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

2011-08-15鲍晓慧

关键词:内特达西傲慢与偏见

鲍晓慧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

鲍晓慧

交际会话需遵循合作原则,才能提高交际的效率,实现交际的目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认为它们有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了小说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会话;合作原则

简·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语言机智幽默,人物性格鲜明,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在刻画人物方面,奥斯汀善于运用人物对话。《傲慢与偏见》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班内特家五个女儿处理终身大事的不同方式,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小说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小说中人物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及其在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一、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的违反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谈话并不是毫不相关的,而是遵循一个一般原则。“使你的话语,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参与的谈话所公认的目标或方向”,从而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其中,数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但又不能超出需要的信息,即要把握信息量的适度;质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真实的信息,不说假话,不说没有根据的话;关联准则规定了说话要切题,不说与话题无关的话;方式准则在表达方式上提出了要求,要求说话简明扼要,不用语义含糊的词语,避免冗词赘句[1]。遵守所有这些准则,人们就能以最直接的方式、最高的效率进行交际。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都希望说话者能够遵循这些法则,如期待对方说些和话题有关的话,期待对方不说违心之言,期待对方知无不言,期待对方用简单明了的话,等等。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合作原则或者不被严格遵守,或者被故意违反。此时,听话人必须从字里行间推导说话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就是“会话含义”[2]。在小说或戏剧中,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或者凸显某一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往往会安排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让读者从推导人物台词的会话含义中品味故事情节。《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对话机智幽默,不乏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可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傲慢与偏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发表的六部长篇小说之一。整部小说围绕班内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这一主题,描绘了当时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根据Grice的合作原则,对话双方应本着合作的态度进行谈话,以使对话顺畅进行。然而《傲慢与偏见》中许多对话违反了这一原则,从而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下面抽取小说中的部分对话,分析其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探索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一)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规定我们说话时应该提供适当的信息量,信息量不够就不能够准确传递语意,而信息量过多则会干扰说话者的意图。班内特太太是一个急于将女儿嫁出去的妇人,她与班内特先生的对话常常会违反数量准则。在小说的第一章[3],班内特太太得知一位有钱的宾利先生要搬来,就急不可待的想跟自己的丈夫分享这个消息。班内特先生迫于无奈只好满足太太的倾诉欲。

“What is his name?”

“Bingley.”

“Is hemarried or single?”

“Oh,single,my dear,to be sure!A singleman of large fortune;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

班内特先生对于这位新来的宾利先生不太感兴趣,但是他又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所以在问完了姓名之后,他就问人家是否已婚。而班内特太太显然对这位新来的黄金单身汉非常的满意。在提供恰当的信息量即“单身”后,她又提供了许多额外的信息:一个有钱人,每年四五千英镑的收入。不难看出,班内特太太违反了第二数量准则——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她的目的在于向班内特先生暗示这是一位非常好的女婿的人选。这为后文班内特太太催促他去拜访宾利先生埋下了伏笔。从这段简单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班内特太太嫁女心切,是一个典型的操心女儿终身大事的母亲的形象,又具有中年妇女喋喋不休的特点。

(二)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要求我们说真话,不说违心之语,不说没有把握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却故意违反质量准则,用反语、隐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说一些自知没有根据或虚假的话。这样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

在小说的第十八章中,达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在跳舞的过程中,伊丽莎白想起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中的傲慢表现,故意引他说话。达西却反问她是否在跳舞时一定要聊天:

“Do you talk by rule,then,while you are dancing?”

“Sometimes.Onemust speak a little…and yet,for the advantage of some,conversation ought to be so arranged...”

“Are you consulting your own feelings in the present case,or do you imagine that you are gratifying mine?”

“Both,”replied Elizabeth archly;“for Ihave always seen a great similarity in the turn of ourminds.We are each of an unsocial,taciturn disposition,unwilling to speak,unless we expect to say something that will amaze the whole room,and be handed down to posterity with all the éclat of a proverb.”

由于在舞会前听了威克姆对达西的诽谤,加上达西在第一次舞会上的表现,伊丽莎白对达西的误解加深了。因此在跳舞的时候故意逼他说话,以此来“惩罚”他。当达西反问她是否一定要聊天时,她回答有时候需要,但是又话锋一转,说为了某人(some)着想,应该少说为妙。显然这里的“某人”指的是达西。伊丽莎白故意用隐喻的修辞方法,事实上是嘲笑达西的傲慢,即使在跳舞如此放松的时刻还不忘端架子。然后她又提出自己与达西的性格非常相似,都不好交际,除非想说几句一鸣惊人的话,好让世人当做格言流传千古。从前几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伊丽莎白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而不是她说的沉默寡言不好交际。因此,不难发现,她说的是反语,其目的是为了揶揄达西。她夸张地说俩人应该说些一鸣惊人流芳千古的话,嘲讽意味更加浓厚。伊丽莎白说的这些话基本上都是违心之语,她故意说一些明知是虚假和没有根据的话,违背了质量准则,以达到嘲讽达西的目的。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伊丽莎白直爽开朗又兼有小女孩天真狡黠的性格。

(三)关联准则的违反

关联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应该提供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双方的话语必须连贯、贴切,都是对对方所说的话语的恰当的反应,这样双方的对话才能进行下去[4]。在实际交际中,有些人也许不愿意或者不方便回答,往往会顾左右而言他,违反关联准则。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根据语境理解对方的意思,达到继续交流的目的。在《傲慢与偏见》中这类例子也比比皆是。如第二十九章中,伊丽莎白随柯林斯夫妇拜访凯瑟琳夫人,与这位高贵的夫人进行了下面一番对话:

“Your father’s estate is entailed on Mr.Collins,I think?” turning to Charlotte,“I am glad of it;but…It was not thought necessary in Sir Lewis the Bourgh’s family.Do you play and sing,Miss Bennet?”

“A little.”

“Oh,then,some time or other we shall be happy to hear you.Our instrument is a capital one,probably superior to——you shall try it some day.Do your sisters play and sing?”……

“Has your governess left you?”

“We never had any governess.”

“No governess! How was that possible?Five daughters brought up at home without a governess!I never heard of such a thing.Your mother must have been quite a slave to your education.”

凯瑟琳夫人与伊丽莎白的对话充满了随意性。话题的开头还在谈论班内特先生的财产要由柯林斯继承,下一句马上转而问伊丽莎白是否会唱歌弹琴,然后又毫无预兆地问她们家的家庭教师是否已经离开。凯瑟琳夫人的问题毫无关联性,上一个话题还没有结束就突然转向另一个话题,显然违反了关联准则。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对话中理解凯瑟琳夫人的真实意图。作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凯瑟琳夫人认为与伊丽莎白谈话已经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所以在谈话中便流露出权势的一面,想到什么便问什么,完全没有遵守合作原则的自觉。而事实上,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话题中,凯瑟琳夫人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势,同时贬低伊丽莎白。在提到班内特先生的财产由柯林斯继承时,她说刘易斯家的财产是由女儿继承的;得知伊丽莎白会弹琴时,她说自己家的琴非常好;得知班内特家没有家庭教师时,又说班内特肯定是卖苦役一般地教育孩子。也就是说,凯瑟琳夫人是通过故意违反关联准则达到贬低对方抬高自己的目的。奥斯汀安排这样一段对话,是为了把凯瑟琳夫人描绘成一个心高气傲、自视甚高的贵妇形象。

(四)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人用简单明了的话语传递足够且真实的信息,避免冗词赘句,避免歧义。但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往往会咬文嚼字,以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这种情况就是违反了方式准则,会让听话人感到无所适从。《傲慢与偏见》中违反方式准则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柯林斯对伊丽莎白的求婚词。

“Believeme,my dear Miss Elizabeth…allow me to assure you that Ihave your respected mother’spermission for this address...Almost as soon as Ientered the house I singled yououtas thecompanionofmy future life…”

“My reasons for marrying are,first…secondly…and thirdly,which perhaps I ought to have mentioned earlier,that it is the particular advice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 very noble lady whom Ihave the honor of calling patroness…”

在奥斯汀笔下,柯林斯是一个反面角色。他依附权贵,虚伪自私,善于阿谀奉承,这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的场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说服伊丽莎白嫁给他,他首先提出这次求婚是征得尊贵的(respected)母亲大人的同意的,接着便开始倾述自己的感情,说他“几乎一进屋子”就挑中伊丽莎白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且一直苦苦地“控制感情”。然后又故作庄重,用像布道一样的方式陈述自己想要结婚的原因,尤其是受到那位“有幸奉为恩主的贵妇”的劝嘱。从这一大段近乎独白的陈述中,柯林斯咬文嚼字,拐弯抹角地向伊丽莎白提出求婚,严重违反了方式准则,让读者对这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卑躬屈膝的奴才形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结语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对话或遵循或违法合作原则,产生了特殊的会话含义。这些会话含义一方面体现了在特定环境下小说人物想要传达的真正意图,另一方面又赋予了人物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语用学的知识分析文学作品,能为文学作品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使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加细致、立体。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5.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3]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英文版)[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4]么孝颖,宁志敏.从会话含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J].时代文学,2010(2).

(编辑:米盛)

I106.4

A

1673-1999(2011)07-0123-03

鲍晓慧(1987-),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

2011-01-20

猜你喜欢

内特达西傲慢与偏见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傲慢与偏见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性格初探
愤怒的土豆
神秘的大衣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