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特色农产品的名牌战略研究*

2011-08-15曹慧娟

外语与翻译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合安徽农产品

曹慧娟

(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安徽特色农产品的名牌战略研究*

曹慧娟

(安徽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批国外优质廉价的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使得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安徽省地形地貌、气候复杂多样,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众多的安徽特色农产品。本文分析了安徽特色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问题,提出安徽特色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名牌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省应发挥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的名牌战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是指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技术等因素而形成的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和品质的农产品,相对一般农产品来讲,特色农产品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优良品质和特殊功效[1]。

一、安徽特色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

安徽地处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区域,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造就了许多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安徽特色农产品在生产规模、成本及品质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为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块状经济新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这些特色农产品大多自发形成,手工加工,自生自灭,品牌价值不断流失。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科学引导下,特色农产品有了很快发展,部分企业在传统地域品牌的基础上注册了企业专属的品牌,形成了“企业品牌+地理区域+产品种类”的品牌模式,如“漕溪”牌黄山毛峰,“詹氏”牌宁国山核桃等,品牌带动了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各协会积极申请原产地证明商标,如“霍山黄芽”、“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宁国山核桃”等,证明商标主要由协会申请并许可符合条件的企业使用,推动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安徽特色农产品的名牌战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名牌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需改进。

二、安徽特色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对实施名牌战略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具体表现在:(1)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名牌的创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并且名牌所创造的价值在短期难以实现。由于短期看不到回报,许多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不愿进行品牌建设,大都沿用传统的地域品牌模式,致使同一地区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一旦某个企业的产品出了问题,整个地区的同类产品都将遭池鱼之殃。(2)不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部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对培育和发展品牌缺少全面认识,不重视在市场竞争中创名牌、保名牌。同时由于资金有限,很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只是简单地创立品牌而不进行品牌的推广,致使部分农产品有牌无名,市场范围仅局限在原产地。

(二)特色农产品的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投入严重不足。(1)特色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少。安徽省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多为自然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少,科技投入不足使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品质差,难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同时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如生产、冷藏、包装和产品检测等方面技术落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名牌都有科技做后盾,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为35%,而美国为70%~80%。(2)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资金匮乏。实施名牌战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品牌的创建、传播、管理,在品牌创建初期,投资远远大于回报甚至没有回报,当前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少,影响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

(三)企业缺少实施名牌战略的专业管理人才

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织实施,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企业名牌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大多是规模小、实力弱的民营企业,多处在发展的初期,管理模式以家族式和股份合作制为主,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考核、晋升机制,内部缺乏公平、外部缺乏竞争,同时由于薪酬水平较低,企业虽渴望人才却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再则,行业缺乏吸引力,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四)政府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不够

2008年下半年至今,是我国出台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最多、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最大的一个时期。但总体来看,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程度仍很低。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政府行为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美国一直坚持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其农业法案追求的目标,支持和补贴的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2]。

(五)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有待加强

截至2007年底,安徽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合组织)已达5000余个,会员137万个,占全省总农户的10.5%。农合组织的发展在推进安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安徽省农合组织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仅从农户参加比例来看,10.5%这一比例低于全国13.8%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大都在80% ~90%的水平相比,更是差距巨大[3]。目前特色农产品的农合组织数量多,但大多规模小,类型以专业性组织为主,综合性的合作组织较少,带动农户致富的力量弱。另外,目前农合组织的成立、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区的少数龙头企业或者互相联合,为各自企业谋利益,使农合组织成了少数龙头企业的俱乐部,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户参加的意愿不高,或者实力相当的龙头企业各自为政,分别组织农户成立农合组织,造成同一地区重复成立农合组织,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安徽特色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研究

(一)科学、正确地认识名牌战略

针对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名牌战略认识的误区,为了确保名牌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政府应加强对名牌战略知识的宣传。如可以通过开办培训班使广大企业和农户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管理者真正理解名牌战略,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实施名牌战略,将名牌战略的实施落到实处。第二,企业应对名牌战略的实施进行科学规划。各类相关的农工商企业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主体,政府应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各类、各级名牌并科学规划企业的名牌战略,按照名牌的发展规律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第三,重视品牌的宣传推广。品牌要成长为名牌,宣传推广是关键的一步。企业不能仅满足于创建了品牌,一方面要积极注册品牌,使品牌受到法律保护;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品牌的成长路径,根据品牌成长各阶段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宣传媒体,同时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通过网络进行品牌的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使品牌的影响力从县市级到省级再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二)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

质量是名牌产品的生命线,特色农产品本身具有的优良品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特色农产品也需要不断进行科技研发,不断开发新的更好的品种。

要促进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大投入。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将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成果应用于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中。具体应做到:第一,要加大对“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项目的倾斜力度,推广更新适合安徽特点的优良品种。第二,要加强成套生产技术的推广,重点加强畜禽业的良种、防疫等体系建设,抓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场、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特色农业综合技术的成果转化基地和示范样板。同时要加大对特色农业的科教投入,对农业科研项目、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以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从而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4]。第三,进行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特色农产品的“特”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产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或特殊的加工工艺,特色农产品更应是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除了必须符合常规农产品的各种标准外,还应注重建立特色农产品专属“特色”标准,包括:特色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和加工工艺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特色农产品优异的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资金投入,除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可以通过农业公司上市融资、设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等途径,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

(三)大力培训开发和吸引名牌战略所需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特色农产品企业顺利实施名牌战略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首先,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评估体系,用科学的薪酬制度吸引、留住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同时完善培训制度,培养实施名牌战略所需专业人才。其次,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科研院所合作有助于企业利用其智力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以较低的代价获得实施名牌战略实施相关的技术、管理等知识。

(四)政府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名牌战略的扶持力度

农产品名牌的开发和生产与一般产品不同,需要高投入,特别是在争创初期,净投入多,而且风险大,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保证就难以培植出名牌产品来。国内外经验也表明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实行向农业倾斜的政策,有利于发展农业名牌。

当前安徽省各级政府应围绕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向特色农产品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具体做法有:(1)税收优惠,实行低税率,减免或税后退还政策,“放水养渔”。(2)是信贷扶持,通过农业发展银行优先提供低息、贴息贷款,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实行类似政策。(3)财政支持,安排好的项目优先列入技改计划、资本结构改革试点,优先安排债转股。(4)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优先上市,优先授予自营进出口权。(5)将农业保险纳入到农业保护体系内,农业保险是农产品创建名牌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服务,它可为农业创名牌提供安全保障。安徽省在2008年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目前保险经办机构累计支付赔款6亿元,392万个(次)农户从中受益,已覆盖到全省所有的市、县(区)。(6)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特色农业开发领域,拓宽特色农产品创名牌的资金来源,扶持名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7)改善投资环境,根据产业政策更多吸引外资,拓展特色农业利用外资的领域,对现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兴办上规模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企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5]。

(五)整合现有农合组织,发展区域品牌

针对农合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的状况,借鉴日本、韩国农协的发展经验,安徽省各级农合组织应积极进行改革,促进农合组织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作用。首先,由政府主导对现有的农合组织进行整合。根据现阶段我国农合组织的实情,很难一步到位地成立全省或全国性的农合组织,同时由于特色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应根据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对现有的农合组织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同一地区只设一个综合性的农合组织,这样就可以集中区域内的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户,农合组织可以更好地为农户服务,如技术指导、培训、质量管理、产品检测、流通等,同时拥有了一定规模的资金,可以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市场开发和对外谈判。其次,农合组织应致力于发展区域品牌。根据我国的《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各地在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经营时,可考虑由当地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农合组织申请将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或者向国家质量监督局申请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使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得到有效保护和推广。

[1]饶华.江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12).

[2]张红宇,等.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农业政策的创新[J].管理世界,2009,(11).

[3]张娜,等.安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证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390).

[4]王蕾,等.“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

[5]杜通平.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离不开政府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454).

2010-12-11

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003050306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SK428);校重点建设学科(akxk2010-3)

曹慧娟(1978-),女,山西运城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农合安徽农产品
“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的嵌入式发展及其调适
——基于浙江的实践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浙农与嘉兴多市县农合联签署服务协议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聚力农合 扬帆起航浙江农合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第三届“农合之星”产品展示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