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011-08-15艳,杨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素质院校

蓝 艳,杨 进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蓝 艳,杨 进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 212003)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高职院校要确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及其途径,以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变化。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1 高职院校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育任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急需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而创新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所谓“创新素质”,就是指在继承先天既得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获得性影响的努力,形成相对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良好素质,它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的综合素质中最具有创新功能的特殊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相对“创造”这一高层次的创新概念而言,高职院校对学生应用型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创新素质的培养对社会以及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创新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曾出现在中国的世界第一次生产力高潮,到分别出现在英德美日的世界第二、三、四、五次生产力高潮,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再度腾飞;从“钻木取火”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农业社会、铁器与耕牛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到蒸汽机、内燃机带来的工业革命;从鸿雁传书到视频聊天;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到摁一下遥控器;从“嫦娥奔月”到火星登陆,来自各民族各阶层各时期的人类的创新推动着各民族的进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都有待于产品技术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产品营销策略的创新、多元文化思维的创新[1]。

1.2 创新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目前,中国制造业长期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产品低级化,没有形成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叫得响的国际品牌,遍及全世界的“中国制造”是相对低端的产品,缺乏“中国创造”的品牌[2]。而创新品牌的出现也需要大批有创新素质的高技能的高职人才。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人具备了开放性思维、多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够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冲破一般思维与传统思维的束缚,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实践。在企业不断需要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具备了这些创新品质的高职院校学生,正是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竞争需要的人才;高职人才在企业基层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自己的择业、创业建立更为广阔的空间。

2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

创新教育,应围绕创新三个层次的核心内容展开,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能力。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应围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创新品格: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民主参与热情;高度的自信与积极进取的心态;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特征等。

2.1 创新意识的树立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高职院校学生只有树立了创新意识,有了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才能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异,大胆地提出质疑,敢于否定以前的观点,转变传统观念和方式方法,从创新的角度解决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不断运用创新的手段和办法处理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3]。

2.2 创新思维的训练

创新思维是指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

这种创新思维能保证高职院校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他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能冲破一般思维和传统思维的束缚,不被已有的结论所左右。在实际工作中能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判断、分析、综合和推理,工作中表现为主意多、方法新、效率高,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2.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等。

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模仿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吸收知识能力、信息能力、协调指挥的能力等,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这就需要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其多种能力协调发展,最终形成创新能力素质,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

3.1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基础

联合国提出教育的使命要赋予每个人以创造性,知识产权保护使创造性能力倍受重视。美国教育已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转变,注重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制定学生的创新能力标准;日本将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使教育成为打开创造力大门的钥匙,引导学生关心和研究社会问题。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教师由单一教书的理论型向掌握现代企业实践知识的“双师型”的转变;二是实现教师由单一传授知识型向学生自主进行创造性实践学习的转变,即由“教学做”转变为“做学教”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互结合的学习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将课堂建到生产一线,提高教学效果。按照企业需要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让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探索创新,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基础。

3.2 营造民主气氛,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背景条件,而且本身就是最有利的创新教育。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管理体制体现民主,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校教育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二是教学模式体现民主,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宽容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的错误和荒诞,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通过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的创新型人格,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打破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制约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因素,通过营造良好的校院文化氛围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素质。积极营造一种生活上和谐平等、学术上民主自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社会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勇气,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尽可能多地举办企业人士对新科技新研发的现场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了解新技术新产品,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上求新、创新之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展比赛,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小发明,师生共同进行专利研发等,对某个领域的东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通过相互激励相互启发,自主培养创新素质。

[1]姚燕平.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00,(3):32.

[2]吴敬琏.俞可平.[美]罗伯特·福格尔.中国未来 30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王义高.创新人才理论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0,(1):6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Creative Quality in College

LAN Yan,YANG Jin
(Zhenjiang high vocational College,Zhenjiang Jiangsu 212003,China)

Nowadays,the college students in creative quality are nee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Colleges should establish the train objective and ways in order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ustainable.

college;student;create;quality;cultivate

G 715

B

1671-0142(2011)06-0018-03

蓝艳(1966-),女,江苏镇江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施 翔)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素质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