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
2011-08-15方爱珍
方爱珍
(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晋江 362251)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
方爱珍
(福建省晋江职业中专学校,福建晋江 362251)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开创了新局面。本文从分析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和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入手,指出了当前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建议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追溯历史,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还缺乏合理的科学定位,教育教学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德育教育相对滞后,对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学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给德育教育的开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及教师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理论的更高阶段。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主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完整的论述。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3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2月,党中央举办了省部级干部“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此后,科学发展观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更是进一步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从其内涵来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性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及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中职学校与普通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较,有着较大的差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培养方案的制定注重实践性。中职教育培养方案制定的实践性与其设定的目的具有一致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够用的上的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
第二,学生的培养过程注重实践。中职教育的培养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实训,为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基础。
第三,办学途径的多元化。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地的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必然产生合作。而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必然与其发生紧密联系。同时,中职学校不定期地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技术人员到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第四,学生就业的基层化。这是中职学校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区别所在。普通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可能面向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为基层企业输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他们就业的方向就是生产第一线。
2.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第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由于政策调整,现今社会的观念认为中职学校是高中考不上的学生才上的学校,因此文化课基础好的学生通常进入高中,文化课基层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进入中职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难免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学生的德育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修养总体还好,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学生对是非缺乏判断能力,中职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造成了学校的开放性,学生与社会接触频繁,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易对他们造成影响,加之学生的年龄偏小,对不良的社会现象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其二,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歪曲。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但中职学校学生在与社会紧密接触的过程中,社会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
第三,学生行为自我意识强,缺乏控制力。中职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造成了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倦读书,逃课现象严重。同时学生的意志力薄弱。意志力是指人专注于某事的专注程度和持久性,意志力是决定现代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对高中生与中职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对比后,发现高中生与中职生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别,甚至有些中职生的智商还很高,但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高中生比中职生要高出很多。
第四,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中职学校在社会上普遍被认为是劣于高中的学校,社会认可度低,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极易失去成功动机,逆反情绪严重,形成缺乏自信、自我价值判断偏颇、自我定位缺失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社会发展新形式下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
我国及世界的发展正处于深刻的变化之中,经济全球化趋势势在必行。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对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提出挑战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及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纲要》中提出: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具体的方法是进一步变革过去中等专科教育注重理论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要求培养更多的以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素质能力为本位,面向工业、工程、农村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和服务工作,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在提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的同时,鼓励从不同的渠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董事会制”、“厂办制”、“公司制”、“产学合作制’、“个体民办制”等多种类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渠道,既使中职学校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也使学校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加深远。这就要求德育教学必须要针对这种变化,进一步变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
2.信息时代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挑战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上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许多不健康的信息。中职生的行为意识自控能力较差,这些极易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德育教学的内容、手段和形式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成为当前德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传统的德育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学应当通过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出击,以达成德育教学的任务。
3.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国家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具体要求。由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及思想水平方面稍显薄弱,社会和企事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职校的学生不够成熟,因此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德育教学的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客体向教育能动主体的转变。从价值观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过分强调其社会价值。因此德育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是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者,而不是学生的知识灌输者。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
要想取得成功的效果,必须将德育教学构建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完善的教学体系是高效率、高质量达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在这个体系中各要素间是相互依存,不能偏废的。必须重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的各门德育主干课程,既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应当积极探索,开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的德育课程,全面拓展德育教学的覆盖面,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2.全面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
中职德育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素养。第一,提高德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包括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第二,必须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指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业务素质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第三,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有效提高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3.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包括中职生的科学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职业能力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中职德育教育应当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以及自立成才的人生愿景。
4.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学生“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因此,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的形式下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通过聘请专家开设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
[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G718.2
A
1673-0046(2011)05-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