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す」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探究*

2011-08-15华晓会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词尾词根空隙

华晓会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日语「す」类常用动词的语义网络探究*

华晓会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假名「す」、「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始词根词「す」的模糊语义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す」就是「す」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确认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す」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日语「す」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语义网络

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义解释中的重要作用。它为研究语言词汇意义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法。我们此次以人的经验、认知、范畴化作为日语动词研究的出发点,初次尝试对「す」类常用动词进行范畴化研究。通过研究可以证明「す」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的特征与客观世界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证明其意义是事物客观特征的具体反映。

一、探究日语「す」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

人类用有限的认知手段,对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进行认知、进行范畴划分,把从中获得的无限多的感性知识转化为有限个范畴内的系统的理性知识,然后再加以吸收和转化。这种认知过程中的范畴化反映到语言上就变成了语言学的范畴化。杰肯道夫(Jackendoff)提出:“认知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就是进行类属划分(范畴化)的能力,即判定某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个特定的范畴的具体实例。”[1]

在人类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些范畴划分的心理机制,决定了人类建立知识范畴的途径和方式。里德(Reed)提出:“构建知识的途径之一是建立范畴。范畴是由那些在我们看来多少是互相联系,并因此而被我们归成一类的事物或事件组成的。”[2]范畴划分不仅使认知得以实现并证实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无限可分性,而且也降低了认知的复杂性,从而导致所得到的范畴边界的模糊性。基于以上理论,我们把日语中的语义千差万别的「す」类常用动词纳入同一范畴中进行研究。我们特意把最常用的非复合类“す”类动词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整理如下:

結く、滑る、総べる、好く、空く、透く、透かす、過ぎる、過ごす、優れる、捨てる、棄てれる、掬う、救う、助ける、漱ぐ、濯ぐ、澄ます、澄む。

通过分析我们注意到「す」类常用动词语义之间存在着十分接近的相似意义。我们把「す」类常用动词纳入同一范畴内的认知研究,将大大降低对相关日语常用动词认知过程的复杂性。伍铁平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跨越式思维”[3]。“跨越式思维”可以使人脑高效率地工作。同时认知经济性也不可避免地造成「す」类常用动词语义范畴的模糊性。

二、探究日语「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

范畴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边界,随着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其范畴的边界可以随之扩大、拓宽。巴斯蒂克把家族相似性概括为以下两种形式:(a)根据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所进行的概括;(b)根据成员之间的共同属性进行的概括[5]。(a)类概括活动是没有“硬性核心”的模糊集合,它们在某些方面往往是交叉的或者重叠的。(b)类概括活动因为是具有“硬性核心”的集合。我们认为「す」类常用动词的概括可以介于以上两种形式之中。

根据上述对「す」类常用动词范畴概括的原理,我们发现对「す」类常用动词的原始词根「す」的核心混沌意义来自日本人祖先在使用竹帘子挡风遮雨以及做过滤器使用的过程中所认识到的几种关联现象。所以可以对「す」类常用动词按照其的特点,进一步划分成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等五个意义更为相似的动词群进行剖析,找出它们所具有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表示编结类的动词群:下面的「す」类常用动词在表示物体编结、交叉接触、与人结交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例如:

「すく(結く)」结、织。使用绳子把物体编结起来就像编结竹帘一样。

「すべる(滑る)」滑行、光滑。动作编组在一起,连续不断。

「すべる(統べる)」统领。把许多人编组在一起,领导他们干某事。

「すく(好く)」喜欢。使用编结图式来表示与人结交以及交往的密切。

家族相似性特点:使用编结图式来表示物体编结、与人结交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表示空隙类的动词群:下面的「す」类常用动词在表示物体间有空隙、容器里有空间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例如:

「すく(空く)」空隙。物体就像编结好的竹帘子那样具有一定空隙。

「すく(透く)」空隙。主要表示的是光线可以通过空隙或者空间。

「すかす(透かす)」透过。主要用来表示透过等含义。

家族相似性特点:物体内部具有一定空隙,其他物质可以进入或通过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表示流过类的动词群:下面的「す」类常用动词在表示物体主观移动、时间或事物客观移动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例如:

「すぎる(過ぎる)」经过、过去。时间抽象移动以及物体经过等意义。

「すごす(過ごす)」让过去。作为使役移动动词表示使役移动。

「すぐれる(優れる)」优秀。优质物可以顺利通过过滤器。

「すてる(捨てる)」抛弃、扔掉。扔掉在过滤后不能顺利通过过滤器的废弃物。

「すれる(棄れる)」废弃、荒废。某物处于废弃或荒废的状态。

家族相似性特点:主观物体或客观事物从空隙中穿过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表示打捞类的动词群:下面的「す」类常用动词在表示用手或容器等工具将水里或容器中的物质打捞出来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例如:

「すくう(掬う)」捞、捧、崴、舀。使用手或者类似器物把水里或容器里的物质提升上来。

「すくう(救う)」救、帮助。利用两手或者工具把处于水里或者危险中的人搭救出来。

「すける(助ける)」救助、帮助。「すける」与表示强调意义的前缀「た」复合而成为现在常用动词「助ける(たすける)」。

家族相似性特点:使用手或者工具打捞、救助人或物体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表示澄清类的动词群:下面的「す」类常用动词在表示液体反复多次穿过某物把该物体上面附着的东西冲洗掉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例如:

「すすぐ(濯ぐ)」漱、冲。液体反复多次穿过某物把该物体上面附着的东西冲洗掉。

「すます(澄ます)」澄清。使某物处于清楚而不不是浑浊的状态。

「すむ(澄む)」清彻。将液体中的悬浊物附着于底部液体处于清净状态。

家族相似性特点:水流经过径路冲掉污迹的意义是此类动词群最为显著的家族相似性特征。

在探析了上述「す」类动词中的常用动词后,我们进一步发现在「す」类常用动词这一范畴中的各个成员之间还有一个可借以将它们与不属于这个范畴的成员区分开来的共同属性,这就是它们所表达的意义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这一共同的语义特征可以涵盖上述「す」类常用动词语义网络中的所有动词。这一共同的语义是比较含混的,模糊的,所以称其为模糊语义。

三、探究日语「す」类常用动词的模糊语义

日本语言学家西垣幸夫认为,“在日语里面所有五十音图中的字母都是日语的词根(日本語では五十音がすべて語根となる)。”[6]假名「す」就是日语中最为常用的一个原始词根。这就是它们都具有表示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的意义。

郭永刚指出,“日语和汉语不同,日语里不存在汉语那样多的音节。日语里的元音和辅音的数量也很少,只有五个元音和十来个辅音而且不存在四声。所以在日语里要分化模糊词的歧义,一般只能通过给词汇增加词尾的方法来解决。日语动词词尾所起的作用就是将词根词所包含的语义加以细化。”[7]

日语动词的词尾都处于五十音图中的“う”段,由う、く、す、つ、ぬ、ふ、む、ゆ、る以及浊音化动词词尾ぐ、ず、づ、ぶ等构成。原始词根「す」在附加上述动词词尾以后构成了双音节日语动词すう、すく、すぐ、すつ、すむ、す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增加动词词尾的方法形成了大量的以「す」为词根的同源派生动词。郭永刚把它们的派生过程例举如下[8]:

すう→すえる、すわる

すく→すける、すくう

すける→たすける

すぐ→すぐる、すぎる、すがる、すごす

すぐる→すぐれる

すつ→すたる、すてる

すたる→すたれる

すむ→すまう

通过上述的推导过程及推导结果可以归纳总结为:去掉动词词尾以后留下的日语原始词根「す」承载着日语「す」类常用动词所具有的最为基本的模糊含义,也就是表示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的含义。而且可以证明根据“家族相似性原理”,所有「す」类常用动词都被联结在一个模糊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四、结语

首先,我们根据「す」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提出了「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认知了「す」类常用动词家族相似性特点及其现实性应用都系缚在同一范畴内的语义网络中。其次,我们得出「す」类常用动词使用的是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的认知模式,「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语义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意义有关。第三,对日语“五十音图”中的假名「す」在日语中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す」是日语「す」类常用动词主要是日本固有常用动词的词根,也是「す」类常用动词词汇中表示模糊含义的部分。日语动词有一个通过附加词尾派生新词汇的规则的派生体系。

[1]Jackendoff R.Semantics and Cognition[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93.

[2]Reed S K.Cognition[M].New York: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82.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Bastick Tony.Intuition——How We Think and Act[M].New York:John Wiley& Sons,1982.

[5]西垣幸夫.日本語の語源[M].東京:近代文芸社,1994.

[6]郭永刚.日语动词探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7]郭永刚.日语动词认知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

2011-01-10

黑龙江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542161)

华晓会(195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

猜你喜欢

词尾词根空隙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CK Sounds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空隙
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横向空隙分布特性
北京楼市新政封堵防炒作空隙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