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2011-08-15张久全
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幽默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张久全
(淮南师范学院 外语系,安徽 淮南 232038)
幽默是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广泛存在于中西方语言之中。精炼含蓄、奇巧得体的幽默语在使用和理解上离不开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通过大量的例证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幽默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幽默的目的、形式、对象和内容上,造成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二者在社会历史背景、宗教影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等级观念上的不同。探究和学习中西方的幽默语能有利地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幽默语;文化差异;根源;文化交流
一、引言
所谓“幽默语”(verbal humors),即中国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笑话,李军华把幽默分为四种,认为“幽默语主要借助语言的手段表达幽默,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作者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1]58英国小说家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认为幽默语“plays on sounds,words and sentences,covering jokes,anecdotes,comic verses,proverbs and satires by meanings of allegories”[2](利用包含笑话、趣闻、打油诗、谚语和讽刺的音、词、句来达到讽喻的意味)。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光”。而实际上,风趣地谈吐和机智的对答不仅能张显出一个人的智慧,还能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然而很多幽默语言的妙处却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的人之间更容易了解幽默中的含义,幽默也就更能起到所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幽默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沉淀。随着全球不同国家、种族和民族间交往的增加,幽默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描述,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尤其是我国与英美国家的一些差别,从而更好地进行相互间的沟通。
二、中西方幽默语的差异
尽管在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看来,所有幽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们在交际中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了“合作原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而且幽默的最终结果是笑。但幽默的形式、嘲讽的对象、涉及到的内容等,中西方还是存在很多的差异。
(一)幽默的目的。中国的笑话最初是由专门的“优”或“俳优”之口讲出来博取皇帝、贵族一笑,随后文人士大夫也借此讽己讽人,时至今日,幽默除了逗乐的作用外,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来讽刺或发泄自己对社会、对自身的不满。如王政挺先生主编的《中外奇辩艺术拾贝》中记载:“北宋丞相吕蒙正,少年丧父失母,家境贫寒。他向邻居、亲朋求借,人们都不肯接济他。春节到了,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对联刚贴出来,观看的人都莫名其妙,待到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好。”[3]2这副对联全用数字,但却少了“一”和“十”,即“缺一少十”,再根据谐音即成为“缺衣少食”的意思。而且横批只有“南北”,可见“没有东西”。吕蒙正用这个奇特的对联幽默地表示自己家贫如洗,又讽刺了邻居亲朋的吝啬。
由此可见,幽默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主要包括文学语言(诗歌、对联、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和口头语言两个方面。幽默运用得好,能给读者或听者以妙趣横生的艺术感受。而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不良的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揭露或批评。讽刺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尖锐批评缺点和错误的作用。有这样一句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深刻地暴露了现代官僚主义者和贪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丑恶灵魂和行径,给予了他们辛辣的讽刺。幽默与讽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幽默是由于人们对生活中的矛盾和缺陷引起一种同情的苦笑,有时也会变成一种讥笑;讽刺是对讽刺对象相当严重的缺点和错误采取一种比较尖锐的批评。当然,语言中同时带有幽默感和讽刺性的情况也是有的。如我国宋代有一个故事:“某地天旱久不下雨。有一日,忽然大雨倾盆而下,但一到城边就停止了。这时,有一个名叫申渐高的人对同在城楼上观雨的一群官吏说:‘雨怕抽税,不敢入城。’”[3]99这两句话, 既幽默又起到了讽刺的双重作用。
最初古希腊的幽默多是由打诨者在席间通过唱歌、跳舞、模仿或者以滑稽的语言来表现,但这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而是欢宴和节日,尤其是大型宗教节日中的插曲。中世纪以后,笑话的收集和讲述在社会各阶层中广为传播,16世纪后期,喜剧的活动范围减少,神职人员、贵族男女不再公开参与幽默的活动,但节日里的幽默还是保留了下来。如在愚人节(April Fool’s Day)这一天,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幽默发挥到极致,而且不用担心受惩罚。中世纪,英国皇室和贵族家中也出现了专用的小丑,他们或唱或跳,做出种种滑稽的动作,说出可笑的话,来引人发笑,但是与中国“俳优”不同的是,他们可以对主人进行批评或讽刺。现在随着俳优和专用小丑的消失,人们多使用幽默,取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可笑之事。
(二)幽默的形式。总体来说,幽默的形式可谓千变万化:双关语、俏皮话、格言、警句、妙语、急智之言、讽刺漫画、轶事、荒诞故事、小品等。幽默的形式决定了幽默是不可捉摸的,其“笑果”可以是滑稽的、荒谬的、戏谑的、讽刺的、反讽的、挖苦的,有不协调的,还有出人意料的等等。比如:“喝醉了我谁也不服——我就扶墙”。都以为不服的是在座的各位,可是最后的解释出人意料。这就是使用谐音字的效果。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幽默的表现形式不只是语言的对答式笑话,它还和不同的文学形式相联系。诗词歌赋以及由最初的笑话演变而来的各种剧种,都有相应的笑话流传至今。冯梦龙的《古今谭概·苦海部》记载了陆诗伯的《雪》:“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3]160陆诗伯以诗的形式通过赋予床以人的感情,它见板凳被烧,便物伤其类,令人觉得滑稽可笑又沉重深思。
每个民族都有建立在自己语言基础上的独特幽默,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很多的外来语也能成为本国语言的组成部分,比如:CD、MP3等,已经完全融入了汉语中。在汉语的外来语中多数是外语的简称和略写,这与汉语拼音的简称正好构成了相互的联系,成为产生幽默作品的另一片沃土。下面的一段歪解笑话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中国建设银行(CBC)(存不存),中国银行(BC)(不存),中国农业银行(ABC)(啊,不存),中国工商银行(ICBC)(爱存不存),招商银行(CMBC)(存吗,白痴),兴业银行(CYB)(存一百),国家开发银行(CDB)(存点吧),汇丰银行(HSBC)(还是不存)”。[3]199
(三)讽刺的对象。中国长期存在四教并存的现象,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儒家思想并存,可谓诸神众多,但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幽默史,并没有哪一则笑话直接与这些神明相关。就连人间的帝王天子甚至手上握有别人生杀大权的王侯将相也只可颂不可讽。因此,中国传统的幽默笑话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素材,以街头百姓张三李四为人名。也有人因不满而嘲讽当朝在位者,均以“(有)一个……”来代替,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中有记载:一个妇女偷了邻居家的一只羊,藏在床底下,嘱咐她的儿子不要说出去。不久邻居沿街叫骂,儿子说:“我娘并没有偷你家的羊。”妇女见儿子没事找事,便斜着眼瞪他,示意他闭嘴,谁知他指着母亲对邻居说:“你看我娘的这只眼睛,活像床底下那只羊眼”。[3]205
而西方却与此相反,从古希腊开始,众神及至宙斯都是幽默的对象。基督教广为传播以后,有关上帝的笑话也是层出不穷。而历届美国总统更是为美式幽默增加了不少笑料:林肯的丑陋、肯尼迪的风流,直至克林顿、布什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用作素材的。如“里根总统被枪击受伤,醒来后对其夫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宝贝儿,我忘了像鸭子扎水那样迅速闪避了”。[3]169而此话原是拳击运动员登普西被滕尼击败后对妻子说的俏皮话。再如小布什在当选后参加的第一次白宫记者协会年度宴会上,也作了一番自嘲。有人问他,在佛罗里达的得票那么少,差点没当上总统,是不是对在那里当州长的弟弟很生气。小布什在幻灯机上放上一张弟弟的照片,照片中的弟弟几乎全裸,还是个学步的小孩。小布什还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全是A。他说:“我的忠告是,不要得意得太早。”[3]170
(四)幽默的内容。如前文已经提到的,中国的传统幽默大多是表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但也不是各方面都可以用来做幽默的素材的,如宗教和个人的隐私,尤其是关于性的问题,更是讳莫如深。而西方的幽默则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宗教、性、死亡的幽默也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社交语言(这在美国幽默中更为明显)。美国人曾拿克林顿的性丑闻开玩笑:“一日,希拉里在白宫的一块雪地上发现几个用尿写的字:希拉里是个丑八怪。希拉里大为震惊,立刻叫来她的私人秘书,限令他在三天内查出是谁干的。三天之后,私人秘书来见希拉里:“夫人,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以及一个非常坏的消息。”希拉里想了一下说:“先告诉我好消息吧。”秘书说:“好消息是我已经查出来是谁干的了。”希拉里急忙问:“是谁?”秘书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坏消息。通过专家的化验,那是克林顿总统的尿样。”希拉里非常生气,不过想到还有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没听,就强压住怒火,问到:“快告诉我那个非常坏的消息。”秘书答道:“通过对笔迹的分析,是莫尼卡·莱温斯基写的”。[3]206
还比如,曾有问鼎白宫希望的女参议员玛格里特·史密斯去世后,《纽约时报》所发的讣告就提到她的一个故事:“某年,杜鲁门总统执政的时候,有记者问她,如果有一天早晨她醒来之后发现自己是在白宫的卧房里,她该做什么,她答道:“我会直接去找杜鲁门夫人,向她表示道歉,然后就回家”。[4]132
三、幽默语差异产生的根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层的根源,语言差异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或特定群体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一系列文化心理和传统。比如美国人的幽默就有其历史根源。最早前来北美的拓荒者,在披荆斩棘的艰苦环境中,需用幽默来激励自己。陆续来到的各国新移民,在文化冲击的状态下,也需要幽默来自勉。所以幽默往往是人在苦恼或愤恨而又无助的情况下的产物。下面的对话很能体现中西幽默的差异:“Mother (in a low voice):Tommy,your grandfather is very sick.Can’t you say something nice to cheer him up a bit?Tommy:Grandfather,wouldn’t you like to have soldiers at your funeral?”[5]16(母亲低声说:“汤米,你爷爷病得很重,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让他高兴点?”汤米答道:“爷爷,您难道不想有士兵参加自己的葬礼吗?”)这是一个西方人看来很典型的儿童幽默,但很多的中国人都很纳闷:这里的幽默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要理解这个幽默就涉及到了解西方葬礼的习俗:有士兵参加葬礼表示隆重。不了解这一点是很难体会到这则幽默的精髓。因此只有跨越了不同文化的鸿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更好地理解、创造幽默。一番归纳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幽默语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历史背景。中国地处内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有限,而且封建社会存在的时间比西方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长,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就了国人内省、自制、谦逊、忍耐的性格,同时这种见识上的局限性也使得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这在某一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国人极少公开谈性的原因。而西方则不同,西方各国家多靠海,冒险精神成为西方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各国间的交往自古就比较频繁,这种交往不仅体现在相互间的战争不断,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文化交流。在长期的冲突—融合—冲突的不断循环中,西方人的性格以开放、进取、果断而著称。
(二)宗教影响的不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现象,但其后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逐渐尊崇儒家而废黜其他。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就是佛、道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本为经世济用的学说,后来成为皇朝千年统治的基础,它强调“三纲五常”和伦理观念;道教承自老子,注重苦修、禁欲;佛教更是要求“出世”,“六根清净,无色无欲”。这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欲望。西方则不同,古希腊神话中就有宙斯和其他神仙的风流韵事,基督教的《圣经》中也有与人妇通奸的记载,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故事都讲到了性,近代基督教更是明白的讲只要良心上过得去就不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不同。荷兰文化大师霍夫斯坦德(Geert Hofstede)在研究不同的文化时提出了五个价值维度,其中第一个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然而,这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人从开始用‘我’来说话的那一天起,只要有可能,他就表现出他心爱的自我,并且毫无止境地推行个人主义,即使不是公开的(因为那会与别人的个人主义相冲突),也是隐蔽的”。[6]5只是西方的宗教传统更强调进取心,肯定人的个人价值,而使得个人主义比较明显,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是强调“家族”、“国家”,强调“以大局为重”、“舍小家顾大家”,将集体的需要置于个人的利益之前,所以拿破仑会说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中国人则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甘当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在这种差别下,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潜在情感能量的释放,而林语堂则认为幽默是民族文明的表征。
(四)等级观念的不同。由于长期封建习俗的影响,中国等级观念严重,即使到了今天,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没有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中国人“敬天、敬孔、敬祖先”,在长辈面前恭恭敬敬。在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违抗长辈、朝廷是大逆不道;对神灵不敬则是要下地狱的。而西方尤其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人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不管是上帝还是国王总统,与普通百姓都是平等的。普通人的生活可以成为幽默的素材,上帝的也不例外。
四、结 语
米兰·昆德拉曾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倒过来也成立:人类一发笑,上帝就思考。上帝在思考,人类为何发笑?答案就在“幽默”二字。幽默往往被称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适当的幽默感是提升自身能力、扩大交际范围、处理棘手或突发意外的重要手段,更是增进民族间交往和交流的必要途径。然而,文化的差异却成为民族交流道路上的巨大鸿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随着阅历和知识的丰富以及对生活认识的加深,可以缩小相互间的差距,不同的民族也可以通过学习相互的文化更好地理解幽默的绝妙之处,在文化的天堑上架起桥梁。
[1]王金玲.论幽默语言的特征与技巧[J].外语学刊,2002(3):58.[2]沈丹.英汉幽默的跨文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3]高胜林.幽默技巧大观[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206.
[4]沈广湫.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2001(3):132.
[5]成春波.幽默故事选[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16.
[6]伊曼努尔·康德.实用人类学[M].邓晓芒,译.上海:上海实际出版集团,2005:5.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Verbal Humors
Zhang Jiuqu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38)
Humor is a kind of funny and pleasant sentiment, widespread among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Verbal humors are generally refined,subtle,witty and pleasant,whose use and understanding are inseparable from its close contact with the culture.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we can se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verbal humors are mainly in its purposes,forms,objects and contents,and the causes of such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in the 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s,religious influences,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and senses of hierarchy.An exploration and study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verbal humors can favorably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verbal humors;cultural differences;causes;cultural exchanges
H030
A
1672-3708(2011)01-0055-04
2010-10-12
张久全(1982- ),男,安徽寿县人,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