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1-08-15陈雪英徐锦涛

茶叶 2011年2期
关键词:衢江区茶厂茶树

陈雪英 徐锦涛

(衢州市衢江区特产技术推广站)

衢江区地处浙江西部,年平均气温16.3-17.3℃,全年日照时数1781.7-2118.6小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5152-5508℃,无霜期251-261天,年平均降雨量1542-1763mm.全年气候`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的特点[1]。衢江区茶园80%以上分布在南北山区远离城镇,生态环境优越,无“三废”污染,很少施用化肥农药,是很好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此外,春季气温回升早,春茶比杭嘉湖宁绍地区早萌发5天左右,可以早上市,获得好效益。近几年茶叶产业发展形势较好,名优茶产业发展迅猛,区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茶场优化改造工作有续开展,无性系良种茶比例逐年提高,茶叶生产逐步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变。茶叶已经成为衢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支柱产业。

1 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是衢江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衢江区产茶历史悠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时期,种植面积、产量直线上升。1974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5万担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县,是浙江省出口绿茶“遂炒青”的生产基地。1983年,面积达52300亩,1988年产量达960吨,茶叶税收占当年全县税收十分之一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茶园面积都维持在10000亩左右。2005年开始,在衢江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抓以“茶树品种良种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为特色的五优化茶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着力调整茶产业结构,推动衢江区茶叶生产走出低谷、进入循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0年衢江区茶园总面积达335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8550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25.5%;采摘茶园面积19500亩。以生产绿茶为主,占总产量的99%;红茶等品种近年得到开发和生产、名优茶发展较快。2009年茶叶总产量533吨,总产值1439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130吨、占24.3%,产值728万元、占50.6%。五年来茶园总面积增长89.2%,总产量增长36.98%,总产值增长87.6%。

1.1 主栽品种

衢江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茶树品种以鸠坑和本地群体种为主,面积达2万多亩。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了无性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1990~2009年重点引进龙井43、浙农113、浙农117、迎霜、乌牛早、安吉白茶等茶树优良品种,到2009年底全区已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50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25.5%。其中文昌阁茶场、大山茶叶有限公司茶场、全旺大平埂农场茶场等,无性系良种的比例均在30%以上。

1.2 区域布局

1、北部千里岗山区优质茶产区。本产区重点发展高山名优有机茶,主要生产偏形茶。产区包括灰坪、上方、太真、双桥、峡川、杜泽等乡镇。本区域山高雾重,植被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生产名优有机茶优势明显。

2、南部乌溪江库区优质茶产区。本产区重点发展库区名优有机茶,主要生产扁形茶和针形茶。产区包括湖南、岭洋、举村、黄坛口等乡镇。本区域山清水秀,光热充足,生态良好,生产名优有机茶优势明显。

3、中东部丘陵地区特种茶产区。本产区主要生产卷曲形茶,重点发展特种茶。产区包括全旺、横路、大洲等乡镇。本区以丘陵缓坡为主,土层深厚,光热充足,农作物立地条件好。

1.3 品牌建设

衢江区加工的茶叶,现有以“针形茶”、“毛峰茶”、“扁形茶”为主,今后乌溪江库区着力开发以“曲毫”为代表的“高香型茶”;因地制宜地利用夏秋茶,适度开发“乌龙茶”,“十一五”期间,三大产区各扶持打响一个品牌,全区选择衢州大山玉露、大雾源、九龙神针等茶叶品牌,予以重点培育,力争培育出省名牌产品等知名品牌。衢江区“大山牌”衢州玉露茶通过10年的开发研究,于2001年荣获浙江省名茶证书,获第二届、第三届农业部、农业博览会“金牌产品”,获上海中国精品名茶“金奖”,2005年获有机茶生产、销售许可证,2009年,“大山”牌衢州玉露茶叶在浙江省农博会和中国农业博览会夺得金奖,2010年“大山牌衢州玉露茶”再获金奖。衢州市大山茶叶有限公司、文昌阁茶业有限公司、正康特产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都获得“QS”认证,生产有机茶企业达3家,年产值或销售额都在500万元以上。

1.4 基地建设

2006年以来,衢江区重点开展了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乌溪江库区高效生态茶叶基地建设及乌溪江库区生态茶园换种改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等建设。2008年实施乌溪江库区二期脱贫致富工程后,茶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三年来,全区茶园总面积新增了19610亩,采摘面积增加了10000亩,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新增了6400亩左右。2009年,核心示范园区亩产精品茶叶20公斤,效益明显提高。

1.5 龙头企业与加工品种

2009年衢江区现有初制茶厂50个,机制名优茶机器319台,茶叶专业合作社16个,年产值或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取得“QS”认证,市级龙头企业有3家,分别是衢州市大山茶叶有限公司、衢州市文昌阁茶业有限公司,衢州市正康特产有限公司。目前我区以生产扁形茶(龙井)、卷曲形茶(称碧螺春)、半卷曲形茶、针形茶、眉茶等绿茶为主,2010年大山茶叶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红茶,市场反应良好。

1.6 生产效益

通过近4年市场引导和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扶持,茶农生产效益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对灰坪乡有机茶基地及乌溪江库区湖南镇、岭洋乡、举村乡、黄坛口乡四个重点乡镇进行茶叶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平均亩产由31公斤提高50公斤,茶叶质量从普通茶提高到有机茶,平均单价上浮20%左右,每公斤30~33元,平均亩产值从775元增1537元。

2 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茶园基础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茶园基础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茶树良种比例偏低和鸠坑种衰老更新能力弱,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比例占30%左右,与省制定的60%的规划有相当距离。这直接限制了衢江区茶叶生产的效益发挥和茶叶产业的发展。大部分茶园均属30-40年以上的失管衰老鸠坑群体种,其中一部分重修剪或台刈,但更新能力较弱,难以达到有效提高茶园生产能力的目的。全区80%茶树种植在北部千里岗山区灰坪乡、上方镇等乡镇、以及南部乌溪江库区湖南、岭洋、举村、黄坛口等乡镇,南北山区茶园地势高交通不便,给茶园管理造成很大的困难,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同时水利道路设施配套的少,许多茶园有水源而得不到灌溉,在夏秋干旱年份,水利问题成为制约茶叶丰产优质的重要因素。进园道路成为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主要问题。

2.2 茶厂设备陈旧,名优茶生产比例偏低

目前,除正康特产公司、大山茶叶有限公司、文昌阁茶业有限公司具备标准茶厂条件,衢江区大坪埂茶叶公司、衢江区上尖生态茶厂初具一定的条件外,其余茶厂均不具备粗制茶叶加工厂的起码要求。大部分茶厂都是沿用集体化时期的乡村级加工场,现状是:厂房破漏、设备陶汰、环境较差、清洁无望。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这部分茶厂的优化改造已是迫在眉睫。

2.3 品牌小而杂、知名度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就衢州市而言,开化龙顶茶、江山绿牡丹、龙游方山茶,还有近年掘起的“十罗洋曲豪”,名声都很响亮,基本上是一县一品,品牌效益明显。而衢江区茶叶产品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与市场其它品牌茶叶雷同,缺乏特点、生产成本高、规模小、起步晚等。十余年来,衢江区范围内曾出现过的茶叶品牌商标有:春露、玉露、千里岗、九龙神针、乌溪江、大雾源、大山等品牌,目前只有大山牌衢州玉露茶及九龙神针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品牌已被人们遗忘。茶叶品牌多而杂,但缺少大品牌和知名品牌,市场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少实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捏不成拳头,致使在流通市场里形不成竞争优势。品牌效益没有得到体现。

3 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3.1 发展茶树良种,调整优化茶树品种结构

要逐步改造鸠坑种和本地群体种,适当发展特早生茶树良种,大力发展早中生茶树良种。采取新茶园建设与老茶园改植换种相结合,对三十年龄以上的老茶园,采取“三改一补”技术措施,通过技术性改造,不断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投资开发茶园的新业主及老业主,,要用扶持政策引导他们做好品种搭配工作,尽量做到特早、早、中生种的合理搭配,避免盲目扩大特早生茶树品种。利用品种搭配,有效缓解茶叶生产季节过于集中的矛盾,解决茶叶采制劳力紧缺的问题,也有利于避免茶园病虫害的爆发,减少“倒春寒”冻害对茶叶生产造成的损失。即换种改植一批低产低效集中连片的老茶园;在南北山区重点建设一批高效优质精品茶园,积极推广乌牛早、迎霜、龙井43、浙农117、安吉白茶等茶树优良品种,同时可适当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茶品种。

3.2 建设精品示范茶园,提高茶叶品质

在南北山区重点建设一批高效优质精品示范茶园,生产优质高山茶。在中东部丘陵地区建设一批机械化程度高,集中连片高效优质精品示范茶园。同时以精品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统一技术标准,高标准地建设高效优质品牌基地,形成以精品基地带动产业整体的产业新格局,并以此提高茶叶质量水平。重点做好茶树良种化工程,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茶叶采制的机械化水平等建设工作。

3.3 抓好茶厂优化改造,提高茶叶质量与效益

茶叶作为食品,200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强制认证的13类食品之一,当前茶叶QS认证的关键在于茶叶加工厂的优化改造,从目前衢江区茶厂现状看,全区共50家初制茶厂,大部分加工厂不具备QS认证标准,各茶厂要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做好茶厂优化改造工作[2],要按“互利合作,集中加工,品牌管理,共同推进”的方针走联合、归并、流转的道路,走联合认证的路子。重点推广应用茶叶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成套加工设备及技术,提高生产效率[3],降低加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

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是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3],做优品质,做强品牌,走特色化、精品化、产业化的茶叶产业转型提升之路。达到“生产基地化,经营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服务统一化、营销品牌化”的目的,全面提高衢江区茶叶产业整体效益。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参加省、市农业博览会、展销会,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2]。

3.5 加强科技培训,加大科技兴茶力度

一是技术推广部门采取集中统一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自我培训与聘请外地专家授课相结合,全方位进行技术培训。二是茶叶加工厂(企业)通过技术培训要提高茶叶加工质量、研发茶叶新品种,生产名优茶,提高茶叶效益。三是充实茶叶科技队伍,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加强技术指导[3]。

1 吴 颖,庄瑞君.鄞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茶叶,2010,36(1):26-28.

2 余秀宏.依托生态、培育品牌,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跨越式发展.茶叶,2010,36(1):41 -44.

3 周煦朝,李腊梅.加快茶业强市建设步伐的若干思考.茶叶,2010,36(1):45-47.

猜你喜欢

衢江区茶厂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衢州市衢江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云南中茶大事记
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效性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例
古茶树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