提高价格,这种条件对我们中国大豆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的。因此说,未来我国大豆产业和科技的发展关键,一是提高品种产量,二是改善栽培条件,再一个就是改进国家政策。

2 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研究有待顶层设计

2.1 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

回顾我国大豆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发现需要有顶层的设计。我们只要算个简单的帐:如果说我国要实现大豆基本自给,按需求总量6000万吨计算,能够达到60%就算基本自给,那么我国的大豆产量应达到3600万吨,按照目前的产量水平,我们还需要增产2100万吨。这2100万吨的增产潜力在哪里?现在我国的大豆播种面积只有1.5亿亩的水平,如果按恢复到1.8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亩产180公斤产量可达到3240万吨,亩产200公斤则产量可达3600万吨。因此,重任在育种和生产技术上,要将现有的平均200公斤高产田的产量水平推广到全部大田。现有生产上实现的高产事实说明存在品种和技术的可能性。当然,从1500万吨发展到3600万吨是非常艰难的。关键在于育种和生产技术的创新,要在环境变化和国际竞争的动态过程中发展。

2.2 大豆科学技术研究的理念

发展大豆科技当前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多少农民可以使用的技术来提高产量,这就涉及到许多应用技术的研究。应用技术的科学基础是我们目前所从事的各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比如我们做抗虫、抗病研究就需要关于病虫方面的基础性科学知识;面对气候的变化,我们至少要了解气候的特征、特点,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等等。当然,更高层次的是对生命科学等基础性科学的了解。从产业出发,科学技术要落实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豆科学技术的研究要落实到人力和资源的配置上,实现现有大豆研究体系、主要方向与研究队伍的合理配置。二是要有各个分支领域间的相互衔接,我们如果只有转基因技术而育种技术不高,那么转基因技术就没有用处。一旦转基因技术运用到品种的选育上,那么才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要有人来经常管理,要有科学家小组来不断地监测,来负责科学地组织、平衡、协调发展,来组装不同的技术。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种业转基因大豆
探秘转基因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转基因,你吃了吗?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