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探讨

2011-08-15广西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禽养殖

梁 清 广西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7000

王缉春 广西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537000

梁家攀 广西玉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537000

养殖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养殖业的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殖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平稳,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正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与人争土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破坏环境、影响生态平衡,以至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只有发展生态养殖业,加强无污染处理和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净化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三者协调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科学发展现代养殖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养殖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而生态养殖业的建设和推广则是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养殖业,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循环为重要条件,以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为目标,积极转变饲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1 导论

1.1 生态养殖业的定义及其内涵

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生态养殖的基础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条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结果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养殖业的概念可描述为: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养殖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养殖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养殖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养殖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生态养殖的基本内涵,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养殖生产。它必须合乎最基本的生态学要求:第一,生产结构的确定,产品布局的安排等都必须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第三,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要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第四,在利用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培育和增殖自然资源,使整个生产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发展生态养殖业,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环保养殖,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养殖业;就是将养殖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循环型养殖业。生态养殖业是养殖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养殖业发展的最佳方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做世界养殖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1.2 生态养殖业的基本特征

(1)生态养殖业反映了“安全、优质、高效与无公害”的特征。首先筛选成熟的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养殖品种,投喂能满足健康生长需求饲料,动物源产品必须做到安全可靠、无公害,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其次是养殖方式应该高效、可持续发展;再次是资源利用应该良性循环。因此,在实施生态养殖过程中,安全高效是目的。安全高效既包括生产的安全,不因养殖过程而减产,又包括产品的安全,不因产品质量而减收;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保持其自身最合适的生态环境,做到既不能受到环境的污染,也不能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2)生态养殖业是以畜、禽、鱼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一个高效的、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

(3)生态养殖业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

(4)生态养殖业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的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5)在生态养殖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循环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

(6)生态养殖模式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要比工厂化养殖范围宽泛的多,它不仅需要应用养殖的科学,还需要应用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有用成果。

1.3 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大量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的排放,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克服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畜禽产品、水产品品质,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有效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生态养殖业有以下几项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养殖是环境友好型产业,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低成本地解决规模化养殖环境污染和耕地退化问题。采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和生物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将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或制作成饲料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

(2)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根据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多级利用、循环再生的原理,将人类不可直接利用的植物性产品转化成动物性产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养殖业,促进养殖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带动产业链相关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传导养殖产品加工业向低碳绿色方式转变,推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建设。

(3)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动物健康养殖的要求,采用生态化方式防治畜禽疫病,利用生物制品预防动物疾病,减少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为动物提供无污染无公害饲料,生产无污染物残留、无药物和激素残留、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态健康食品。

(4)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生态养殖业采用营养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技术,降低了生产系统的投入,生产出的绿色健康生态养殖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价值,其价格是普通畜产品的1-3倍,提高了养殖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既符合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有利于扩大就业门路。生态养殖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型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劳动者,发展生态养殖业,有利于扩大就业门路,为更多的劳动者发挥才智创造条件。

2 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1)养殖业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化经营。近十多年来,养殖业经营方式逐渐转为集约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了大量粪尿污水、有害气体等,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2)养殖场选址不当。目前国内大多数集约化养殖场建在人口比较密集、土地占有量相对较少、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造成农牧脱节,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

(3)环保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为了发展经济,重在强调养殖业的积极意义,对养殖业污染认识不足,致使养殖者从开始养殖就仅重视饲养规模和发展速度,在形成一定规模后,环境污染问题就凸显出来。

(4)养殖者投资不足,饲养设施简陋。有许多养殖者,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户,由于缺乏资金,出现许多简易型畜禽舍和露天饲养场,饲养设施简单,有的甚至缺乏必要的设施。如有些养殖户缺乏饲养棚,整天将鸭、鹅散养于水中,仅在池塘边上搭一个简易棚,撒入饲料任其采食,任鸭、鹅粪便随意排泄,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

(5)饲料浪费现象严重。许多养殖户饲养管理不规范,饲养设备也不充足,畜禽因争食而造成饲料浪费;有的采用自配粉料,由于粒度过细,畜禽挑食而造成饲料浪费;有的不为畜禽设置饲料槽,尤其是鸭、鹅养殖场,往往直接将饲料撒向地面饲喂畜禽,饲料被践踏而浪费。这些浪费的饲料与畜禽粪便一起被冲洗走或与粪便一起被堆积在露天发酵,不仅使饲养成本提高,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6)兽药、添加剂使用不当,违禁药物的使用屡禁不止。有些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较低,畜禽疾病不断,由于不能对畜禽疾病进行科学防制,仅靠长期大剂量添加兽药来应对疾病,造成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疾病控制难度提高,助长了药物的违规使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大量残留在畜产品中,威胁人类健康。有些有害物质通过排泄,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有的养殖者为了牟取高利润而使用违禁药物。药物的滥用,一方面造成畜禽体内药物残留量高;另一方面因不能被完全吸收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

2.2 养殖业污染环境的危害

(1)影响空气质量。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味,不但造成动物应激甚至患病,还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类健康。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理,严重地污染了周围人居环境。

(2)影响水体质量。大量的畜禽粪尿及高浓度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畜禽粪便污染物不仅污染了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容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

(3)传播人畜共患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畜禽粪尿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畜禽发病时会有大量的病原体通过排泄物排出,造成疫病的扩散和传播。很多养殖者为了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在饲料中盲目添加药物,引起病原变异,产生新的人畜共患病。

(4)影响畜禽自身生长及繁殖性能。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状况与畜禽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粪便发酵后产生的粪臭素、NH3、H2S、CH4、CO2等有害气体可使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如氨能影响猪的繁殖性能,严重时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3 生态养殖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

3.1 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发展生态养殖业的认识

生态养殖业既有传统养殖成分,也有现代养殖理念,是养殖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最终的方式要求。要加大生态养殖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意识。要通过自身发展及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引导,多形式、多途径、多层面宣传发展生态养殖业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现代生态养殖业、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养殖业的良好氛围。

3.2 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保障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养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要增加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科技推广等事业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养殖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增强生态养殖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3.3 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要以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为目标,根据各地养殖现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区域,建设好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基地和小区。要根据养殖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生态养殖发展规划。要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原则确定畜禽饲养量,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

3.4 政策扶持、技术研究,提高生态养殖业的生产水平

生态养殖模式既是传统养殖方式的延伸,又是现代养殖模式的顶端。利用现代技术和生物学特性,融入自然环境,达到生物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和谐统一,是传统自然养殖中的现代技术。政府扶持引导和技术研究,是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关键。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研究和扶持生态养殖作为支持重点,强化生态养殖业发展意识,引导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向生态养殖业投资,使生态养殖逐步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模式,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培育龙头基地,发展生态养殖业产业化经营

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力大、资金充足、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在发展生态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中作用尤为明显。应培育扶持一批能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政府资源要适当向生态龙头企业倾斜,打造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带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全面发展。

3.6 叫响品牌,培植竞争性生态养殖产业

要协助生态龙头加工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挖掘畜禽资源优势,叫响已有的优势畜产品品牌,培植具有竞争性的生态养殖产业。在资金投放、技术投放、人力投放上向生态养殖的有机畜产品倾斜,以品牌产业带动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3.7 推广生态养殖业先进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

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畜禽单产水平。二是不断推广和普及饲料配方技术,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三是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实施养殖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饲养,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四是建立程序化疫病防控规程与方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五是探讨不同的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做到饲料资源多层次利用、能量多层次转化,形成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提高养殖业的总体经济、生态效益。

3.8 推广养殖业洁净生产技术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对饲料配制、饲养管理和产品加工全程实行标准化。二是规范养殖场消毒和疫病防治程序,保持圈舍干燥清洁,为动物健康提供洁净环境,减少畜禽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大力推广粪便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体系,建造畜禽粪便和污水的处理设施,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四是按照“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的生态学原理,推行以种植、林果、水产业为依托、畜牧业生产为中心、沼气工程和生物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养殖业模式。

3.9 加快生态养殖业集约化发展

加强集约化生态养殖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利用研究,选育节粮、优质、高产、抗病的畜禽优良新品种,广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畜禽疫病程序化免疫等防治新技术、畜产品加工和保鲜新技术、畜禽粪便和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不断推进生态养殖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广泛利用计算机程序化管理,加快机械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殖业生产水平。

3.10 循环延伸,建设生态型家园

注重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之中,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养殖、生物能和农作物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生物能转换,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把农业、林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型农庄家园,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

总之,在实施生态养殖战略中,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和畜禽的生物学特性,坚持与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为指导,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养殖业,又要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养殖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使农、林、牧等各业之间相互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和完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养殖业产业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