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及发展趋势
2011-08-15瞿玲玲
瞿玲玲
(盐城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苏 盐城 224002)
1.引言
自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出现以来,对如何定义数字图书馆联盟人们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现阶段,数字图书馆联盟是为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需要、数字图书馆规模化建设而产生的,是对图书馆联盟的继承和发展,是数字环境下成员馆间为共建、共知、共享信息资源、开发联合编目系统、联机公共检索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网络导航、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等组成的被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
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与功能
数字图书馆联盟具有如下特征:(1)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平台,构筑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存取;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为网状结构;具有智能化、多媒体的基于全文的信息检索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传播和发布功能。(2)跨系统、跨行业的多边联合。(3)开放和高度资源共享。(4)广泛的可存取性。(5)市场化的用户运营模式。基本功能表现在:(1)极大地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2)改变了过去一馆孤立发展的模式,推动了图书馆的整体化建设;(3)形成了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联合保障体系;(4)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有效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3.数字图书馆的类型
数字图书馆联盟类型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图书馆联盟;根据加盟图书馆的性质,可分为综合性图书馆联盟和专门性图书馆联盟;根据图书馆联盟协作的主要任务,可分为资源主导联盟、技术主导联盟、服务主导联盟、供应链联盟与多元目标联盟;按照结盟图书馆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分为松散性联盟和紧密性联盟;按照联盟的资金来源,可分为政府资助型、社会赞助型和商业运营型;按照联盟的目的不同划分,可分为战略联盟和战术联盟两种类型。
4.数字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模式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从管理上讲,有松散型的,紧密型的;从地域上讲,有区域型的,有跨区型的;从专业性上讲,有教育系统的,有卫生系统的,有公共系统的,也有混合型的;从经费来源上讲,有政府资助的,有自筹资金的,也有兼而有之的;从职能上讲,有单一的,也有复杂的。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模式主要有国家型和省内型两种。
另外,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一般设立联盟理事会和联盟常务理事会来管理联盟工作。
5.数字图书馆的一般技术和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般技术:(1)数据标引技术。人们对数据标引技术研究最多的是元数据,如元数据的提供、注册,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等;其次是对置标语言的介绍和研究,如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特点及其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对象的唯一标志符技术。(2)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实现技术。如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接口技术、面向数据库的中间件、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方法、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等技术研究。(3)其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联盟中的应用。如知识管理理念和技术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缩微技术、闭路监控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存储区域网络SAN技术的应用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建设策略探索相关问题。
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相关问题:联盟运作模式联盟的运作模式决定了该联盟的结构,以及成员馆之间协作和交流的程度。国外学者BarbaraAllen对联盟运作模式的研究表明,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松散型;(2)跨类或跨州型;(3)紧密型;(4)资金集中的州内型。可见,一个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对运作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是相当重要的。总的来说,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离不开以下几方面因素:(1)政府支持。特别是在联盟运作启动阶段,极需要政府扶持,在资金上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2)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建立和健全联盟健康和协调发展机制。(3)积极参与。成员单位对联盟建设事物热情高,参与意识强。
6.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原则和策略探索
6.1 建设原则。
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以“资源共建、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为指导思想,坚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统一规范标准,开发建设与利益共享相结合。数字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时代产物,有它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演变过程,有它内在的本质的发展规律,揭示和有效遵循其独特的规律性的东西,可快速促进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反之则不然。首先,它的发展要借助外界的影响和推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出现,数字化技术的产生,数字化地球的提出,图书馆数字化的内在要求等成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其次,它的发展要有一个合适的内外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图书馆数字化工程的启动,图书馆数字化人才、设备、资源和财力的缺乏,使各馆为了在充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还能加快自己的数字化进程而被迫结成协作互助、互惠互利的联合体。最后,尊重它的严肃性、规律性、国际化、连续性、规模化、产业化特性,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诸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努力创建新世纪的图书馆。
6.2 建设策略。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联盟的发展。目前,我们对数字图书馆联盟作用和影响的认识、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还不系统、成熟。无论规模、组织机构、业务建设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都有较大的差距;没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没有规范性的标准、科学的预防机制……这些或多或少是国人特别是决策人士思想和认识不到位的结果。思想的高度统一、认识的高度一致是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前提条件。
6.3 成立研究机构,加大其理论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肤浅、不系统,直至2000年《大学图书馆学报》才在其第3期上刊登了戴龙基、张红扬的文章《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文章系统阐述了国内人士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解和认识。而在其他地区和国外对其研究早已是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1999年台湾地区主持召开了主题为电子资源与图书馆联盟的国际学术会议,1990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英国的《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发表了“图书馆联盟专号”。对图书馆联盟的理论研究在今后应重点放在其发展方向、内涵、文化、标准、管理和技术等方面。各研究机构间要相互协调,各有侧重,也可联合攻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特色路线,参加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国家间的合作项目,及时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经验。
6.4 规范联盟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各数字图书馆联盟制订自己遵循的各项标准,首先要考虑到国内外间的合作,考虑到相互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考虑到网络管理系统的兼容;其次要考虑到标准的可扩展性、包容性;最后要考虑到标准的可靠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实际使用中不断修订和补充。
6.4.1 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是为了减少直至消除文献工作中的无序和重复加工现象,达到规范化、系列化和统一化,从而实现文献的交流和共享。没有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标准,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数字图书馆联盟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成员单位能通过联机编目,共享编目数据,以减少书刊编目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提高编目效率和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6.4.2 联盟约束力。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自愿是数字图书馆联盟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但自愿并不是自由,即需要联盟所有成员单位在考虑加入联盟时,对所有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并通过制定必要的规则、合同和协议,来加强联盟的约束力,才能维护联盟的健康发展。
6.4.3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数字图书馆在方便了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及其权利使用方式变得非常丰富和复杂,也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为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目前不少数字图书馆联盟组织联合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共同来探讨。
6.5 加强国际合作。
国内各数字图书馆联盟要抛弃信息割据、唯我独尊的落后观念,积极加入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组织,踊跃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自觉遵守联盟章程,积极承担各自的义务,把联合科技攻关、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等作为工作重点,处理好成员间、成员与联盟间、义务和利益的关系。
6.6 成功案例。
目前,国内成功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主要有:(1)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CDLF);(2)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3)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LIS);(4)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5)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6)广东省高校电子图书馆;(7)天津市高校数字化图书馆;(8)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7.结语
数字图书馆联盟事业在中国方兴未艾。它不但能根据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技术的提高能有效确立联盟的发展方向、要达到的目标、评估标准、保障措施,而且能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条例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系统发展联盟的文化,进而使联盟成为一个组织严密、高效运作的国家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宗旨就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中国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1]焦丽.科技情报与经济.国内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述评.2009.03.
[2]王杰.农业图书情报.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进展述评.2008.4.
[3]王丽华.图书馆学研究.数学图书馆联盟服务共享模式研究.2008.05.
[4]何琳,唐淑香.新世纪图书馆.我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研究综述.2010.05.
[5]王东波.新世纪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联盟及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策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