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2011-08-15徐晓梁玉坤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哲学

徐晓,梁玉坤

关于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徐晓,梁玉坤

社会工程哲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社会工程哲学应该把人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它所要研究的并非是人与社会的一切关系,而主要是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社会工程哲学;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人;社会;社会实践

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是一个时代最为精致、最为深刻的思想。我们的社会愈是向前发展,我们的实践就会愈是复杂,我们的生活也就愈是丰富多彩,我们的时代变革也就更加深刻与剧烈,我们也就愈是需要哲学,需要对哲学投入更多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发展与创新哲学。本文主要从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社会工程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内容三个方面,简要阐述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工程哲学的逻辑起点

纵观整个哲学史,每一个哲学体系的存在都必须以其逻辑起点的存在为前提。逻辑起点的存在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展开推演与论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表达哲学思想、更有效地完善哲学思想的体系性。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以“第一实体”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中世纪时期的托马斯·阿奎那以“上帝”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近代的笛卡尔以“我思”作为其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以“存在”作为其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尽管出发点有所不同,但各个时期的哲学家从没有忽视“人”的存在,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关于人的问题,是一个不仅涉及到人的理性而且还涉及到人的情感的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大课题。自苏格拉底首次提出“认识你自己”之后,人类就开始了对“自己”这个问题的探索、争论与研究。笔者认为,对“人”这个问题的展开,应该是人类认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永恒性的转向。

马克思哲学也是以“人”作为其体系的出发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个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73因此,我们要关注人、关心人、研究人、讨论人、追问人。社会工程哲学应该把“人”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

首先,社会工程哲学视角下的“人”应该是一个作为现实存在的感性的实体,具有现实性的特点。经典作家也曾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社会工程哲学作为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哲学学科,理应把人理解为实体,而不只是一个简单而抽象的概念。

其次,社会工程哲学视角下的“人”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是十分自然的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2]2

再次,社会工程哲学视角下的“人”是一个矛盾的实体,具有矛盾性的特点。人一方面是一种自在的或自然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觉的或自为的存在,是作为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的统一体。人一方面统一于自然物质直接之中,以物质世界作为生产与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人又创造了属人世界,人以自身作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根据。

最后,社会工程哲学视角下的“人”是一个自为的实体,具有自为性的特点。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具有极其强烈的实践性,人自身的存在与人的世界,都是要从人的实践性去理解的。人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成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体,于是也就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了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二、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人类改造社会世界的方法、原则向改造社会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性转化”[3]4的社会工程哲学,其研究对象应该为“社会世界”。对于“社会世界”有很多的理解,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有反历史决定论的理解,还有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反对现代性的理解,等等。

后现代社会理论家布尔迪厄,置身于西方社会、文化和社会科学急剧变化的时代,以完全崭新的方法和态度来面对社会。他把社会理解为可感受到的实际结构和不可感受的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是一种确定性的框架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构成的综合复杂体。他以反思性为基本的原则,通过反思来逐渐接近社会现实,通过反思批判与重构社会现实。布尔迪厄还指出,社会的象征性结构并非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生命的,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更新中。有象征性的场域和在其中具有象征性生存心态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世界中相互交错的社会结构和心态结构。

作为胡塞尔精神现象学研究专家的许茨从现象学的维度来理解“社会世界”。许茨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构想与他们所观察到的事件向对应的类型行动过程模式,然后构想一种与这些类型行动过程模式相适应的人格类型,一种他们想象成与意识一起被给定的行动者模型。他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发展一种方法,他提出了构造与常识的思维客体保持一致性的思维客体的三种假设,即关于逻辑连贯性的假设、关于主观解释的假设、关于适当的假设。在许茨看来,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有一个共同的世界,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主体间际的世界,是一个人与人同伴共享的世界。

与上述两位更注重哲学思辨的思想家相比,丹尼·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更具有实证性,他首先把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领域,然后分别进行研究。他认为只有把握了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对社会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预测。贝尔还提出了“智力技术”的概念,认为后工业社会能够计划和指导技术的增长,现代西方社会为了其自身利益创造了一种新的“智力技术”,从而可以更好地去应对社会的复杂性。

以上三位的社会世界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首先,与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相比较,他们的理论更具实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论的进一步解释;其次,这些理论更具有时代性,更能反映出当代社会或者后现代社会的新特点;第三,这些理论更直接地分析与揭示了当代社会生产的复杂性。

三、社会工程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内容

社会工程哲学与自然工程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世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自然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程哲学所要研究的并非是人与社会的一切关系,而是以研究人与社会的实践关系为主要内容,这就是社会工程哲学基本问题的核心内容。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以人的本质就是自然本质为理论前提,在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则用理性、一直来说明社会。其中的代表人物爱尔维修,一方面从感受性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自然的本性,于是产生了环境决定人的环境决定论;另一方面,他还试图用天才的理性来说明法律,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理性,于是就有了人决定环境,从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环境决定人与人决定环境的恶性循环中。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较为充分地论述了人的社会性,他的“精神哲学”较为充分的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他的理论形式却是唯心的。与黑格尔充分发挥理性决定环境的一面不同,费尔巴哈则充分发挥了环境决定理性的一面,他认为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人的社会性就是团体、就是人和人的统一。他把人的社会性与动物的“类”混淆了。比较二者,我们可以发现,黑格尔只是把社会与思维联系起来,而费尔巴哈只是将社会与自然联系起来,都具有片面性。

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之前的哲学,一直未能较为科学地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哲学家们都只是单一的从人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来理解人的本质,他们的思想处于人与自然、人与思维、人与社会的单一性之中。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6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中,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现都是社会生产的表现,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绝对独立的个人或者是个人的活动都是不存在的。人的活动,虽然在其直接的表现形式上是个人的活动,但从本质的深层次角度上仍然是从事的社会活动。此外,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的本质也总是带有一定的历史性,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要从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来理解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表明,人是人与社会的统一体。这里所指的“社会”,是现实社会,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社会形态;这里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编辑:米盛)

B262

A

1673-1999(2011)07-0027-02

徐晓(1987-),山东新泰人,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社会学;梁玉坤(1987-),甘肃陇西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区社会学。

2011-01-21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哲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菱的哲学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