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系统平台的高职实践教学探讨

2011-08-15倪雄师

关键词:工学实践性校企

倪雄师

基于工学结合系统平台的高职实践教学探讨

倪雄师

介绍高职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系统平台实行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新模式。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已实行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的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系统平台,践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高职教育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高等教育的层次,但教育类型却属于职业教育,是高教和职教的统一体,主要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输送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第一线人才除了理论教育以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必备条件。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和强化实践性教学效果,通过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培养出大批的具有高级职业技术水平的人才。

其次,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必然性。高职教育就是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验证和充实理论。此外,学生必须具备多种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第三,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未来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在加强理论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多参加校内校外的实习和训练工作,让他们及早的参与到实践当中去,尽快培养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度,从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教育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首次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创建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理论体系。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论,我国制定了包含重要教育实践内容的基本教育方针,为高职教育走产学合作道路奠定了政策导向。

从人力资本论视角分析,一个人的能力就是具有价值的资本,人的这种能力又包含了知识内涵,技能水平和身体状况等。在人力因素成为越来越关键性的经济发展动力的时代,我们要加强对人的教育职业培训等。我们才能提高自己既作为生产者又作为消费者的能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社会学角度看,人力又是资源,即人力资源论。该理论为高职教育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据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包含了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及职业道德等多种因素,不仅仅是劳动力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人力成为资源性的要素,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协调和推动的作用。人力资源的能力建设在当代意味着新型的财富开发和积累形式,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样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尽快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转变。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简单的测试分数来衡量的,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总和。在当前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时代,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加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提高实施的策略,真正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基于“工学结合”系统平台,开展高职实践性教学

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基于工学结合的系统平台,尽快开展实践性的特色教学模式。在开展之前,首先我们要处理好几个有关实践教学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技术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教学思想,目标和办学思路之间的关系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只有做到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需求,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培养参与的兴趣,充分调动参与到实践当中去的积极性,并从实践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系统掌握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需的基本技能。此外,针对学生具体需要的“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下的实践性教学,其教学手法的特点是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广泛性和障碍性。通过现代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应急应变能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主体”,创新课程体系与课程形式,加强对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以及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等。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探讨构建“工学结合”的系统平台:

一是摸准校企合作的起始点,针对企业和学生各自的需求和特点来明确合作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保护学生的权益,在遵守国家劳动保护制度的前提之下,构建出一个“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教学对实际操作经验的积累性启发作用,不仅使学生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得到深化和加强理解。作为学校和企业来说,要做到权责明确,帮助学生树立企业意识,企业自身树立责任意识,让双方都能保护各自的权益,并为对方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来确定 “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管理,改革教学内容,尤其是要深入对某些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学生锻炼和加强职业技能服务,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模式还要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百分制”考核模式,而是采取多种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综合性的考核模式,从而从教学方式上为“工学结合”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条件。事实上,“工学结合”模式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训能力的培养和加强,其基本形式一般有校企合作。如果从双方合作程度来划分的话,“工学结合”有“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以及“校企合一式”三种具体实现方式。其中的“校企合一”方式是“工学结合”模式的较高实现层次;

三是高职院校要努力开发利用各种新型的“工学结合”实训模式,比如说高职院校主动联系外面的企业,积极促成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讨论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计划;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见习,实训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或者可以委派教师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研修实践,并把在生产一线学到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基于此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从而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关键的铺垫。最后,合作企业还可以通过发工资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创建“工学结合”的系统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定会取得一定的实效。比如说,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实际技能,从而为将来就业打下经验基础;学校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效解决了经济特困生的学习困难,使他们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援助,还能增强他们独立生存的本领;“工学结合”模式还为企业储备了高质量的未来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用于培养新人的费用;该种模式还提高了人才竞争力,从而无形中就提升了学院的形象,最终,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获得了共赢。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积极探索实现该种模式的方法,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教学优越性。

[1]陈京民,韩松.人力资源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199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Di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王成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5]王庆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构想[J].经济师,2008(6).

[6]王晓耕.针对高职高专学生需要改进实验教学方式[J]职教论坛,2003(18).

[7]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3).

G642.45

A

1673-1999(2011)18-0198-02

倪雄师(1970-),男,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与信息系统。

2011-06-07

猜你喜欢

工学实践性校企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工学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