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思考

2011-08-15姜华帅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教育

姜华帅

(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关于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思考

姜华帅

(浙江海洋学院 水产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伴随国际互联网产业持续、快速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成为我国网络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日益风行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网络论坛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影响,给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网络论坛在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网络素养;思考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网络论坛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公平性、匿名性等特点聚焦了高校大学生的关注。通过网络论坛他们可以快捷地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网络论坛所提供的相对轻松自由的虚拟环境为大学生充分接触并参与网络生活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论坛在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尚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迷失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不能自拔,造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存在诸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思考和研究,对于利用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要求。

1 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作为网络主体对社会信息化的一种基本适应能力,网络素养是一种涵盖人文、法律、经济和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能力,是网络主体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网络素养的内涵包括网络主体的网络信息意识、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运用能力。[1]”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日益频繁,大学生网络素养也不断提高,但是对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还相对比较薄弱,通过网络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运用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网络发展自我能力的意识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网络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利用网络发展自我能力的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不能有效利用网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他们对于网络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娱乐消遣的层面上,娱乐类网站成为最受当前高校大学生青睐和欢迎的网站,而金融类、法律类、财经类、政治类等对大学生自我提高有重要作用的网站却备受冷落,这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非但没有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反而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2)网络综合应用能力不高,网络信息利用率较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高技术人才的代名词,理应对网络技术熟练掌握,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江苏省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经常上网的人数达80%,而这些人中只有15%的人上网是为了学习,其他4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则是上网玩游戏。[2]”,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只是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很少有大学生知道如何访问国外网站,如何利用FTP下载资料等稍微复杂一些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这种现状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3)网络主体对自我网络行为的管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拥有大量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本有利于大学生展现个人风采和发展综合能力,但是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不足,致使大量的色情、暴力和虚假信息充斥在网络里面,加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不仅浪费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4)网络主体价值观念发生动摇和扭曲现象严重。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为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庸俗文化凭借网络技术和网络语言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渗透和影响尤为猖狂。“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使得价值判断失去了一个确定的标准。[3]”面对网络传递的层出不穷的各种诱惑,一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和改变,自我道德意识进一步弱化,极端自由思想严重泛滥,由此而引发的道德失范和信息犯罪事件屡屡发生。

2 网络论坛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影响

网络论坛作为当前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共享资源的重要途径,促进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扩大了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提高了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论坛在给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又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网络论坛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网络论坛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匿名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依靠其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的优势,网络论坛为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生动形象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素材,网络论坛打破了大学生与教育者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避免了学生与老师正面交流的尴尬局面,将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为教师、家长和社会搭建了一个共同关注学生成长的平台;同时网络论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个人压力的平台和展现个性才华的自由空间,在网络论坛所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大学生可以暂时地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尽情地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现实生活中无法展现的自己。

(2)网络论坛对大学生发展的不利影响。虽然网络论坛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网络论坛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依托于网络的特性,论坛也具备网络的弊端,在海量网络信息不断通过网络论坛得到传播的同时,一些不正确的甚至存在严重错误的思想和观点也随之扩散,对正确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诱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随着网络论坛在大学校园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依赖网络论坛的交流,导致自我意识封闭,群体意识淡薄,交往能力下降,甚至引发人际关系的淡化和道德情感的冷漠。

3 利用网络论坛引导大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对策

(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模式转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体制下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模式所能达到的效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要求,而以网络论坛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形式融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凭借其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的优势,既满足了高校大学生追求个性和展现自我的价值诉求,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各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纳入到教学日程中来,寻求有效可行的途径实现传统相对封闭的单元化网络素养教育模式逐步向开放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加强高校网络论坛建设,主动占领校园论坛阵地。作为高校网络论坛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大学生对网络论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校园网络论坛的发展方向间接地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各高校应该主动占领高校网络论坛这一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育新阵地,时刻关注校园论坛的建设和发展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网络论坛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媒体形式在校园论坛内加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化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3)加强网络素养教育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和思想疏导。“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4]。因此高校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精通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网络信息应用技术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一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加深其对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运用网络论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4)建立健全网络论坛监管制度,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我国互联网事业起步晚,发展速度较快,而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却尚未得到完善,道德约束在网络论坛提供的开放自由的虚拟环境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导致各种形式的网络论坛泛滥成灾,不良信息肆意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论坛的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基于这种现状,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加大对大学生博客文化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注册人身份的验证与审核,倡导用户使用文明用语,对反动言论和垃圾信息要进行严格过滤,避免极端思想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扩散,从而维持正常的网络秩序,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论坛环境。

(5)完善主体内化,引导学生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以人为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作为网络论坛行为的主体,高校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的优与劣最终取决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因此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各高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依据管理学的相关原理,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者应当运用各种激励手段,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培养学生具备敏锐的网络识辨能力、熟练的网络运用能力、较强的网络创新能力和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实现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完善的根本性转变。

4 结语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应该以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为基础,以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网络论坛扩大了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覆盖面和时效性,提高了高校网络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载体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是如果不对其加以有效的引导、监督和控制,就会对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掘网络论坛在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肖三,吕航.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养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59.

[2] 燕荣晖.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

[3] 苗丽.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冲击及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49.

[4] 金炳烨,陈晓红,李瑛.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8(8):259.

Thinking of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Network Literacy by Internet Forum

JIANG Hua-shuai

(School of Marine Fisheries,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With the internet industry's sustain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network groups.As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internet forum has impacted and influenced greatly on college students’value,which bring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education on literac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students to improve network literacy and discusses the way of improving network literacy by making effective use of internet forums.

network forum;guidannnce;college student;network literacy;reflection

G40

A

1009-3907(2011)12-0151-03

2011-06-27

2011年浙江省青年研究会项目(浙研[2011]3号);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JDSZ3087)

姜华帅(1982-),男,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