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职生学习动机心理健康

苗 瑞

(开封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苗 瑞

(开封教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竞争激烈导致的就业问题致使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显。而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和其他青年大学生一样的心理问题外,还产生了诸如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等独有的问题。本文就此结合本学校学生特点予以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高职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活、就业等诸多问题,难免会存在种种困扰,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本校学生SCL-90这一量表的筛查结果显示,30.9%的新生总分都超过了160,虽然这一数据并不能完全表明很多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但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将近三分之一的新生在心理健康这一方面,需要及时得到关注。

一、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成因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合理的爱情观,就业压力大等等,是当代大学生所共有的问题,当然也是导致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但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定的群体,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也会有其他的因素造成其内心困扰,本文只就几个特定因素加以论述。

1.缺乏对高职教育的正确认识,悲观、厌学,心理压力大

由于社会上对于高职院校的歧视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高职教育的认识产生偏差,这种现象在中原地区更加明显。某一次的新闻报道这样显示,山东省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最低为190分,却有80%的职业院校没有完成当年招生计划,有的高职院校国家下达招生计划是3400人,而实际招生不到1700人。其实不仅仅是山东,北京、河北、河南等省市高职院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源萎缩现象。这种现象固然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但是其中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歧视这一因素在这里是值得思考的。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在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学校层次等方面远不如本科院校,很多家长宁愿让自己的孩子上三本院校的一般专业,也不愿其上高职院校前景较好的专业。此外,社会上重学术、轻技能的氛围也使高职生受到歧视。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学历层次较低,高职生大都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达不到本科院校的要求,不得已才到高职院校就读。在这种氛围中,当高职生把自己放入“当代大学生”这一全域中时,显然会导致他们的自卑心态。

对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不高也存在于大多数的高职生身上。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每一专业方向又分别有自己的培养目标,但是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部分同学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些。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访谈发现,有很多学生存在困惑:“老师,我们学这个专业,毕业了干什么,从事什么工作?”当问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无所谓的,只要是就业好,将来能挣钱就行。”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会随遇而安,按照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不会考虑还需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技能技巧。另外一部分高职生就是为了能有学上,最后能拿到大学文凭,那他们的大学生活就是得过且过,没有学习动力和目标,但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以后的择业等诸多现实问题,这种情况使他们不能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再想到今后将要面临的各种生活压力,便容易产生悲观、厌学、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2.目标的缺失、学习动机的缺乏导致高职生的内心空虚

目标是一个人的指航灯,一切行为的动机都与其密不可分。高中阶段,学生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即升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刚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处于迷茫期,并且他们几乎都是在蜜糖罐里长大的80、90后,大多数学生很少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他们处在从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的这个阶段时,往往自我定位不够准确,一时难以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目标的缺失极易导致内心空虚,心境低落。

动机是一个人行为的动力,学习动机的缺乏致使部分高职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行动的积极主动性大大降低。根据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其统计结果显示仅有15%的高职生有较高的学习动机,40%的有中等的学习动机,45%的学生都是较低的学习动机。而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如果不想学习,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会投入到哪些地方呢?当代高职生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容易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当现实与虚拟之间相差甚大的时候,内心极度空虚,也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困扰。

3.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在诸多因素中最值得专门强调的是就业压力。自1999年扩招以来,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拥有的心理问题,而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地对学历要求偏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更加处于劣势地位。很多用人单位在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期间即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但对高职生却要求必须在其拿到毕业证后才与其签订,从而使高职生无法与其他人公平竞争,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虽然在沿海城市一些高职院校就业率也比较高,但是在大部分地区,由于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的差别,导致许多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面对这种窘境,有的高职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然而近年来专升本考试录取率的大大降低,使他们更感到未来的渺茫。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于是选择了逃避,整日沉迷于网络,但其内心的焦虑并未因此而减少。相反,时光的虚度和学业的荒废使他们的焦虑感更加强烈,不知如何调整心态的他们往往通过疯狂的吸烟、酗酒和网络游戏来麻醉自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解决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不管导致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什么,要想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高职生的认识,能够合理地自我定位,提升适应能力、挫折承受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这些能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避免入学教育形式化至关重要

入学教育是专业教学计划中必需的一部分,并且显示的课时必定相当可观。但是在很多学校实施中,除了军训会按计划进行外,入学教育可能仅仅被一两次讲座代替,大量的内容被忽视、被删减,入学教育完全形式化。学生对于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对于未来的迷茫当然会比较普遍。

2.应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应从新生入校时开展心理测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建立一系列相关的防范机制。档案应该详细注释调查中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把相同情况的学生归类,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对在测量中发现问题的同学给予及时关注,反馈信息给各系辅导员,进一步观察,做好深入排查工作。经过几轮反复后,确定可能发生严重心理危机的人员,定期警报、重点防范、及时干预。有可能的话,建立由学生心理委员、各系辅导员、心理辅导老师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大学生要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去改善自己的心境,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调节自我的过程。(1)客观评价自己,准确定位,克服“目标间歇”。新生入学后丧失了目标和动力,这叫“目标间歇”或“目标暂时性缺失”,是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高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思考和规划。应客观评价自己,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2)采取合理的调控方式,化解各种心理问题。当我们处在挫折、失败中,心烦意乱时,可以找老师、朋友、同学、心理咨询人员倾诉内心的感受;以写信、日记等方式或者采用运动、大喊的方式达到情绪的释放;当我们处于忧伤心境时,可以做另一件事用于转移注意力而暂时忘记烦恼。总之,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释放郁闷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4.解决就业问题在解决及防止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基础。我们在此处更关注的是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面对就业,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促进人格完善,要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1]雷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4,(4).

[2]陈学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心理教育[J].教育探索,2005,(4).

[3]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情境模拟训练[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6,4.

[4]李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3).

[5]杨彦冰.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0).

G718.5

A

1673-0046(2011)05-0045-02

猜你喜欢

高职生学习动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