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2011-08-15王艳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培智专业化吉林省

王艳梅,路 明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王艳梅,路 明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20世纪末,国际上教师专业化思潮传入我国,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短短几年,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种语境,并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追求。培智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应如何提升直接关系到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问题。本文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对吉林省培智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调查,立足分析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现状,提出了几点提高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建议。

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工作应视为专门职业”,由此开始教师专业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接受。到80年代形成了世界性的趋势和潮流。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以及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教师专业化也成了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课题。

本文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几方面入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共涉及吉林省培智学校10所,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一线教师。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95份,回收率为88.7%。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法、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的是自编的《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访谈提纲》,问卷、访谈提纲主要涉及到四个维度:即教师基本情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1.3 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后,对问卷数据利用的是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

对教师的基本情况,主要从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下: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性别比例为:女教师占87.7%;男教师占12.3%。年龄分布:20-30岁之间为44人,占22.6%;31-40岁之间为90人,占46.2%,41-50岁之间为51人,占26.2%,50岁以上10人,占5.1%。学历方面,中专及以下8人,占4.1%;大专113人,占58.0%;大学本科70人,占35.9%;研究生4人,占2.0%。专业结构情况,调查对象中,教师专业结构属特殊教育专业的不足百分之五十,仅占48%,非师范专业占20%。

从调查结果看,当前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性别结构失衡,女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的年龄结构均衡;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以大专为主;教师专业结构方面体现出的突出问题是专业性不强,教师中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比例偏低。

2.2 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态度现状

对培智学校教师从事特教工作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终身从事的占61%,愿意努力的占32%,不喜欢的占7%,笔者带学生实习期间与教师交谈中发现,培智学校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多是因为培智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和普通学校比压力相对较小,而非真正喜欢。

在调查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的关注情况一项中,经常关注的占59%,偶尔关注的占34%,从不关注的占7%。

在调查培智学校教师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上,有54%的教师认为不能或说不清楚,46%的教师认为能。

尽管教师的工作态度积极热情还有些其他因素,但只要他们本着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带着爱心、耐心投入工作,就是我们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希望。在调查的195人中,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态度积极、热情,对本职工作关注度较高,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2.3 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现状

在调查培智学校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赛情况时,回答如下:有61%的教师经常参加,30%的教师偶尔参加,9%的教师从没参加过。

对培智学校教师扩展自己专业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教师认为他们获取专业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和观摩教学,占52%;其次是通过参加进修培训;再次是阅读与特殊教育有关的书籍丰富其理论知识,占37%;另外还有11%的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对“您是否参与编写过校本教材”这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教师没有参与过编写校本教材,52%的教师参加编写过校本教材。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培智学校教师参加过校内、外组织的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赛情况,这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自身也在思考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为培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还有待提升,如课程开发能力、课后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

3 提高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思考

结合当前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及职后培训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和要求,立足学校自我培养,坚持以校为本,使学校自身之成为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大本营,形成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完善人事聘任制度,使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从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看,教师的性别、学历及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取得职能部门的支持,完善吉林省特殊教育教师人事聘任制度,使优秀的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能够走上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从而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

3.2 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收入,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培智学校男教师比例低,一是大环境的影响,即整个教师队伍中男教师比例少,特殊教育教师男教师比例更少,另外,培智学校教师收入偏低也是影响男教师入职的一个原因。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从事特殊教育的积极性。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专业态度积极的占多数,而还有三分之一强的教师的教师工作热情需要提高,部分工作需要再投入一些,增加教师的收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有利的措施。因此,政府部门应提高特教教师特殊教育津贴部分的比例,一方面解决吉林省培智学校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吉林省的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儿童有更好的发展。

3.3 提倡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内容

以往培智学校教师进修与培训都是与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在一起,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与普教紧密相关,对于培智学校教师而言,实用性和针对性都不强,因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有针对性的为培智学校或者特殊教育学校提供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应该既有专家讲座、理论学习、又有观摩教学等具有实效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应该既有对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的学习,又有对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的解读,同时也应该涉及到对教学实践的探讨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学习。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3.4 立足本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立足本校,主要原因是吉林省培智学校的分布比较分散,不像普通学校相对集中,校际之间的交流从时间上、经济上都有困难。因此,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校本培训,把省内外高校研究特殊教育的理论专家请到学校,为教师做特殊教育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的培训;把吉林省内教学一线的专家请到学校观摩教学,通过这两种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改变了以往教师被动接受培训的局面,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探究,使教师走上自觉的、自立的、自控的专业发展道路。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每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科研促教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特别是行动研究,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既解决了问题,同时文字材料也形成了宝贵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来自特殊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科研成果如此匮乏的当下,他们的科学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

3.5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随着1994年随班就读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开始由轻度智障学生为主转变为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同时,以前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学大纲、教材等也不适用于中、重度智障学生,因此,培智学校教师都陷入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惑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培智学校为基地,以培智学校教师为主体力量,开发校本课程成了大势所趋,吉林省各个培智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校要集全体教师的智慧,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了解本班级、本学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制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进行课后反思,修改课程方案等等,在这一系列的课程开发过程中,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问世了,教师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因此,正确理解校本课程,把握校本课程开发对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意义所在,校本课程开发不但能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1] 丁勇.专业化视野下的特殊教师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69-73.

[2] 唐春梅.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6,(8):34-39.

[3] 邹冬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06,(7):23-24.

[4] 吴永军.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成绩、局限、展望[M].课程·教材·研究,2007,(10):64-69.

A Survey o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Jilin Province

WANG Yan-mei,LU Ming
(Special Education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our country and got much attention by our education sectors.In recent years,teacher specialization has become a kind of context and a target of many schools and teachers.School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basic education,in which how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rel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eachers in schools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Jilin Province by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in Jilin Province and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acher specialization.

school f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teacher specialization;development

G764

A

1009-3907(2011)12-0095-03

2011-08-20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096)

王艳梅(1974-),女,吉林永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特殊教育教学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钟 声

猜你喜欢

培智专业化吉林省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