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人物语言的评价意义与翻译——兼析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人物语言翻译策略

2011-08-15付鸣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黛玉红楼梦译文

付鸣芳

(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3002)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描绘了封建末世贵族名门盛极而衰,众多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性格各异的小说人物在贾府这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封建大家庭里,演绎各自的人生。其中作者为不同人物精心设计的语言,不但使各个人物个性丰满而鲜活,而且还确定了各个人物之间鲜明的角色关系。如果从语言学理论角度来阐释,这正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总结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指人们使用语言来表现、建立或维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或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3]16《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不乏人物借言辞来表达自己对周遭人物、事件的看法与评价。

一、评价理论概述

评价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James R.Martin)为了丰富人际功能研究而提出的,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4]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际意义由评价(appraisal)、协商(negotiation)和参与(involvement)共同实现,其中“评价意义是所有语篇意义的核心,凡是对语篇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都不能忽视它”[5]65。

评价理论还认为评价系统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态度是评价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情感指人们所体验的各种心理情感或心理状态,是事物、现象、行为等在情感上对人的影响,人们从情感角度评价它们让自己是否满意、高兴、焦虑或觉得安全。判断是根据伦理道德标准对人的性格、行为等进行评价,如赞美、批评、羡慕、钦佩或谴责等。判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判断通常由含有明确主观评价意义的词汇来表达;而隐性判断可以用对事件或行为的直接叙述来表示,因为社会规范对其已有明确的判定。鉴赏则是对事物的质量、影响或价值的评价,是对较抽象的物体的评价。[6]36-56

评价理论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以情态隐喻为中间过渡,将研究重心从语法的一端移向词汇的一端。马丁指出,不仅语法手段能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词汇资源也表达人际意义。但是评价理论不是从单个词汇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态度,语篇的评价意义是累加的,有时即使没有明显的词汇因素,其他的语言手段完全可以创造出评价意义,它呈韵律式分布于整个语篇。[7]143

二、《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评价意义及其特点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中,书中人物既借助明显词汇因素,又大量借助了其他的语言手段,来表达评价意义

1.人物语言的评价意义

(1)情感意义

《红楼梦》人物对话中表达显性的情感意义在第三回黛玉进府时便有几处。如贾母见黛玉时所说的“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其中划线处“伤心”一词有明显情感意义。然而,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一贯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含蓄内敛,因此小说中人物直白表达情感并不多。大多数是以作者视角观察直接描写,或者通过人物话语以隐性方式表达出来。如第二十七回中王熙凤想将丫头小红要来身边供自己使唤,问其愿意与否时,小红回答:“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这样的回答很符合小红不能自主挑选伺候哪个主子的丫鬟身份,既不冒犯王熙凤,又不会暴露自己一心向上的抱负,同时还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愿意跟从掌管荣国府大权的王熙凤。

(2)判断意义

《红楼梦》描绘了封建贵族大家庭贾府的日常生活,其人物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人物对身边其他人性格行为的含判断意义的话语数不胜数。如第六回中刘姥姥回忆当年见过王夫人的情景时曾对王夫人做如下判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划线的三个词语在中文中含有明显的赞扬之意,因此属于显性判断。和情感意义的表达一样,书中人物语言大多数含有隐性判断意义。如第七回中周瑞家的送宫花给黛玉时,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虽然黛玉未明言周瑞家的最后送花来有轻视之意,但是依据社会规范,她叙述的“别人挑剩下的才给我”这一行为大多数人会判断为轻视人的举动。作者为黛玉设计这样的语言反映了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也符合人物不便直接责备下人、自矜的贵族小姐形象。

(3)鉴赏意义

鉴赏意义与情感和判断意义不同,它关注的对象是事物而不是人的情感或行为。如二十二回中宝钗评价《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时说:“这一出热闹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划线的词语都是带有明确鉴赏意义。此外,《红楼梦》中人物在以语言表达鉴赏意义时,常常会使用谚语、歇后语等俗语,例子不胜枚举。如第六回中刘姥姥与王熙凤的对话中两人都使用了俗语来表达鉴赏意义:凤姐用“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的话来回应刘姥姥自惭贫困不敢进贾府的说法,体现了王熙凤在待人接物方面八面玲珑的特点。而刘姥姥所评价的“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既表现了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眼中贾府的富贵气势,也符合刘姥姥言辞粗鄙的特点。

2.人物语言评价意义的特点

(1)表达方式兼有直接性与间接性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红楼梦》原著中,人物借各种语言资源表达情感、判断和鉴赏三种评价意义时,既有以显性的词汇因素直接表达,也有借其他语言资源间接表达,且间接表达方式居多。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要求的保守含蓄,也体现了人物在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人际交往的复杂性。

(2)理解与翻译对语境有依赖性

由于《红楼梦》中人物语言评价意义表达方式多具有间接性,因此对其中评价意义的理解与翻译需要依赖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指人物语言出现的语言环境,而文化语境则指“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中,所能表达的所有意义,包括交际目的、步骤、形式和内容等”[8]79,往往包括人们的共同生活经验、普遍常识或是共同认可的知识。

三、《红楼梦》人物语言评价意义的翻译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是刻画的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在分析人物语言概念功能翻译的同时,研究语言的人际功能翻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现以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下文称译著)为例,探讨译者如何借助翻译手段传译人物语言评价意义。

1.直译手段的运用

如前所述,《红楼梦》中人物借语言表达评价意义时,直接明示方式与间接表达方式兼有。由于态度系统评价意义的直接明示表达通常借助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评价词汇,英汉互译时通常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词汇,因此多采取直译手段,英译本中译例甚多,仅举一例。十七回中众清客对宝玉所题匾额、对联大加夸赞,为奉承自然不遗余力地以语言直接明示自己的评价,而译者也采用了直译手段,直接表达了人物语言的正面评价意义。

例1: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红楼梦》第219页)

译文:“Excellent! ” cried the secretaries.“Our young master is far more brilliant and talented than dull pedants like ourselves.”(译著第一卷第229页)

此外,译者对于许多间接性评价语言也采用了直译,其原因显然在于译文读者可以依赖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领会其评价意义。如四十五回中,宝玉雨夜探望黛玉,黛玉相赠玻璃绣球灯,宝玉说:“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黛玉用“剖腹藏珠”的典故来评价宝玉不分轻重,顾惜东西却忘了顾惜自己的安全。

例2: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个“剖腹藏珠”的脾气来!(《红楼梦》第610页)

译文:And even if you drop it,it won’t matter.What’s come over you suddenly that you want to“cut open your stomach to hide a pearl”?(译著第二卷第74页)

根据人类共同的文化语境知识,为了藏珍珠而剖开自己的肚子的行为自然是得不偿失的。即使译文读者不知道“剖腹藏珠”典故,也能从直译中明白黛玉的评价意义,何况上下文语境也有助于他们的理解。直译方式既不妨碍读者理解,又能拓宽他们原有的文化视野,是比较恰当的做法。

2.意译手段的运用

《红楼梦》描画的是中国封建时代贵族大家庭的生活,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书中含评价意义的人物语言亦如此,对于译文读者来说,这些语言并非全都能借助语境得以理解,这就要求译者在直译之外还需运用意译手段,以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对皇宫的评价话语为例:

例3: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红楼梦》第 239页)

译文:“Since you sent me away to that forbidden place,it hasn’t been easy getting this chance today to come home and see you all again,” she said.“But instead of chatting and laughing,here we are crying!”(译著第一卷第254页)

中国的读者大多都能明白元春所指当然是皇帝的后宫,也能理解为何后宫是 “不得见人的去处”,译文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也能推断出这儿所指为皇宫,但为何进了皇宫便“不得见人”,没有中国文化语境知识的读者恐怕就难以搞懂了。因此译者并没有照字面直译,而是译为 “that forbidden place”,“forbidden”一词可以让译文读者明白元春将皇宫评价为牢狱一般无法与亲人自由见面的地方。此处的意译简洁明了,表现出了元春内心深处不羡富贵、恋慕亲情、高出流俗的境界。

再如小说人物常借典故或俗语来表达评价意义,多数典故、俗语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较为难懂,无法借助语境知识理解,这时便需要译者采取意译的策略向译文读者传译其中隐含的评价意义。在四十五回黛玉、宝钗互剖金兰语,宝钗开解黛玉时便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例4: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红楼梦》第 607页)

译文:Why should an intelligent girl like you lament your lack of a brother?(译著第二卷第72页)

《论语·颜渊篇》中“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小说中黛玉感叹自己无依无靠,宝钗则劝其不必像司马牛那样感叹身世。“司马牛之叹”的典故只有读过《论语》的读者才能理解,缺乏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译文读者却不知所云,因此译者放弃了典故本身,而将此译为 “lament your lack of a brother”,把这一典故中黛玉对自身凄凉身世的评价通过意译明示出来,使译文通顺畅晓。

3.直译与意译的互补性运用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瑰宝,其中的人物语言生动鲜明,很多以间接方式来表达的评价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很难以单纯的直译或意译来传达给译文读者,而是需要译者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发挥直译和意译的互补性作用。如十六回中,王熙凤利用俗语评价薛蟠贪得无厌时的话语。

例5:“……那薛老大也是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红楼梦》第 206页)

译文:“…Xue Pan is another of those greedyguts who keep one eye on the bow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译著第一卷第215页)

译者在直译这一俗语的同时,增添了“greedyguts”,既保留了人物语言的汉语文化特色,又令译文读者对其中的评价意义一目了然,一举两得。

再如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喝了酒,听音乐时喜的手舞足蹈,“刘”“牛”音近,因此黛玉将刘姥姥喻为百兽中的牛,间接地表达了作为贵族大家小姐的她对刘姥姥不雅举动的评价与嘲笑。

例6:黛玉笑道:“当日舜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红楼梦》第549页)

译文:“When the sage king of old played music,all the hundred beasts started dancing,”quipped Tai-yu. “Today we’ve just this one cow.”(译著第二卷第5页)

译文读者当然不知汉语中“刘”“牛”二字发音近似,倘若直译为“Today we’ve just one cow”,恐怕要让他们疑惑这牛是哪儿来的;但若将黛玉的戏谑意译出来,“Old goody Liu is just like a cow”, 译文读者眼中的黛玉哪还是优雅含蓄又能“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1]365-366擅长雅谑的潇湘子,倒成了说话直白粗鄙的丫头仆妇了。因此,译者对黛玉的话语以直译为主,但在“一牛”的翻译中增加了“this”一词,将汉语中间接隐性地以牛喻刘姥姥的评价显性化,既符合黛玉贵族仕女的身份,又使得译文读者能领会其话语中隐含的评价意义。

四、结束语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表达了不同的人物对世上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含有丰富的情感意义、判断意义和鉴赏意义。借助各种语言资源,书中人物在对话中得以成功交际,构建了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富含评价意义的人物语言既有通过直接显性的词汇因素来表达,也有间接隐性的表达。通过上文对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中译例的分析来看,译者充分意识到了人物语言评价意义的翻译对于译文读者理解欣赏小说进而对小说中性格各异的人物有丰富而立体的认识的重要性,在采取直译手段的同时,还大量使用了增补、阐释等意译方法,成功传达了人物语言中的评价意义。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Yang Hsien,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3]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5):1-2.

[5]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6]Martin J 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M].New York:Palgrave Macmil lan,2005.

[7]马伟林.人际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07(6):143.

[8]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黛玉红楼梦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品潇湘妃子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译文摘要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别样解读《红楼梦》
I Like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