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性能计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1-08-15张远双
张远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船舶性能计算”是我院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船舶航海性能的分析和计算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直接关系到本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院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影响着船舶工程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船舶性能计算”课程建设意义重大。
1 课程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以学生就业所涉及到的船舶航海性能分析与计算等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船舶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操纵性和耐波性等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主要以造船生产设计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特点,采用船舶航海性能分析与计算典型案例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领域、知识点、技能点的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工作项目和实例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
本课程建设目标:使学生对船舶航海性能有较深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从事船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关船舶航海性能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为后续课程(船体生产设计、船体总体设计和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等)以及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工作项目活动培养学生重视船舶性能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未来从事船舶设计和建造打下基础。
2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2.1 课程建设主要内容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根据企业需求、职业分析和行业意见,确立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定位,课程标准的制订及优化论证;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以及试题库建设;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及教材建设;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与尝试等。
2.2 课程建设主要措施
2.2.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的中间桥梁,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本课程是根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船舶性能计算基本能力”、“按规范校核船舶设计图纸能力”等工作项目的要求设置的。
通过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重点突出了实际工作岗位中有关船舶航海性能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组织的顺序紧紧围绕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教学过程确定为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典型案例等形式来进行组织,尽可能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较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2.2.2 根据课程标准,开展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是: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实现两个“一体化”。一方面以典型实船为载体,按照船舶性能分析与计算的工作流程,针对各主要阶段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素质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实行“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系统结构;另一方面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1)构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
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密切合作,通过岗位与实际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将本课程内容体系分解为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方法、船舶浮性的分析与计算、船舶稳性的分析与计算、船舶抗沉性的分析与计算、船舶快速性的分析与计算、船舶操纵性和耐波性的基本概念、船舶静水力计算与绘制综合训练等七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下设置若干子项目。同时,明确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2)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训练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选用船舶航海性能分析与计算的典型实例为载体,结合实际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相关的实船图纸,教师讲授和学生能力训练互动,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以“够用为度”适当淡化理论推导,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计算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本专业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通过教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2.3 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尚无适合我院职业技术教育的合适教材,船舶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教材建设。教材的编写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力求达到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体现实际工作任务引领、船舶航海性能分析与计算等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贯彻“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和以项目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精神。
教材编写时,改革传统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组织结构形式,将本课程相关的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实际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结合典型实际案例组织教材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做到与行业岗位人才知识需求同步;按实际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技能的要求,合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保证技能训练具有可操作性,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将本学科新理论和新方法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2.4 加强和推进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建设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和船舶生产设计实训室,船舶系合理引进船舶性能分析和计算的相关专业软件、自主开发和建设特色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保证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生动、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另外,利用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资源,可实现“工学交替”,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2.5 推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课程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下,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其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采用实船图纸(主要是150吨冷藏船),进行“实例教学”;讲授、演示和训练“综合式教学法”;把实际工作项目分解、学生分组,让学生先阅读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教师再进行讲评、归纳和总结的“分组讨论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启发引导教学法”。同时,引进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设备,构建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教学媒体群,让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2.6 加大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本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建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以“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培养骨干、造就名师”为原则,通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学习、到企业实践锻炼、工程项目实践、技术服务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进一步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3 结 语
积极推进“与船同行,融学于做”的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课程建设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切切实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课程建设的示范性要求,为我院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